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晓  万维博客 2025-11-05

 

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心脏——纽约,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地震正在发生。
新当选市长 Zohran Mamdani(佐兰·马姆达尼),不仅是纽约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也是一位公开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政治人物。

小伙伴们肯定既震惊,又想关注内情。这篇信息先帮助梳理马姆达尼的情况及其崛起的时代背景,包括与”川普主义”的对比。

一、纽约的新名字:马姆达尼

马姆达尼1991年10月18日,出生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Kampala),他们的祖辈最初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后来迁居东非。

马姆达尼的父母皆为印度裔穆斯林(Indian-origin Muslims)。他的父亲 Mahmood Mamdani 是乌干达著名政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长期研究后殖民国家与族群政治。

母亲 Miranda Mamdani(或称 Mira Nair)是一位知名电影导演(代表作《孟买日记》《Monsoon Wedding》),后入籍美国。

马姆达尼在童年时期随父母定居纽约皇后区(Queens),在那成长、就学、参政。

他本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皇后区长期从事社区组织与住房维权工作。

这位年仅34岁的年轻政治家,属于”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协会”(DSA)成员,曾在纽约州议会任职,以激进却务实的风格著称。

这里要稍稍给大家介绍一下”民主社会主义”以及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协会是什么东东。

很多中国读者看到”社会主义(socialism)”三个字,就会自然联想到马列主义或中国式社会主义,但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在思想源流、制度取向、文明价值上,与马列体系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 (Democratic Socialism)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早期的”基督教社会思想”和英国工党运动。它主张:

既要社会公平,也要个人自由。

这与马克思的革命式社会主义不同,它反对暴力革命,更强调在现有制度内通过选举、公共政策、税收和福利来”纠正资本主义的失衡”。

二战后,许多西欧国家(尤其是北欧)在此理念基础上建立了”福利国家”体系——免费教育、全民医保、高税收但高保障——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现实样本。

而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协会(DSA)就是在这一传统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协会(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 DSA)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纽约。

它不是一个革命党,而是一个政治联盟与思想平台,在美国法律框架内运作。

核心主张包括:

1. 全民医疗与教育;

2. 工会权利与劳动保护;

3. 环境正义与气候行动;

4. 对企业权力与垄断资本的制衡;

5. 反对种族歧视与身份歧视;

6. 但同时坚持宪法、民主与选举制度。

看出来了吧?所谓”民主社会主义”,就是他们不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要让资本主义往社会主义左的方向走几步,”更有人性”,更能保障底层人群的利益。

美国的 DSA 成员常与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互动,很多人以民主党身份参选。
马姆达尼、伯尼·桑德斯、AOC 都是这种”体制内左派”的代表。

在2025年11月4日的选举夜,他以超过50%的得票率击败前州长安德鲁·科莫和共和党候选人斯利瓦,成为美国金融之都的”社会主义”掌舵者。

 


 

 

二、马姆达尼主张什么:生活的负担、正义的召唤

马姆达尼的政治核心,是生活成本危机。
他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口号,直接击中纽约民众的痛点:

  • 冻结房租:遏制房东暴利,保障租户生存空间;
  • 免费公交:让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公义的象征;
  • 市营杂货店:在五个行政区开设政府经营的平价商店,以批发价供应食品;
  • 提高富人税与企业税:要求”亿万富豪承担公平的份额”;
  • 扩大劳工保护与工会力量:捍卫普通劳动者的尊严。

这些主张在华尔街看来近乎”异端”,却在年轻一代选民中引起强烈共鸣。
对许多亲历2008年金融危机、被房租压垮、对不平等厌倦的年轻纽约人而言,
马姆达尼代表的是一种”反体制或建制的正义感”——
一种要让城市重新服务普通人的呼声。

 


 

 

三、他代表谁:进步世代与移民阶层

马姆达尼的崛起,并非偶然。
他的支持者群体,正是这十年来美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缩影:

  • 受高房价挤压的中产青年;
  • 不堪生活成本的服务业工人;
  • 仍怀理想主义情怀的大学生与进步知识分子;
  • 以及广大的非白人移民社区。

他们曾经游行”占领华尔街”,今天则用选票”改写纽约”。

可以说,马姆达尼既是”贫民的代言人”,也是”文明裂缝的产物”。
他以”穆斯林、移民、社会主义者”三重身份挑战旧秩序,
而纽约——这座最具包容性的城市——恰恰成为这场实验的完美舞台。

 


 

 

四、他挑战什么:资本主义圣殿的矛盾

纽约向来是全球资本主义的象征。
然而这次,资本主义的圣殿却迎来了”社会主义”的祭司。

在华尔街看来,马姆达尼的上台意味着三重风险:

1. 税负上升与企业外迁风险;

2. 租金管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

3. 政治信号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信心下降。

但从社会学角度看,这正体现了美国内部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的繁荣与生活的贫困同时存在,
财富的集中与社会的不安并行不悖。

马姆达尼不过是这座城市”被忽略的阶层”借他之口说出的怒吼。

 


 

 

五、民主社会主义 vs. 川普主义(Trumpism)

当代美国政治最核心、最复杂的对抗正表现为:
民主社会主义 vs. 川普主义(Trumpism)。
这两种力量,表面上分属左翼与右翼,却都源自同一个社会现象——
全球化之后的失衡与被忽略者的反抗。
它们像两条不同的道路,试图回答同一个问题:

“谁能代表被遗忘的美国?”

