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在共产党统治下,每个民族、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都与这个国家和时代交织,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掀起了各种各样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其中以开发西部为目的的“三线建设‘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1966年在’备战备荒、分散隐蔽‘的政策下,本人跟着父母与所属企业一起从内地迁徙到大西北的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毗邻西藏新疆甘肃,历史上系核心藏区,是以藏族为主,蒙、回、撒拉等多民族的居住地,西宁则是有介乎新疆、西藏边疆地区的二、三线小城。
在这个多民族聚集地区的成长中,或隐或现、或神秘或公开地时常听闻各种当地历史、典故以及1958年藏族”叛乱“的故事,言者有入藏司机、转业军人等,甚至中学同桌,她是玉树藏族、不经意中说到她的舅舅参与了”58年的叛乱’,并且跟随达赖喇嘛逃到印度。当时整个社会对此事处于一种半明半暗、讳莫如深的状态,在前军阀马步芳公馆举办的平叛展览中,语焉不详的罗列一些血腥照片及介绍’封建农奴被剥削‘等文件,对大多数生活于此的当地人来讲这是个模糊的、神秘的、不能探究、神龙显首不显尾的事情,背后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精心操纵着人们,愤怒、表态、淡化、甚至遗忘。本人亦然,虽然在此生活、但对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对藏民族进行的血腥屠戮、对身边发生的滔天罪恶却毫无所知,即或在青海民族大学任教数年,有众多藏人同事朋友,他们对此或不知、或不愿、或不敢谈起,偶尔私下浅说即止。
斗转星移,数年前受兰州教会委托帮教友查证1958年相关事项,由此偶然介入,了解了中共刻意隐瞒的这场血腥屠杀的惊人真相。
继 1956年四川西康、1957年甘肃甘南藏族起义后,1958年4月24日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藏族人民包围县政府揭竿而起、打响了武装反抗中共的第一枪,由此拉开全省藏族起义的帷幕。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撒拉族为主,藏、回等多民族聚集地,第十世班禅喇嘛故乡。1958年“大跃进”和“反右”运动开始后青海省委书记高锋执行极左路线,提出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并作一步走”的口号,省长孙作宾要求五年内在牧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强办牧业合作社,遭到藏区群众的强烈反对。
循化事件以燎原之势在青海全省六个藏族自治州中的五个蔓延开来,此后数年中共在“平叛”的名义下,对藏族人民的反抗进行了一场极为惨烈的、静悄悄的国内战争。‘交战双方一边是拥有现代武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和地方军队,以及受过军事训练的武装民兵,另一方是以土枪步枪刀剑为主的藏区农牧民、僧侣、少数政府官员和部分藏军……,当时的解放军12个军区中有八个不同程度参与(李江琳《当铁鸟在天空飞翔》第8页)‘,先后动用了步兵、炮兵、装甲摩托部队,从内蒙古调来骑兵’以夷制夷‘,并投入空军、使用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对藏区平民进行轰炸,至1961年大规模抵抗逐渐被镇压下去。青海的起义使环西藏周边川滇甘青四省战火扩大至泰半藏区,对翌年、1959年的西藏起义产生很大的推动和影响。青海’平叛‘的残酷和血腥,也是整个藏区这段历史的真实反映。
一如中共罪恶传统,伴随着大规模的镇压之后是大规模的逮捕。藏族人民失去了大量的生命,从1957年全省藏族人口51万至1963年降至40余万,净减少人口约20% (《青海省志·人口志》87页,西安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这仅仅是官方记载,实际数字远高于此。著名的青海塔尔寺主持、阿嘉仁波切专门发文证实,仅他的家族中包括父亲、亲戚和经师在那场屠戮中死亡、被捕者“二十八、九人(《逆风顺水》200页);若干亲历者(包括体制内人士)说牧区藏族成年男性非逃即捕,‘草原上没有男人了“的故事枚不胜举;玉树州妇女拦住省长王昭的车,要求’留下人种’;玉树县率先出现第一个女县长;因为严重缺少男性,一个采访者说甚至出现母女共夫…..。凡此种种,中共对藏人的迫害罄竹难书,其在青海乃至整个藏区进行的空前规模的种族灭绝,成为了中共的政治禁区,如同“六四”一样不能触碰。由于地处偏僻和中共系统性的严格管控,没有人注意到青海藏区的真实情况,至于那里发生的大屠杀和大逮捕,即使今日在青海也知者甚少,更不要说外界。官方数据显示:据1982年青海省委第55号文件,全省因叛乱罪共抓捕85285人,占当时全省总人口近5%,牧区藏族被捕人数占当时牧区总人口的8%,而青海省高院的数字则是牧区总人口的9.1%(《青海省四年来(58-61)人民法院工作总结报告1962·12·22),其中果洛州、玉树州是重灾区,平均被捕人数高达当地人口总数的15%以上。翻遍各地县志,以海南州兴海县为双冠,期间藏族人口减少28%,被捕集训人数占总人口44%,其中竟有70%以上是妇女儿童;其次是玉树州曲麻莱县,总人口的1/3被捕,再次是海南州同德县,被捕率占全县人口的16.5%(详见下表,1958年青海平叛扩大化统计表),中共的种族灭绝行为触目惊心、罪不可赦。
