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何瑞恩(Ryan Hass)来源:自由时报

川普非常在意自己在強化美國實力和促進和平方面的歷史定位。他不希望自己的歷史定位是被捲入一場兩岸衝突,或是在台灣議題上被習近平牽著走。(美聯社檔案照)
川普非常在意自己在强化美国实力和促进和平方面的历史定位。他不希望自己的历史定位是被卷入一场两岸冲突,或是在台湾议题上被习近平牵着走。 (美联社档案照)

 

最近,台湾对于是否仍然可以依赖美国,做为抵御中国压力的屏障,出现许多过度悲观的负面想像。部分原因来自于华盛顿正在进行的辩论,即在两岸爆发冲突时,美国是否应该防卫台湾。再者,当川普总统在十月底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时,对于他是否会为了达成贸易协议而牺牲台湾的利益,也产生颇为合理的疑虑。除此之外,台湾反对党领袖藉由攻击赖清德政府处理美台关系不当,来获取政治利益,也加深了这些情绪。

川普式「爱之深责之切」 推动盟友更强韧

台湾这股初露端倪的焦虑,部分源自于川普的行事风格。川普处理台湾议题的外交手法与以往不同。他不会背诵和复述美国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川普偏好公开向台湾施压,要求台湾编列更多国防预算、扩大对美国的投资,并且采购更多美国商品。他也不会假装自己在乎美台共享的民主价值。当其他国家领袖试图强调中国对台湾构成的威胁时,川普却反其道而行。他在没有提出证据的情况下声称,习近平已经向他保证,只要他担任总统,中国就不会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川普的作风是颠覆性的、交易式的,不会感情用事,也没有道德包袱。对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川普的态度也几乎如出一辙。川普在国内的支持者肯定这种更强硬的立场,认为这种作法可以促使盟友投入更多资源以强化防卫能力,在维护自身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按照这个逻辑,川普式的「爱之深责之切」(tough love)将推动盟友变得更为强韧、更有能力,最终使美国及其伙伴在世界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可以维护共同利益。

批评川普外交路线的人则主张,他正在削弱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根本力量来源,包括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凝聚力,以及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前来投效,从事研究与创建引领变革企业的能力。

换句话说,美国正处于一个战略转型期。一些外交政策专家质疑过去美国对东亚—包括台湾—政策的正统性。也有人支持以往美国战略的基本原则,但主张在细节上做出调整。

台湾政策分歧新论点 创造更多可发挥空间

这种分歧为台湾政策辩论中的新论点,创造出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最能把握这个机会的一群思想家,可以粗略地称之为「克制派」(restrainers)。他们主张美国在海外行使力量时,应该更深思熟虑、更谨慎选择。这群人并非只有一种意见。有些人认为,美国应该放弃积极的全球领导角色,将更多心力置于内部挑战之上。也有人认为,美国需要对进行干预的时机和地点更为审慎,但不一定要走向孤立主义。

主张美国应该更为克制的论点,其实并非首次出现。史文(Michael Swaine)、傅立民(Chas Freeman)、葛拉瑟(Charles Glaser)、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等外交政策学者,多年来都曾经提出不同版本的相关论述。现在与以往不同的是,川普政府本能性地怀疑长期依循的政策,反对全球主义和多边主义,对卷入可以避免的战争保持警惕,而且急于接受那些可以验证川普直觉正确的新论点。

川普不希望自己在台湾议题上 被习牵着走

川普倾向于接受这种论点,因为它们可以做为将处理国际难题的更大负担,转嫁给别人的正当理由。而且,他也乐于凸显自己与拜登总统的外交政策有所不同,后者往往本能地、有时近乎毫无保留地力挺盟友与伙伴。

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川普在颠覆美国对台长期政策方面,依然存在可及的界线。首先,川普非常在意自己在强化美国实力和促进和平方面的历史定位。他不希望自己的历史定位是被卷入一场两岸冲突,或是在台湾议题上被习近平牵着走。其次,川普意识到,台湾对他重振美国工业、推动人工智慧技术领导地位的目标至关重要。基于台湾在半导体晶片生产与先进制造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川普的首要经济目标若要取得进展,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可以取代台湾。

台湾向美国呈现自身价值主张 需灵活应变

在川普首次执政时,美台关系的日常管理多半是由他的顾问群负责。当时,白宫团队都是坚定的亲台派。然而,在川普第一任期的尾声,他的国家安全会议(NSC)官员在国会的弹劾听证会上,提出对他不利的证词,使他对国安会的幕僚大为反感。在重返白宫后,对于涉及台湾这类敏感且重要的政策议题,川普如今保留更大的掌控权,而不是全盘授权给幕僚处理。

因此,未来几年美国处理两岸议题的方式,将取决于川普的意见。在川普展开第二个总统任期迄今,他对台湾的态度始终相当谨慎。

川普政府延后赖总统的过境要求,婉拒台湾国防部长顾立雄的访问计画,对新的军售案也格外小心。

不过,在战略层面,川普重申希望维护台海两岸现状。他不想被卷入台湾主权议题的辩论,也不愿意讨论美国是否会在台湾遭受攻击时出手协防的问题。

无论预测川普可能采取何种行动,都必须承认他很意气用事,但也自信满满。川普依然相信,他能够与习近平达成重大协议。他似乎认为,奉承与让步是与习近平谈判时较为有利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在向美国呈现自身价值主张的方式上,需要灵活应变。反覆强调「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对川普没有说服力。

最后,我认为,美国外交政策圈关于台湾议题的辩论,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发酵。辩论可能会往某个方向倾斜,但在二〇二八年美国大选之前不会完全定案,除非北京或台北采取某些片面行动,迫使美国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以维护其最重要的利益—和平与稳定。川普将会维持他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格,但最终而言,我预期他的整体作为仍将倾向于维持两岸现状。

◎何瑞恩(Ryan Hass)

◎何瑞恩(Ryan Hass)

(作者何瑞恩为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心主任、辜振甫暨辜严倬云台湾研究讲座;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