下面分五个层次,给大家梳理这场”美国灵魂之争”。

 


 

 

1. 同源的愤怒:两端的”民粹共鸣”

尽管理念相反,民主社会主义与川普主义在情感根源上却惊人相似。

共同点 说明
反建制 两者都认为华盛顿的”精英体制”背叛了普通美国人。一个指责”金融资本”,一个指责”政治正确与全球主义”。
反全球化 都批评全球化使美国工人阶级被牺牲。川普强调”美国制造”,马姆达尼强调”工人权利”。
反垄断与反金钱政治 都指责资本集团控制了政治。川普批评”华尔街与华盛顿的勾结”,民主社会主义者批评”亿万富豪操控民主”。
动员底层情绪 二者都以”被遗忘的普通人”为号召对象——只是一个来自中部白人蓝领,另一个来自都市年轻人、少数族裔与工人群体。

所以,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股力量是同一个时代病症的两种免疫反应:
一个来自传统保守阶层的焦虑,
一个来自都市左翼阶层的愤怒。

 


 

 

2. 理念的分歧:民族主义 vs. 平等主义

然而,当愤怒化为政治路线,这两者的方向完全相反。

对比维度 川普主义(Trumpism) 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
核心理念 国家优先(America First) 平等与公义(Equality & Justice)
对国家角色的理解 强化主权与边界,强调传统、家庭、宗教、民族认同 扩张政府社会职能,强调再分配与公共服务
经济观 保护主义、制造业回流、减税促增长 福利国家、富人加税、市场管制
文化观 基督教保守主义、反”觉醒文化” 多元包容、性别平权、身份政治
外交观 美国例外论、孤立主义倾向 国际合作、全球正义、气候议程
政治基础 乡村、蓝领、福音派、老年白人 城市青年、少数族裔、女性、进步知识分子

一句话总结:

川普主义要”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民主社会主义要”让美国再次公平”(Make America Fair Again)。

前者回望过去的荣光,后者呼唤未来的平等。

 


 

 

3. 精神的对立:上帝与乌托邦

从文明维度看,两者甚至代表两种灵魂取向。

  • 川普主义虽然常被左派们批评为民粹,但其精神根底仍在于一种”上帝主权”的延续——信仰、家庭、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它以《圣经》式的保守主义语言动员选民,强调秩序、责任与传统。
  • 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并不否认信仰,但倾向于把”公义”理解为制度与平等的实现,具有明显的追求人间天堂、世俗救赎的色彩。
    它相信人通过制度改良可以实现更公正的社会,是一种现代版”世俗弥赛亚主义”。

这正是今天美国的精神冲突所在:

一方相信救恩来自上帝,
另一方相信救恩来自政策。

 


 

 

4. 现实的竞争:两种美国的对峙

当下的美国,几乎被这两股力量一分为二:

  • 在华盛顿、加州、纽约这样的都市区域,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新理想”;
  • 在德州、中西部、南部的乡村与制造业带,川普主义则是”失落美国”的希望。

这种分裂不仅是党派之争,而是文明方向的撕裂:

  • 一种是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美国;
  • 一种是民族信仰与传统价值的美国。

如果说冷战是美国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对抗,
那么今天的”内战”是美国自己灵魂的对抗。

 


 

 

5. 历史的深意:自由的双重试炼

从宏观文明角度看,
这场”川普主义 vs 民主社会主义”的较量,
其实是自由文明的自我检验。

  • 当资本主义走向极端不公,民主社会主义出现,提醒美国:没有公义的自由,只是强者的特权。
  • 当平等主义走向过度控制,川普主义又提醒世界:没有信仰的公义,只会是新的专制。

他们彼此纠偏,却也彼此消耗。
这正是上帝在自由世界中所设下的张力:

自由若无公义,会堕为放纵;
公义若无信仰,会滑向暴政。

 


 

 

六、结语:人在做,神在看

因此,在马姆达尼与川普的两端之间,
其实隐藏着一场更深的”天上之辩”。

一个说:”人民的意志可以带来公义”;
一个说:”上帝的秩序才能维持自由”。

他们都在为”美国是什么”而争战,
而上帝,正在历史的舞台上观看——
看一个曾以”基督信仰立国”的国家,
将如何在财富与信仰、公义与自由之间,
找到新的平衡与归向?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