对青海境内藏人大规模逮捕、失踪、屠杀等我们进行了初步梳理,鉴于当今中国涉藏事宜极为敏感、风险很大,我们这项工作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除此表格外,尚对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了口述历史音视频采访录制,在此百年中国栏目将陆续发出,以揭露中共对各民族的残暴统治,以及种族灭绝的血腥民族政策。由于去国匆忙,大量资料遗留,本表是以青海省志、地县志及政府相关文件等公开资料为基础编制而成,先后修改34次,其中缺少西宁志、玛多县,治多、称多、杂多囊谦县志。由于数据不齐,时间仓促、业务能力有限,或有不足,恳请各位不吝赐教。
仅以此纪念大美青海以及我所有的朋友们!上帝保佑你们!
2021年2月5日再发于 Washington DC
1958年青海藏族起义及平叛扩大化大屠杀汇总表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接壤,辖西宁、海东两个地级市以及海北、海西、海南、黄南、果洛和玉树6个藏族自治州,另有7个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自治县。
青海省有蒙藏回等43个少数民族,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5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4万人,占47%,其中藏族137万占24%、回族83万占15%、蒙古族9.9万人占1.8%。青海藏族占全国藏族人口628万的约22%。
【注】藏族是中国第八大民族,藏族人口分布:西藏271万人,四川140万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约34万,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约13万。
- 1958年青海平叛扩大化及1980年平反复查汇总
表1 1958年青海各地区平叛扩大化和1980年复查基本情况总表
地区 | 1958年涉及叛乱的人数及案件 | 1961年复查 | 1980年复查 | 错案率/复查后维持原判的百分比 | 平叛逮捕人数在当地人口中的占比 | 复查平反赔偿总额及标准 |
青海全省 | 85285人根据1982年青海省委的(1982)[55]号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的情况报告》,在全省范围最后敲定的数字是:1958年因叛乱罪处理85285人,至1982年2月,对84666人复查,占处理人数的99%;平反的78147人,占92%。
青海省高等法院的总结报告上说:“全省58至60年捕判的等于解放后到57年8年中捕判人数的3倍,其中43000多名是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占藏族人口47万的9.1%。玉树地区达到10%,曲麻莱竟达三分之一。”——此数字来自:青海高法《青海省四年来(58—61)人民法院工作总结报告》(62.12.22)。 根据青海省公安厅《关于十六年(1949-1965)来捕人情况报告》:“1958年至1961年上半年……这三年捕了62355人……(其中)1958年捕了40994人,占16年捕人总数的一半;1959年捕3881人;1960年捕了15533人,占16年总数的18.7%。”——摘自青海省法院“院行政卷第一卷”(1966.2.4)。 |
1982年6月,复查工作全部结束,共复查8.4万多人,其中属于冤假错案予以平反的7.8万人,占原处理总人数的92%。——《青海省志••76•民族志》2008年12月第1版,第540页。 | 92% / 7.75%(错案率)占原处理总人数的92%。——《青海省志••76•民族志》2008年12月第1版,第540页。 | 4.6%注:本表以1957年土著人口1841281人为计算口径。 1957年青海省总人口为2046405人,减去1950年至1957年机械净迁入总人口198800人,及其所生产的出生人口(198800*出生率0.03281=)6523人。详见西安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青海省志~人口志》,其中总人口,出生人口,出生率见第19页;外来人口见第45页。
另,1982年青海省委上报中央的55号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的情况报告》 记载:“全省以平叛、防叛名义共处理了85285人,其中牧区64347人,占当时牧区总人口的8%。” |
1670万(中央用于平反的专款总额)
(1981年)4月23日,青海省委统战部发出[41]号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的问题经费报告》,对中央所拨专款进行了分配:玉树州520万,海南州310万,果洛州270万,黄南州260万,海东地区160万,海北州60万,海西州50万,西宁市40万,以上总数1670万。 |
|
