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宁 方真 2025年10月30日| 转自 新世纪
▐ 我的视角:神定秩序与人定秩序
所谓,Shen定秩序就是按照雅威所设计的秩序、原理建立起来的秩序。还有一种秩序是按照专制统治者的想法建立的秩序,我把它叫做法老秩序。
Shen定秩序是自由的秩序,法老秩序是砖制的秩序。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在人间建立上主的神定秩序。
我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看法:Thought决定未来、决定命运,对个人如此,对国家更如此。这与之相反的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第二性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与我的世界观正好相反。
如果Thought决定未来,那么Thought的核心是什么呢?Thought的核心就是Faith。正确的Thought给一个国家带来好的国运,一个坏的Faith、坏的Thought给国家带来坏的命运。
所以一个国家的命运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也不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而是由一个国家的主流Thought以及Thought当中所包含的Faith决定的——Thought的核心是Faith。
▐ 二战是Thought影响扶桑的分水岭
1.二战前的扶桑Thought:误入歧途,没有未来
扶桑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它基本上是完全受外部Thought影响的国家。以这个为尺度,扶桑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断代:
1)不受外部影响时期:扶桑人最初跟外部没有往来,自己有一些粗糙的迷信Thought,大致跟大国上古时期差不多。
2)受大国儒家Thought和佛教影响的时期:从公元五、六世纪起,扶桑开始受大国儒家Thought和佛教的影响。影响扶桑到什么程度呢?在京都有很多的佛教寺庙,扶桑的政治制度也很受到大国的影响,比如说扶桑的外交部叫外务省。
这个名称来自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唐朝“省”是政府部门。大国现在的“省”已经变成行政区划单位。在今天依然有广泛影响的曾经是国教的衪道教,其文字与发音都源自汉语。
3)明治维新前后拥抱欧陆启蒙Thought的时期: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扶桑人发现儒学、儒家Thought不能让扶桑跟上西方世界的发展步伐,于是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大国人这个时候也开始觉得儒家Thought是大国落伍的重要根源,也开始引进西方Thought。
明治维新前后,扶桑人开始向欧陆学习,学习的对象主要是三个国家的Thought。第一个是荷兰,第二个是法国,第三个是德国。这三个国家合起来的Thought叫做欧陆启蒙Thought。它是以法兰西启蒙派的Thought为核心的一种左派Thought。
马克思主义源自法兰西启蒙Thought,纳粹法西斯源自法兰西启蒙Thought,大国的国民档供产档也都是法兰西启蒙的后代。所以法兰西是现代无衪论Thought和现代左派Thought的源头。
明治维新前后,扶桑人拥抱了欧洲启蒙Thought,包括德国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理性主义、进化论、人(的主)权。
在此之前,扶桑遵循的是一种“旧式的法老秩序”,是按照大国儒家Thought和扶桑神道Thought建立起来的秩序。
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扶桑融入了欧陆启蒙Thought,变成了新型的专制体制,我把它叫做“新型法老秩序”,也就是经过欧陆启蒙Thought改造过的法老秩序。
扶桑历史上的这些Thought,要么在扶桑没有未来,要么就是明治维新后的法兰西启蒙把扶桑带入了歧途:扶桑发动并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周边列国进行侵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最终战败。
4)战后扶桑融入基D教保守主义思想的时期
二战后的扶桑发生了重大的Thought转变,引入了新的Thought资源,开始受基于圣书保守主义的影响,这个Thought资源就是基D教世界观。今天的扶桑是特定Thought的产物,具体地说,是《圣书》与保守主义Thought的共同产物。
▐ 扶桑失败的原因及扶桑军国主义
二十世纪的扶桑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完全失败的扶桑,一个是完全成功的扶桑。以1945年二战结束,扶桑在密苏里巡洋舰上签订投降书为分界点,在此之前的扶桑是完全失败的扶桑,在此之后的扶桑是完全成功的扶桑。
