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弹飞行过程的左右不对称》[1]一文中,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看法:按照徐一鸿教授推出“弱相互作用左右不对称”的思路,我能推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电磁相互作用左右不对称。
在这篇短文中,我将根据李政道先生的相关见解,再一次推出“电磁相互作用左右不对称”的结论。

李政道先生在《对称与不对称》[2]一书中说:

在1956年,吴健雄和她的同事们研究了极化钴核 到电子的衰变。因为这些核是极化的,它们的转动方向是互相平行的。实验由两套装置组成,这两套装置完全相同,只不过初始核的转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这两套装置是互为镜像的。然而,实验家们发现,这两套装置得到的末态电子分布图案都并不是互为镜像的。简单说来,初态是互为镜像的,但末态位形不是互为镜像的(见图1)。

图1  计数器                                计数器

两套实验装置初态是互为镜像的,但末态不是互为镜像的。

图1 吴健雄等证实宇称不守恒的实验

图1左边所示,是第一套实验装置的初态与末态,电子主要出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图1右边所示,是该套实验装置初、末态的镜像反映,电子主要出射方向同样是垂直向下的。而吴健雄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在仿第一套实验装置初态之镜像(见图1右边)而制成的第二套实验装置中,电子的主要出射方向不是垂直向下,而是垂直向上的。也就是说,其末态电子分布图案与图1左边第一套实验装置的末态电子分布图案并不互为镜像。简单说来,初态是互为镜像的,但末态位形不是互为镜像的。

由此,李政道先生认为:吴建雄等完成了证实宇称不守恒(左右不对称)的实验。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螺线管电流产生磁场一事。

安排两套实验装置;这两套装置完全相同,只不过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也就是说这两套装置是互为镜像的(图2)。

两套实验装置初态是互为镜像的,但末态不是互为镜像的。

图2 能够证实电磁相互作用左右不对称的简单实验

图2左边所示,是第一套装置的初态与末态。图2右边所示,是仿第一套装置初态之镜像而制成的第二套装置之初态与末态。图2左边螺线管内部末态磁力线是垂直向上的,而图2右边螺线管内部末态磁力线则是垂直向下的,二者的分布图案并不互为镜像。简单说来,初态是互为镜像的,但末态位形不是互为镜像的。
于是我们遂有结论:电磁相互作用中,乃有左右不对称。

最后,我们同样应坦诚相告:如果李政道先生的见解是正确的,则我们得到的“电磁相互作用左右不对称”之结论无疑是对头的;而如果李政道先生的见解是错误的,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不对头的,且“弱相互作用左右不对称”之定论也是不对头的。

2025年11月10日 于北京家中

参考文献:
[1] 江棋生. 子弹飞行过程的左右不对称. 初稿于2025年10月24日发布于微信公众号“阿斗越墙”,修改稿于2025年11月8日发布于《光传媒》和《民主中国》网刊.
[2] 李政道. 对称与不对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8.
致谢:文中插图皆由江枫先生所制作。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