1.西宁地区
(注:西宁地区范围是根据现行的西宁行政区划,包括西宁市和所辖的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县。其中,湟中县、湟源县是在1999年由海东地区划归西宁管辖。在1958年时,西宁市只辖东郊区和西郊区,而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县皆为省辖单位。) |
11727人
注:西宁地区捕办的涉叛人数是把西宁市和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县的涉叛人数加总得出。其中,湟源县据现有公开资料,只记载有涉叛案件数量126件(《湟源县志》),没有具体的捕办涉叛人数,但根据办理的涉叛案件数量,至少应有126名被捕办的涉叛者。 |
85.23万
注:西宁地区的赔偿总额是把西宁市、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县的赔偿总额加总得出。 |
||||
1.1西宁市·西宁地区
(注:1958年时,西宁市只辖东郊区和西郊区,而现在西宁市下辖的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县,当时皆为省辖单位。) |
8926人“……对西宁8926人进行处置和打击。其中,逮捕4037人,集训1578人,收容774人,监督劳动101人,批判斗争374人,劳动教养1395人,管制640人,戴帽27人……“——《西宁市志·中国共产党志》2015年12月第1版,第466页。 | (1961年复查情况)“复查涉及叛乱案件1026件。其中无罪释放、教育释放、提前释放的561人……”——《西宁市志第三十卷·审判志》1999年7月第1版,第198页。
【约占案件总数约55%】 |
约45.3%(据1961年复查统计,“复查涉及叛乱案件1026件。其中无罪释放、教育释放、提前释放的561人……”——《西宁市志第三十卷·审判志》1999年7月第1版,第198页。) | 约1.8%
注:因未查到西宁市1958年人口数字,而根据《青海省志·人口志》(西安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22页之“青海省1954-1985年不同地区的出生人数与出生率统计表”,推算出西宁市1958年人口约为486940,平叛处理人数在当地人口占比数字,是根据推算出的西宁市人口数字得出。 |
40万(1981年)4月23日,青海省委统战部发出[41]号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的问题经费报告》,对中央所拨专款进行了分配:玉树州520万,海南州310万,果洛州270万,黄南州260万,海东地区160万,海北州60万,海西州50万,西宁市40万,以上总数1670万。 | |
1.2湟中县·西宁地区 | 1480人“1958年共逮捕判刑1476人,其中死亡414人,致残75人。……之后,又陆续进行查漏补缺,查证遗漏的4人……”——《湟中县志》1990年3月第1版,第240页。 | “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的遗留问题。1982年……对此问题进行复查纠正。1958年共逮捕判刑1476人,其中死亡414人,致残75人。经复查纠正宣告无罪的1207人,免予刑事处分的85人,减刑18人,维持原判的166人。共拨补助费26.2万元,其中抚恤406人,困难补助940人。之后,又陆续进行查漏补缺,查证遗漏的4人,共发给补助费1000元。”——《湟中县志》1990年3月第1版,第240页。 | 11.3%“1958年共逮捕判刑1476人,其中死亡414人,致残75人。经复查纠正宣告无罪的1207人,免予刑事处分的85人,减刑18人,维持原判的166人。”——《湟中县志》1990年3月第1版,第240页。 | 0.5%1480人占湟中县1958年人口307176的0.5% | 26.3万“共拨补助费26.2万元,其中抚恤406人,困难补助940人。之后,又陆续进行查漏补缺,查证遗漏的4人,共发给补助费1000元。”——《湟中县志》1990年3月第1版,第240页。 | |
1.3湟源县·西宁地区 | 126件“1981年复查1958年平叛扩大化案件126件。”——《湟源县志》1993年6月第1版,第500页。 | “1981年复查1958年平叛扩大化案件126件。宣告无罪104件,免予刑事处罚6件,维持原判16件。”——《湟源县志》1993年6月第1版,第500页。 | 12.7%“1981年复查1958年平叛扩大化案件126件。宣告无罪104件,免予刑事处罚6件,维持原判16件。”——《湟源县志》1993年6月第1版,第500页。 | 7万“1981年,解决平叛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发给抚恤费或生活补助金共7万元。”——《湟源县志》1993年6月第1版,第418页。 | ||
1.4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宁地区市 | 1195人“1981年至1983年,对全县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和防叛中错捕错判、集训、监督生产的1195人进行复查,对其中745人给予平反纠正,根据被平反人员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抚恤、救济和补助,共补助11.93万元。”