具体地说,战前扶桑的失败具体是什么的失败?扶桑在二十世纪的失败是“脱亚入欧”的失败,是受法兰西启蒙Thought影响带来的失败。
1.扶桑军国主义——法兰西启蒙Thought的产物
战前的扶桑军国主义在大国通常被认为是右翼性质的。扶桑的军国主义是欧陆启蒙Thought的产物,是左派Thought在扶桑结出的恶果。
扶桑军国主义Thought有三个源头:
一是扶桑传统的武士道精神;
二是受福泽谕吉的影响,他是法兰西启蒙在扶桑的传人,被认为是扶桑的伏尔泰。他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法则适用于国家之间,相信先进的国家有权统治落后的国家;
三是受山县有朋和伊藤博文的影响。这两位是明治扶桑引入普鲁士治国与军事Thought的关键人物,山县友朋是扶桑陆军的创办者,伊藤博文是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两个把普鲁士的军事专制主义引到了扶桑。而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也是法兰西启蒙的产物。
因此,扶桑战前的失败是法兰西欧陆Thought在扶桑的失败,是带来重大灾难的失败。
2.法兰西启蒙Thought在扶桑的代表人物之一——中江兆民
中江兆民的Thought更加极端,被称为东洋的卢梭。中江兆民和福泽谕吉介绍了很多法国启蒙Thought,比如人权、博爱、自由、平等,但是这些Thought没有源头,都是法国文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这些Thought也没有边界,因此自由变成了为所欲为的自由,变成你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
福泽谕吉与中江兆民的学说,没有S圣的源头,提倡船坚炮利、机会主义、功利主义。如果要追究的话,他们要对军国主义的扶桑负很大的责任。
3.法兰西启蒙Thought及其代表将大国带入灾难
大国无衪论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源头就是胡适,胡适比陈独秀更有欺骗性,因为陈独秀是供产档人,凡是不喜欢供产档的就会自动不喜欢陈独秀。但是,胡适以自由主义者的面貌示人。喜欢自由的人,通常会喜欢胡适。
胡适是一个无衪论者、进步主义者、进化论者。他给自己取名胡适之。“适之”取自“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则,进化论就意味着相信人是猴子变来的。
胡适曾经读过《圣书》,有一位台湾牧师劝他相信上主,他说:“我相信上主没关系,但是等我死了以后如果碰到其它Shen怎么办?我怎么能把我自己锚定在耶稣一个衪身上呢?我要多锚定几个。”这是他拒绝上主、狡辩的一个借口。
▐ 美国人什么要改造扶桑?
1.扶桑吸收了西方的糟粕:
《麦克阿瑟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在现代化推进的最初阶段,扶桑人同时吸收了很多西方文明最糟糕的元素,比如战争的工具、帝国主义的专制和政治宣传机器,而忽视了那些精华的部分。”
精华的部分是什么?这就是基于圣书的基D教与相应的保守主义Thought。战前的扶桑吸收了西方的糟粕,这个糟粕就是法兰西Thought。战前的扶桑学错了,战后的扶桑学对了。
2.从“法老秩序”到“神定秩序”:从顺服人到顺服衪
美国改造扶桑是按照“神定秩序”的原理进行的,并创造出一个新的、自由的、民主的、繁荣的、和平的、亲美的扶桑;从战前的“法老秩序”改造为战后的“Shen定秩序”。
按照1890年的《大扶桑帝国宪法》,一切权力属于天皇。
我讲的法老是指一切的人间专制者,把人间的国王或者皇帝看成是掌握最高权柄的秩序,我把它叫做“法老秩序”。
战前扶桑的宪法把最高的权力给予了天皇,战后的《扶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国民,天皇并不掌握最高的权力,所以天皇的地位已经降下来了。
▐ 改造扶桑的过程
1.天皇走下衪坛
1946年1月1日,在麦克阿瑟要求下,扶桑天皇发表了《人间宣言》,宣布天皇不是衪。“说朕是衪,扶桑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优越的素质,拥有能扩张统治世界的命运,这种架空事实的观念,也是无根据的。”
战前扶桑认为,扶桑民族比其它民族更优越,拥有统治世界的权力,他们应该统治世界,而天皇在发表《人间宣言》时说这是错误的,这意味着天皇宣布自己不是神。这份法令被誉为“天皇从衪到人的历史性转变”。
扶桑的天皇是没有第一代的,天皇被认为是衪的后代,他不知道自己从哪来,只知道一代一代传下来。
2.雅威在扶桑宪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皇从衪到人的历史性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天皇继续是衪,扶桑的政体就继续对抗《拾诫》里的第一诫。《拾诫》的第一诫申明:天下只有一位衪,最高的权柄属于雅威。
