原创  安德鲁.莱瑟姆  罗维阳光 2025年09月26日 | 转自 新世纪
 

 

普京的盛况:掩盖俄罗斯数十年衰落的假象

几十年来,莫斯科一直努力说服世界——甚至说服自己——它依旧是一个大国。可是在峰会上抢镜的合影、核武言辞的喧嚣,以及海外的军事冒险,并不能证明它的强大。更准确地说,那是一个虚弱的行为者在拼命掩饰脆弱,转移人们对其帝国崩塌的注意力。

在好战大国的外壳之下,潜伏着一个空心化的国家,正逐渐被推向大国俱乐部的大门外。曾经毋庸置疑——冷战时期更是仅有的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如今正明显走在衰落之路上。
历史没有带来多少安慰:国际体系在管理大国衰落方面的记录极其糟糕。衰落更常带来的是剧烈动荡,最糟则可能引发系统性战争。
衰落中的国家往往会发起猛烈攻击。有时只是本能反应——试图维持存在感;有时是想掩盖结构性弱点;有时则是孤注一掷的绝望赌博,妄图逆转颓势。前两种情况通常导致区域动荡,而第三种往往酿成灾难性的系统性冲突。
要理解今日俄罗斯,必须将其放入这种衰落、动荡和不稳定的格局中。历史的相似之处令人深思。
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914 年的德国发动战争,并不是因为它自信强大,而是因为它心怀恐惧。柏林眼见俄罗斯的工业高速发展、铁路网络迅速扩张、人口优势巨大,得出结论:长期而言,德意志帝国难以与这样一个巨人抗衡。德国领导人担心被包围,认为等待等于失败。于是他们先发制人。这并非自信,而是绝望:一个衰落的国家,为了保住地位,把一切都押上了战争。
今天的俄罗斯逻辑如出一辙。它看到了未来在欧洲被排斥、影响力被压缩的局面,于是如同当年的柏林那样,向乌克兰发动攻击。面对边缘化,克里姆林宫选择了危险的战争之路,作为维持相关性的孤注一掷。
这种鲁莽的军事冒险并非大国独有。萨达姆·侯赛因治下的伊拉克就是经典案例——虽然它从未是对等竞争者,却是一个通过军事冒险试图自我重启的衰落国家。1990 年,因与伊朗的战争和一系列战略失误,伊拉克背负债务、陷入孤立。入侵科威特是一次鲁莽的尝试,旨在恢复国家财政和威望。结果却引来美军主导的联军,粉碎了它的军队,也锁死了它的长期衰落。
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的表现带着历史的熟悉感。它是一个挣扎着掩盖停滞的衰落大国。经济高度依赖碳氢化合物,长期受制于寻租困境,如今又因制裁被切断西方资本和技术,而进一步窒息。
战时经济的短暂刺激正在消退。通胀上升,消费市场收缩,非国防部门陷入困境。就连官方预测也承认:到 2025 年和 2026 年,增长将大幅下滑。
人口问题雪上加霜:高死亡率、大规模移民和长期低生育率,正导致劳动力萎缩、养老金压力陡增,以及军事化经济难以为继。
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已被严重消耗。战前展示的强大形象被揭穿为空壳;人力、装备和声望的损失极为惨重。
然而,莫斯科并未接受衰落的现实,反而加倍进行破坏。战争是这种模式最突出的表现,但远非唯一。它在非洲、中东和网络空间的介入,与其说是崛起大国的举动,不如说是一个衰落大国的挣扎。
历史一再重演,因为大国的衰落很少体面谢幕。领导人将退却等同于耻辱与脆弱,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抗拒衰落。在此过程中,他们制造危机,把整个体系拖下水。
俄罗斯无疑在走下坡路,但它依旧能制造混乱。一个拥有核武器、先进网络能力,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占据常任席位的国家,即使在解体过程中,也足以造成严重破坏。
国际社会的挑战不仅是阻止俄罗斯的侵略,还要以尽量减少系统性破坏的方式来管理其衰落。历史告诉我们,大国的解体几乎从未和平。1914 年的德国与 1990 年的伊拉克提醒我们:软弱与力量一样危险,绝望会驱使鲁莽。
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心知肚明自己虚弱的恶霸。虚弱并未让它温和,反而让它更危险。一个拥有核武与网络能力的俄罗斯,正在沿着衰落的轨迹加速下坠,这将成为远超乌克兰范围的不稳定源头。
因此,世界必须避免两个误判:一是将表演错认作实力,二是以为衰落会是平稳而无声的。我们的任务是,设法管理这场危险的退场,避免系统再次跌入如同 1914 年那样的灾难。
作者:安德鲁·莱瑟姆(Andrew Latham),明尼苏达州圣保罗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国际关系教授、和平与外交研究所(Institute for Peace and Diplomacy)高级研究员和华盛顿国防优先组织(Defense Priorities)的非常驻研究员。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
看精英们的纵横捭阖迅速改变苏联走向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苏联体制的终结和新俄罗斯》豆瓣评分9.2,被誉为“读懂俄国现在和将来的必读经典”。
 
◎颠覆认知:精英推倒的“山”
 
苏联为何解体?西方说“民心所向”,中国说“戈氏失策”,前苏联人喊“西方阴谋”。这些解释你听腻了吧?1997年,《来自上层的革命》(本书初版)抛出一个炸裂观点:不是人民,也不是外部势力,而是苏联自己的“国家精英”主动拆了台!他们投向资本主义阵营,为私利导演了这场“灾难大片”。
 
书中数据触目惊心:80年代末,苏联经济学家对私有化的支持率竟超欧美同行;1991年6月,精英调查显示上层几乎无人挺原体制,而普通民众却普遍支持。历史真是人民写的吗?这本书用铁证告诉你:不,精英才是推手!
 
◎时间验证:从预言到现实
 
2006年,作者增补俄罗斯现状,再版为《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新篇章揭示:精英“拍卖”国家资产,摇身一变成亿万富翁,验证了初版的惊人预判。当年嗤之以鼻的读者,如今瞠目结舌——普京治下的寡头经济、资源争夺,不正是“精英转向”的后遗症吗?俄乌冲突的深层根源,也能在书中找到线索。这不是玄学,而是历史的活剧本。
 
◎国际视野下的洞见
 
如今,俄乌战火未熄,中美博弈加剧,能源危机暗流涌动。俄罗斯作为全球棋局的关键一子,其未来走向牵动人心。本书作者大卫·科兹(美国经济学家)和弗雷德·威尔(驻莫斯科资深记者)联手,理论与实地观察双剑合璧。他们亲历苏联解体,追踪普京崛起,用数据和事实解释俄罗斯的道路。这不是意识形态的口水仗,而是冷峻剖析——客观得让人信服,犀利得令人震撼。
 
◎它山之石:以俄国为镜
 
苏联已成历史,但俄罗斯仍在舞台中央。本书不仅回顾过去,更照见未来:精英与民众的分裂如何发酵?普京们会把俄罗斯带向何方?放在当下,这面镜子也映出全球趋势,特别是周边大国的博弈。
 
无论你是历史迷、地缘政治爱好者,还是关心世界走向的普通人,这本书都能让你有所收获。
 
◎稀缺绝版:最后的机会
 
自1997年初版,这本书再版四次,每次上市即售罄。如今第四版市面难寻,溢价300+仍一书难求。先知书店深知其价值,为回馈书友,特意保留少量库存,原价放出!错过这次,可能再无缘入手。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