——《大通县志》1993年5月第1版,第377页。 |
“1981年至1983年,对全县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和防叛中错捕错判、集训、监督生产的1195人进行复查,对其中745人给予平反纠正,根据被平反人员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抚恤、救济和补助,共补助11.93万元。”
——《大通县志》1993年5月第1版,第377页 |
37.7%“1981年至1983年,对全县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和防叛中错捕错判、集训、监督生产的1195人进行复查,对其中745人给予平反纠正……”
——《大通县志》1993年5月第1版,第377页 |
约0.7%“……全县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和防叛中错捕错判、集训、监督生产的1195人……”,占大通县1958年人口163703的约0.7% | 11.93万 | |
2.黄南藏族自治州 | 9607人“据统计,全州以叛乱罪名受到各种处理的9607人,占当时全州总人口89302人的11%”。——见中共黄南州委文件:黄发(1981)235号《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的报告》:“据统计,全州以叛乱罪名受到各种处理的9607人,占当时全州总人口89302人的11%,其中判刑5081人,逮捕未判的1322人,拘留899人,集训2025人,劳教28人,管制116人,作其他处理的107人,上述人员中死亡3791人,占总数的39%。另误杀29人。因平叛扩大化而株连的218户,使200多名少儿成孤儿(233户收养),错处理国家公职人员224人。” | (1961年复查情况)
“对1958~1960年间所审结的反革命和其他刑事案件再次进行全面认真的复查……错判的占35.31%;可判可不判的占43.8%;正确和基本正确的占20.89%。”—— 《黄南藏族自治州志》1999年9月第1版,第929页。 |
(1981年复查情况)
在黄发(1981)235号《黄南州关于平叛扩大化问题的报告》中列出的具体数字为:“经复查,宣告无罪4683人,占原判92%;”“全州发放抚恤的3677人,救济3337人。补助2057人。慰问940人。其总金额为2029674元。” |
约8% | 11% | 260万
(1981年)4月23日,青海省委统战部发出[41]号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的问题经费报告》,对中央所拨专款进行了分配:玉树州520万,海南州310万,果洛州270万,黄南州260万,海东地区160万,海北州60万,海西州50万,西宁市40万,以上总数1670万。 |
2.1同仁县·黄南州 | 2187件(1958~1961年反革命案件总数)
同仁县法院1958年审理反革命案1508件,1959年195件,1960年388件,1961年96件。——参见《同仁县志》2001年5月第1版,第671页表5-27“同仁县法院1951—1968年刑事案件审理统计表” |
1962年复查情况是对2425名人犯中的2373名进行了复查,维持原判的371名减刑150名,提前释放6名,改判管制8名。教育释放1122名……——《同仁县志》2001年5月第1版,第675页。 | 1979年县委、县政府……专门对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进行复查,据统计共复查案件2144件,除17件维持原判外,其余2127件均做了无罪判决。——同仁县志》2001年5月第1版,第675页。 | 约0.8%(“1979年县委、县政府……专门对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进行复查,据统计共复查案件2144件,除17件维持原判外,其余2127件均做了无罪判决。”——《同仁县志》2001年5月第1版,第675页。) | 3.8%(1958年,同仁县以反革命罪批捕的人数占当年全县总人口38860的3.8%)
(“1958年,因平叛斗争,县公安机关以反革命罪提请批捕1458人……”——《同仁县志》2001年5月第1版,第665页。) |
842364元
……经济上分别不同情况,给予抚恤、救济、补助,共发放842364元。——《同仁县志》2001年5月第1版,第675页。 |
2.2泽库县·黄南州 | 1870人
1958年“平叛”中,检察院与法院、公安局共同组成泽库县政法联合办公室,采用“三员汇报、三长定案、党委批准、分办手续”的办案程序,审查起诉犯罪分子,共捕办1870人,1962年对1863人进行复查,其中宣布无罪806人,教育释放840人,捕办正确217人。——《泽库县志》2005年10月第1版,第386页。 1958年因受“左”倾思想指导和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局势的影响,造成大量冤假错案,致使发案和判案都成为泽库县司法史上最多的一年。——《泽库县志》2005年10月第1版,第390页。 |