雅威的英文是“The LORD”,就是“主”的意思,中文翻译为“雅威”,大国人不知道“雅威”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主”是什么意思。
如果雅威是衪,就意味着天皇不能是衪。如果“天皇是衪”成立的话,那就意味着第一诫是错的;如果第一诫是对的,天皇必须从衪的位置上降下来,这样扶桑才能进入“Shen定秩序”。
按照《圣书》,人间不可能有两个衪,除了雅威是衪,其他都是假衪,所以天皇是假衪,他必须宣布自己不是衪,《人间宣言》是扶桑战后进入《拾诫》的“Shen定秩序”最关键的一步。
什么是拾诫?拾诫就是全部的“Shen秩序”原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战后的扶桑表面上不是一个基D教的国家,但是雅威的地位已经体现在扶桑宪法当中了。
麦克阿瑟邀请美国宪法专家来起草扶桑新宪法,宪法里的很多东西是从英国和美国搬过来的,他把五千年之久的“Shen定秩序”原理引进扶桑,原理是从《圣书》里来的,范例是从英美来的。
3. 保留天皇制度
麦克阿瑟当时面临一个重大的选择——是放弃天皇还是不放弃天皇?天皇是战争的舵手,按照大国人的做法,应该把天皇废掉。
但是麦克阿瑟发现,如果废除天皇,扶桑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真空,一旦真空出现,就会有不确定的力量来填补,如果不是自己阵营的力量来填补,可能会有更坏的后果,所以他决定保留天皇制度。
麦克阿瑟
这也是保守主义的态度与方法。虽然天皇制度这个传统不太好,但是把这个传统去掉会带来更不确定的后果,所以不如保留这个传统。
麦克阿瑟用《圣书》和保守主义的原理把天皇制度保存下来,扶桑实现了平稳过渡。
扶桑战后的宪法是按照《圣书》所启示的原理写成的,而不是欧陆启蒙Thought的产物,扶桑思想源头已经更换,扶桑的宪法是“Shen定秩序”的原理在远东的杰作,而不是从扶桑的土壤长出来的,更不是从欧陆启蒙的土壤长出来的。
▐ 上主所兴起、所使用的人
1.麦克阿瑟:上主的尖兵
麦克阿瑟给自己的标签是“上主的尖兵”(Soldier of God)。他是职业军人,保守主义者、共和档人,虔诚Faith上主。他的信条是“上主保佑美国”。
他回到美国去的时候大概有50万人欢迎他。他发表了一个简短演讲,演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你们有人问我的政治观点是什么?我的政治观点是上主保佑美国。”
麦克阿瑟是远东战区司令,负责改造扶桑,他按照什么来改造扶桑呢?1955年,麦克阿瑟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采访时说:“在占领期间,没有哪个阶段比我的属灵护佑更能给我带来个人满足感。”
换句话说,他是按照衪的旨意来改造扶桑的,不是按照教科书,也不是按照他个人的想法。
他的努力方向是把扶桑改造成一个基D教国家,因此他为建立一个基D教的新扶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麦克阿瑟在扶桑国际基D教大学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主张“将《圣书》带到扶桑”,并组织分发大量的日语《圣书》。在今天的扶桑,虽然基督徒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扶桑的体制是一个合乎圣书的体制。
与扶桑相比,韩国的基督徒有很多,但是韩国的体制与政治文化就颇为逊色。韩国是个民主国家,但是每届离任总统却都被关进监狱。
麦克阿瑟意识到,只把衪道教去掉,而不植入另外一个信念是没有意义的。就是说,把坏的Thought去掉,不把一个好的Thought植入其中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他决定用自己Faith的《圣书》改造扶桑。他最大的心愿是,在离开扶桑的那一天,扶桑已经成为一个基督化的国家。
当时,占领军司令部设在“第一保险”大厦,是东京少数几个没有被炸掉的大楼。第一个圣诞节时,他就在办公楼入口两侧放置了两棵巨大的圣诞树。
现代的扶桑,城市中圣诞节气氛非常浓郁,也是受到了Faith氛围的影响,这是麦克阿瑟努力的成果。扶桑很多好一点的、特别是在旅游景区的酒店,旁边都会有个小教堂,小教堂是专门用来按照基D教、天主教的仪式举办婚礼的。
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不是传教士,但他绝对是虔诚的。在公开演讲的时候,他始终如一地感谢上主对他的衪圣指引来改造扶桑。
2.吉田茂——东洋的丘吉尔
麦克阿瑟与吉田 茂
麦克阿瑟在扶桑所要做的一切,须由一个扶桑人出面来执行,这个人就是吉田茂。吉田茂身材丰硕、酷爱雪茄,被称为“日本丘吉尔”。他是学英语出身,楷模是丘吉尔,就像今天的高市的楷模是撒切尔夫人一样。
吉田茂是战后扶桑最重要的首相,他配合麦克阿瑟来重建扶桑,着手战后扶桑的改造。这次改造冲击了扶桑的各个领域,是一场“输入式革命”。
输入什么呢?输入《圣书》基D教Thought,置换掉以前的儒家Thought、法兰西Thought。
吉田茂从战前的保守(保皇、排外与民族主义)转变为战后的英美保守主义。他的保守主义是尊崇皇室、扶桑传统与历史、倡导传统价值观的保存和弘扬;他的政治Thought是反赤、反对工运;主张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推行经济中心主义国策,而在国际政治中实行对美一边倒的实用主义外交战略,坚持防卫力(量)渐增论,反对大规模重整军备。
