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脸书  2025-10-24
在中国经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现象能像房地产那样,集权力、贪婪与幻想于一体。二十年来,中国经济表面繁荣的全部根基几乎都建立在土地与房价之上。然而,当货币、人口、信心与体制的四大支柱同时动摇,房价崩塌就是一个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必然结局。
 
一、人口拐点意味着需求的永久坍塌
 
房价的第一驱动力是人口。但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彻底反转——劳动人口持续萎缩,结婚率跌入历史最低点,生育率远低于警戒线。
 
过去二十年房价上涨的逻辑是:”年轻人进城、家庭分化、刚需无穷”。现在,这一切都反过来了:
 
• 年轻人不愿结婚,不愿买房;
• 城镇化趋于饱和,农村转移人口枯竭;
• 老龄化导致房屋供给反而过剩。
 
这将使房价在长期趋势上呈现持续下行。人口结构的逆转,是压垮中国房地产的第一块巨石。
 
二、信贷泡沫终将逆转
 
房价之所以能脱离收入水平上涨十倍以上,是因为货币信贷在二十年间扩张了数十倍。居民贷款余额已达 GDP 的六成以上,大部分集中在房贷。但现在,信贷扩张已到极限:
 
• 银行坏账激增,地方债务高企;
• 房企违约连锁,信任断裂;
• 居民负债过高,再无加杠杆空间。
 
当信贷无法再支撑虚高资产价格时,价格就必须回归现金流与真实收入水平。以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约 6 万元计算,合理房价不应超过 20 万至 30 万元。而目前一线城市动辄数百万的价格,意味着还有 80%-90% 的泡沫空间。
 
三、地方财政失血导致”土地神话”破灭
 
中国房价的第三个支撑点是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随着房地产市场萎缩,土地出让金锐减,地方财政陷入系统性危机。为了维持运转,各地政府不得不:
 
1. 把国有资产证券化(卖未来收益);
2. 抵押土地换债(透支未来资源);
3. 发行城投债借新还旧。
 
当土地不再是”金矿”而是”烫手山芋”时,政府就会被迫抛售或放松管控,房价必然自由下坠。
 
土地价格是房价的根,根腐烂了,枝叶再怎么托举也没有意义。
 
四、财富幻觉的破灭
 
五、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中产”是靠房产幻觉堆出来的。
 
他们以为自己因为买了房就”拥有财富”,却忽略了财富的两大前提:流动性与可兑现性。当所有人都想卖房时,房子就变成了石头。
 
房价的真正支撑不是砖瓦,而是”后来者的接盘”。一旦信心崩塌、成交冻结,价格会以惊人速度下跌。
 
历史上,日本房地产在泡沫破裂后下跌 70%,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局部地区下跌超过 80%。
 
而中国的泡沫规模、杠杆比例、人口趋势、库存数量,都远远超过当年的日本与美国。
 
因此,跌去 90%,并非极端预测,而是符合泡沫经济典型路径的结局。
 
五、制度与心态的反噬
 
在任何市场,价格的最终崩溃都来自信任的崩溃。中国房地产最大的信任来源,是政府不允许房价跌。
 
但问题是:
 
• 政府已无力托底;
• 购房者已无力接盘;
• 房企已无力造梦。
 
当”房价只涨不跌”的信念崩塌,整个社会心态将从”持有资产”转向”逃离风险”。人们会抢着抛售房产、换美元、出国投资,形成恐慌性踩踏。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吴洪森写于2025年10月26日上海莘庄)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