1962年1月……对1958年平叛扩大化案件进行复查,先后平反宣告无罪释放1410人,免于刑事处分21人,改判9人,维持原判40人。——《泽库县志》2005年10月第1版,第393页。 | 1978年至1982年……对1958年平叛扩大化捕办案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冤假错案及申诉案件进行全面复查。四年中共复查案件1747件1762人。其中宣告无罪的1626件1636人,占总案件93.06%;免刑51件52人,占总案件2.92%;维持原判70件74人,占总案件4.01%。——《泽库县志》2005年10月第1版,第393页。 | 4.01%(“1978年至1982年……对1958年平叛扩大化捕办案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冤假错案及申诉案件进行全面复查。四年中共复查案件1747件1762人。其中宣告无罪的1626件1636人,占总案件93.06%;免刑51件52人,占总案件2.92%;维持原判70件74人,占总案件4.01%。”——《泽库县志》2005年10月第1版,第393页。) | 9.6%(1958年“平叛”中,捕办人数占当年泽库县总人口19470的约9.6%)
1958年“平叛”中,检察院与法院、公安局共同组成泽库县政法联合办公室,采用“三员汇报、三长定案、党委批准、分办手续”的办案程序,审查起诉犯罪分子,共捕办1870人,1962年对1863人进行复查,其中宣布无罪806人,教育释放840人,捕办正确217人。——《泽库县志》2005年10月第1版,第386页。 |
|
2.3尖扎县·黄南州 | 918件
“1958~1961年判处918件叛乱和反革命案” ——《尖扎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501页。 |
“1981年再次复查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1958~1961年判处918件叛乱和反革命案中,经复查,宣告无罪的893件(含1962年已复查的243件),占918件的97.28%;不追究刑事责任的2件;减轻处罚的2件,免于刑事处分的11件;维持原判的9件(待批1件),仅占原判918件的0.98%。”
——《尖扎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501页。 |
0.98%“1981年再次复查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1958~1961年判处918件叛乱和反革命案中,经复查,宣告无罪的893件(含1962年已复查的243件),占918件的97.28%;不追究刑事责任的2件;减轻处罚的2件,免于刑事处分的11件;维持原判的9件(待批1件),仅占原判918件的0.98%。”
——《尖扎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501页。 |
7.8%(1958~1961年捕办人员占尖扎县1958年人口21075的7.8%)
“1961年……对1958~1961年的全部刑事案件进行了复查。期间,全县共捕办1649人……” ——《尖扎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500页。 |
||
2.4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黄南州 | 1513人
1958年至1961年4年中,全县共捕判、劳教、拘留、集训1513人,占1961年全县总人口的14.44%,其中捕判967人,占1961年全县总人口的9.23%…… ——《河南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第710页。 |
据当时复查,错捕错办的即有705人,占全部捕办人犯的46.6%。—— 《河南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第710页。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平反错捕、错判1409人,占全部捕办人数的93.13%…… ——《河南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第710页。 | 6.87%(“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平反错捕、错判1409人,占全部捕办人数的93.13%……” ——《河南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第710页。) | 14.44%(1958年至1961年4年中,全县共捕判、劳教、拘留、集训1513人,占1961年全县总人口的14.44%,其中捕判967人,占1961年全县总人口的9.23%…… ——《河南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第710页。) | 43.72万
……共发放抚恤、救济、补助款43.72万元…… ——《河南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第710页。 |
3.果洛藏族自治州 | 8484人“1958年全州共有55241人,被处理8484人,占15.3%,久治县高达15.2%。其中死亡5020人,占原处理人数的59.1%。”——1981年8月《关于果洛解决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的汇报材料》
