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是美国卡车司机平均收入的一半。但是这么多钱在中国的一个山村里能花很久。过去几年的狂热建造和宽松的土地使用法规使得新建公寓供大于求。因此,朱海华每月只要千把块钱就能租到一个三居室。
他说:“这边租房很便宜。”
目前,机器和建筑的声音常常淹没了小镇周围中国枫林中的鸟叫声。但是经济疲软的迹象还没走远。杨晓珍的餐馆生意一直没有完全恢复。
尽管老干妈工厂继续运作,但政府资助的建设项目可能不会持续。高铁施工人员正在向更远的地方迁移。他们回来消费的频率越来越低。
杨晓珍的餐馆隔壁的电钻用品店的老板蔡刘中正准备将工作转移到下一个即将繁荣的小镇。
他说:“我们就跟着它走。”
餐馆的常客杨法学很自信,觉得自己会一直有工作可做。这位36岁的建筑工人在过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外工作,离开离昌明镇大约两小时车程的家,最初去往大城市南京工作。他的妻子——后来还有三个孩子——留守在家。
杨法学很高兴在离家较近的昌明镇找到工作。并且,在大流行期间几乎没有停工。
“还是要建房子的啊,”他说。“做工就是做工,没什么感觉,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