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17日凌晨,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发生的一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意外地揭开了美国历史上一桩最严重政治丑闻的序幕。这起被称为”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的政治丑闻,不仅导致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辞职,更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法律体系和社会文化。

水门事件的发生与被发现

1972年5月28日,利迪(乔治・戈登・巴特尔・利迪 ,George Gordon Battle Liddy,水门事件的核心策划者与实施者,曾担任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并主导了对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的窃听行动)的团队首次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在工作人员的电话上安装了窃听器并拍摄了一些文件。

但安装的窃听器出现了故障,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于是,1972年6月17日凌晨,利迪团队第二次进入水门大厦,目的是更换第一次安装的有故障的电话窃听设备。

第一次进入水门大厦神不知鬼不觉,但这第二次进入遇到了麻烦。水门大厦的夜班保安弗兰克·威尔斯在巡逻中发现异常,并立即报了警。接到报警后,华盛顿特区警方在几分钟内到达现场。当警察进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竞选总部隔壁的一间办公室时,他们听到了”不要开枪!”的喊声,并当场拘捕了5名嫌犯。

经过审查,发现这个行动小组的头目是前任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詹姆斯·麦科德,在被捕时,他正在尼克松争取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担任首席安全问题顾问。

在潜入者被逮捕后的几小时内,FBI就在其中两人的通讯录中发现了亨特的名字。亨特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1972年3月29日以前他一直在白宫任职,此外他还与尼克松核心顾问查尔斯·科尔森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发现立即将水门事件与白宫联系起来。

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发表消息,称白宫顾问与窃听人物有关联。

事件暴露后的掩盖行动

在媒体曝光后,尼克松政府对事件的初步反应显得相当轻描淡写。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罗恩·齐格勒称,水门闯入事件是一个”三等盗窃未遂案”,并指责”有一部分人”想把这个事件夸大其词。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特别是当FBI在被捕人员通讯录中发现白宫顾问亨特的名字后,事件的政治性质开始显现。从这个时候开始,尼克松政府开始启动大规模的掩盖行动。在被捕人员被拘留后的几天内,尼克松秘密指示白宫法律顾问约翰·迪恩监督掩盖行动,以隐瞒政府的参与。

掩盖行动包括,资金封口与许诺,包括给被告提供法律费用,用大笔款项使他们保持沉默,甚至许诺行政赦免;阻挠调查,尼克松同意让助手指示中情局阻挠联邦调查局的调查;销毁证据,包括销毁亨特在白宫保险箱里的文件。

水门事件调查中最重要的突破是白宫录音系统的被发现。1973年7月16日,前白宫助手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在面对水门事件委员会问询时爆出秘密:为了记下谈话与电话往来,自1971年初以来,尼克松总统下令在白宫和行政大楼办公室安装了能自动记录谈话的秘密录音系统。总统在办公室的所有谈话都有录音磁带备份。

这一发现立即改变了整个调查的进程。

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考克斯与参议院水门委员会,同时对尼克松发出传票,要求立刻交出录音带。但尼克松仍然以行政豁免权和磁带涉及国家军事秘密为由拒绝交出,并上诉到最高法院。录音带的内容成为了证明尼克松参与掩盖行动的关键证据。

1973年10月,当特别检察官考克斯拒绝停止要求交出录音带时,尼克松下令解雇特别检察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这一事件被称为”星期六之夜大屠杀”。尼克松的决定引发了司法部的辞职潮。司法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和副司法部长威廉·拉克尔肖斯因拒绝执行命令而辞职。尼克松则动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力量,封锁了特别检察官及相关官员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

尼克松的行为招来了美国国民的严重指责,这也成为尼克松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尼克松政治生涯的终结

不久之后,美国众议院开始启动弹劾程序,面对众议院的弹劾和参议院定罪的前景,尼克松最终选择了辞职。1974年8月8日晚,尼克松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尼克松在辞职演说中承认犯了错误,但不承认弹劾条款中指控的”重罪和轻罪”。

尼克松的辞职,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1974年8月9日,尼克松签署了辞职信,副总统杰拉德·福特宣誓就任美国第38任总统。

在尼克松辞职一个月后,福特总统给予了他”完全的、无条件的与绝对的赦免”,不管尼克松在任职期间”犯过或可能犯过”什么罪。这一赦免决定引发了广泛争议,导致福特的支持率从71%暴跌至36%。

辞职后的尼克松回到加利福尼亚州过起了隐居生活。

在之后二十年的时间里,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真正的和平》和《再见,越南》等畅销书。

1994年4月22日,尼克松因中风去世,终年81岁。

水门事件对美国政治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水门事件对美国公众心理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据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水门事件后民众对历届总统和政府的信任程度直线下降,直到1981年里根政府时期才有明显的回升。水门事件让民众看到权力的诱惑是如何导致了政治家的道德沦丧,从而加剧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官员和机构的不信任感。可以说,这一事件也成为美国民众认识公众人物道德人格的转折点。

通过水门事件,人们更加意识到,要重建行政和立法部门之间的平衡。在此之前,美国总统的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简单条文的规定,有人甚至将其称之为总统拥有”帝王般的权力”。水门事件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总统权力的法案。这些法案打破了总统为主导的宪政体制,使总统的权力大大受到限制。

水门事件也对美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媒体监督的制度化,以及对于政治家的道德伦理要求。

水门事件中确立和被人们认同的一些原则和做法开始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常态,比如,水门事件确立了媒体在民主制度中的监督作用,调查性报道成为美国新闻界的重要传统;当时一些勇敢的记者成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将监督政府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水门事件后,美国社会对政治人物的道德伦理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政治人物在生活上、道德上的不检点一经曝光,都极有可能使自身的政治前途受到影响。

水门事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这个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甚至远远超出了美国国界。水门事件向全世界展示了民主制度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因为违法行为而被迫辞职,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震撼(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写)。

来源:老孙荐读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