1)从外交官到政治家
1918年,吉田茂在山东济南担任领事期间,出席巴黎和会。自1931年起担任驻意大利大使,但外交上主要关注英美。1936年,出任驻英国大使。
二战期间扶桑外务省里全是“战狼”,但是只有一个人不是,这个人就是吉田茂。1945年4月15日,吉田茂因为密谋终(止)战(争),被宪兵抓捕。
那年他已经67岁。不久,他就获释,回到了位于东京南面四十英里的大矶庄园休养。他错误地认为,他将会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退休外交官在那里度过他的余生。然而,67岁那年才是他人生真正的开始。
2)被任命为首相
1946年5月,他继任扶桑自由档总裁,并就任首相。吉田茂是大扶桑帝国宪法下的最后一位天皇御令下的首相,也是最后一位非当选众议院议员的首相(他是国会贵族院成员)。
吉田茂首相首先努力与麦克阿瑟建立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与麦克阿瑟的这种关系是支撑他长期执政的条件之一。在麦克阿瑟制定的各项改革中,吉田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负责执行麦克阿瑟的命令,并争取扶桑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和配合;他还根据扶桑的国情和利益,对麦克阿瑟的一些过于激进或不切实际的计划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之更符合扶桑的实际需要。
他不仅负责执行麦克阿瑟的命令,还要争取扶桑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和配合。
3)建立自由民主档:扶桑的保守档
吉田茂是扶桑唯一五次被任命为首相的人,首相的任期为2,616天。
1967年6月,他在扶桑出版了《决定扶桑的百年》,中文名《激荡的百年史》。
长期执政的扶桑自由民主档(简称“自民档”)成立于1955年11月15日,由扶桑自由档和扶桑民主档合并而成。自民档是扶桑现今的执政档,是扶桑国会的第一大档,也是扶桑最大的保守派政档。
其名字中的“自由”指的是私营经济及政治意义上的保守自由主义。
自民档主张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维护自由经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坚持日美安保体制、增强自主防卫力量,并强调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积极拓展外交布局,自民档长期执政奠定了扶桑的保守主义基调。
川普与高市
4)确立英美路线,亲近英美保守主义
吉田茂曾担任驻英国大使三年。这使吉田离开了扶桑,比当时的扶桑政治家更有机会深度了解英美与西方社会的机会。
他温和的亲英美的政治观念与立场也得以牢固地树立起来了。因此,他是战后首相的最合适人选。
他的根本立场是,与美国充分合作,把安全交给美国。日美合作是扶桑外交的基石。站在美国一边表面上是站在美国的利益一边,实际上是站在美国的价值观一边。
为什么扶桑要与美国站在一起?因为美国是“Shen定秩序”。“每每扶桑与美国背道而驰、与美国为敌的时候,国家就会蒙难;如果两国通力合作,扶桑就会繁荣昌盛,所以我们说,只要走向了正道,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是必然的。”
吉田茂说:“只要是占领军提出的方案,我都要认真思考,对的我要执行;错的我要向麦克阿瑟、向占领军说出来。如果他不听,那就按照他说的办,我们绝对不打折扣,不虚与委蛇。”
很多大国人不知道吉田茂是一位J督徒。他的后人麻生太郎,今天扶桑的政治舵手,高市的靠山,也是一位低调的J督徒。
▐ 扶桑的出路,也是大国的出路
今年的大国,还处于1945年之前的扶桑。欧陆启蒙Thought是一切左派Thought的滥觞,是极权主义的源头。启蒙Thought把扶桑引向歧路,也一样把大国引向歧途。
战后扶桑模式的成功对大国有两点启发:
第一,欧陆启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而大国今天还走在这条路上。
第二,扶桑的改造之路表明,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是基督徒。
“Shen定秩序”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每个人只要不反抗上主,顺从上主,哪怕你对教义的理解不精深,只要你按照拾诫去做个好人,不杀人,不越货,不做不肖子孙,你就是一个好人。并不需要你读到什么衪学学位,你才是个好人。
用公式来总结一下,扶桑战后的成功=基于圣书的神定秩序+相应的保守主义Thought。保守主义是《圣书》的世俗化,“Shen定秩序”的原理在拾诫当中。
我的结论是:这个公式也适用于大国,应用这个公式是大国的唯一出路。
(文章根据演讲稿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