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邳州李二 名人苟或 2025年10月16日
咱们的核心价值观里面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见”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本文简单谈一下在AI时代”自由”的重要性。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人说是高端芯片,也有人说是充裕的电力,还有人说是能实现”高速存储”、”大量存储”的存储设备。其实以上说法都不对。
其实,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像高端芯片、充裕的电力、优秀的存储设备等”硬件”固然重要,如果硬件设施跟不上确实也会面临被别人”卡脖子”的情形,但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内容这样的”软件”而不是”硬件”。
AI是人工智能,其智能程度是通过不断向AI饲喂信息从而不断提高的。
显然,AI被饲喂的信息越”全面”、越”真实”,AI的智能程度就越高,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贴近现实”、”符合人性”。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每个人可以大胆”说真话”,各种彼此不同的、丰富多彩的观点可以表达,”话题禁区”很少,AI得到的信息当然就”更真实、更全面、更丰富”;而在一个大家都不敢”说真话”或者真话说不出来的地方,每个人只能说一些违心的话,甚至观点的表达也只能”整齐划一”,没有”丰富多彩的观点”,更有很多”话题禁区”存在,AI在这种环境下被饲喂的信息必然是”失真的、单调的、不全面的”。
如此一来,很明显,在自由的环境中被训练出来的AI是”人工智能”,而在不自由的环境中被训练出来的AI可能就是”人工智障”。像高端芯片、充裕的电力、优秀的存储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提升,只不过是在提升AI的效率,但无法提供”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加成。就好比用电脑写作,一个人写作所用的电脑再先进,无非是让他的写作更有效率,但如果这个人的写作水平很烂,他用再先进的电脑也写不出好东西,生产不出有价值的内容;而如果一个人能够进行优秀的”内容创作”,哪怕他写作所用的电脑硬件很烂,他可能不如用先进电脑的人在写作的时候”更有效率”,但显然这位能够输出优秀内容的作者是更有竞争力的。
对不自由国家来讲,以上所阐述的矛盾是从根本上”无法调和”的。就是说:如果维持”不自由”的环境,则在AI时代一定会落伍,会彻底失败;如果想在AI时代不失败,则一定得干掉”不自由的环境”。想既维持”不自由的环境”又在AI时代不落伍?对不起,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可能实现”既要又要”,只能”要么要这个”、”要么要那个”。
上一个企图”既要又要”的著名人物还是我大清的慈禧太后。晚清时期著名的”中体西用”所体现的就是”既要又要”思想:既维持满洲贵族的特权统治,不改变大清的国体政体,又要让大清保持强大的国力,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不落伍。
当时清廷是这样想的:子民对于国体政体方面的思考还是要严加限制的,子民不可以质疑大清国体政体的合理性、合法性;但在技术领域,比如在发明和改进新设备、新武器方面,子民可以”不受限制地享受自由”,由此激发子民在这方面的创造力,制造出先进的武器、先进的生产设备,不就既让”满洲贵族统治永久”又让大清国的武力和财富创造能力也”遥遥领先”于列强?
不过,清廷的如意算盘最终没有打响,大清退出历史舞台的事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满洲贵族期望的”既要又要”的那条路根本走不通。在大清,从根本上讲,哪怕在看起来跟意识形态完全不相关的技术领域,其管理还是由人来做的。既然由人来管理技术部门,那些被”不自由”的理论在大脑里打上”思想钢印”的管理者一定会限制到一线技术创新人员的”自由”,损害其创新力。在这样的环境里,争权夺利才是安身之本,”人际关系学”才是立身之道,就像有的话说的那样”你再是技术大牛或者自然科学理论领域的领先者,你如果学不会敬酒,你一身本事就只能白费”。
清廷派出的留美幼童,其中有不少人在美国学到新技术的,他们回到大清之后,除了詹天佑等寥寥数人,其余的人根本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反而还被清廷”当贼一样防着”,担心他们在美国接受的思想会毒害到别人。伊东祐亨在英国留学学习海军知识的时候与不少大清学生是同学,伊东祐亨自己也承认有些清国同学的能力比他强,但伊东祐亨回日本后能够凭本事干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的高位,而他的比他优秀的”大清国同学”回国之后有的人托不到门路没有关系连进入海军部门工作都做不到,发挥所学更是完全没有机会。最终,伊东祐亨率领的日本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击败了大清的北洋水师。
或许有人说,大清如果继续维持满洲贵族的特权统治,不给大清子民自由,没有创新也不怕,可以从列强那里买先进技术。但是,人家肯定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卖给大清,这就让大清注定了在技术上落后于人家;同时,在自由社会里,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创新越来越多,多到”根本买不过来”的地步;最要命的是,别国因为国民享有自由,创新层出不穷,技术飞速发展,创造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清没有自由没有创新,创造财富的能力也越来越弱,清末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GDP只占世界总GDP的11%,除了特权阶层之外几乎”全民赤贫”,这种情况下的大清就算想买人家的新技术都拿不出充裕的钱来。
给人民以自由,国家才会强盛,但满洲贵族的特权肯定不保,可惜的是,大清最终还是没舍得放弃满洲贵族的特权。好在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也不是满洲贵族特权阶层能够阻拦的,最终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大清龙旗落地。
对满洲贵族集团来讲,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清廷愿意”主动给人民以自由”,在当时”各国几乎都是君主制”的社会环境下,大清维持个”君主立宪”的国体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可能到今天爱新觉罗皇室仍然在位都说不定。自己主动给自己找的”体面”,跟”自己不想体面”而在最后”被体面”,肯定是不一样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