1958年~1960年的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期间,当时以反革命罪行进行审理的案件急剧上升,共审理5370件。—— 《果洛藏族自治州志》2001年9月第1版,第468页。 |
1961年……对在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中以反革命罪判处的5078人中的4863人进行了复查。其中无罪释放504人,教育释放3021人,改判减刑335人,维持原判1003人。当时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纠正的还不彻底。——《果洛藏族自治州志》2001年9月第1版,第470页。 | 1980年,对4574件案件又进行重新复查,其中宣告无罪的4078人,免予刑事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248人,改判减刑的8人,维持原判的240人。——《果洛藏族自治州志》2001年9月第1版,第470页。 | 约5.3%(“1980年,对4574件案件又进行重新复查,其中宣告无罪的4078人,免予刑事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248人,改判减刑的8人,维持原判的240人。”——《果洛藏族自治州志》2001年9月第1版,第470页。) | 15.3%
“1958年全州共有55241人,被处理8484人,占15.3%,久治县高达15.2%。其中死亡5020人,占原处理人数的59.1%。”——1981年8月《关于果洛解决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的汇报材料》 |
270万
(1981年)4月23日,青海省委统战部发出[41]号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的问题经费报告》,对中央所拨专款进行了分配:玉树州520万,海南州310万,果洛州270万,黄南州260万,海东地区160万,海北州60万,海西州50万,西宁市40万,以上总数1670万。 |
3.1甘德县·果洛州 | 914人
……在执行政策中犯了扩大化错误,因叛乱问题判刑914人…… ——《甘德县志》2003年4月第1版,第333页。 |
对原复查维持原判、减刑的301人,又重新进行复查,最后宣布无罪245人,免予刑事处分11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19人,维持原判的26人。——《甘德县志》2003年4月第1版,第333页。【涉及叛乱而被判刑的914人,最后维持原判的仅26人,占2.84%;反过来说,错案率达97.16%。】 | 约2.8%(“……在执行政策中犯了扩大化错误,因叛乱问题判刑914人……”
“对原复查维持原判、减刑的301人,又重新进行复查,最后宣布无罪245人,免予刑事处分11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19人,维持原判的26人。” ——《甘德县志》2003年4月第1版,第333页。) |
9.3%(判刑人数914,占1958年甘德县总人口9807的约9.3%) | “对民主人士进行复查,对应予平反的16人作继续安置5人,平反昭雪11人,按干部抚恤标准发抚恤费5500元。对民族干部因叛乱问题被捕办的11人,经复查宣布无罪。其中4人死亡,平反昭雪3人,补发抚恤费1100元……对一般群众除26人维持原判的外,在狱中死亡的每人发抚恤金300元,出狱后正常死亡的及活着的每人给150元救济。——《《甘德县志》2003年4月第1版,第333~334页。 | |
3.2玛沁县·果洛州 | 524件1958年,因平叛扩大化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期间共受理刑事案524件,占历年刑事案件总数1046件的50.1%,是历年反革命案的69.12%。——《玛沁县志》2005年11月第1版,第231页。 | ……从1962年开始,对1958~1960年以来所办结的715件刑事案件进行了全面复查(其中反革命案685件)。经复查维持原判的35件,改判48件,教育释放417件,平反137件。——《玛沁县志》2005年11月第1版,第233页。 | 1978年4月……成立玛沁县案件复查办公室……到1979年共复查反革命案件399件,其中维持原判2件,免予刑事处分2件,宣告无罪395件……——《玛沁县志》2005年11月第1版,第233页。 | 约4.9%(“……从1962年开始,对1958~1960年以来所办结的715件刑事案件进行了全面复查(其中反革命案685件)。经复查维持原判的35件,改判48件,教育释放417件,平反137件。”——《玛沁县志》2005年11月第1版,第233页。) | 13.5%(错误处理人员占玛沁县1958年总人口10361的13.5%)
(1981年在解决平叛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时,除5名叛乱头目和1人去向不明外都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和平反,恢复了名誉,并按上级有关规定对错捕、错判、致死致残、劳改释放的1396人发放了安葬费和抚恤金,总额达44万元。——《玛沁县志》2005年11月第1版,第168页。) |
44万
……对错捕、错判、致死致残、劳改释放的1396人发放了安葬费和抚恤金,总额达44万元。——《玛沁县志》2005年11月第1版,第168页。 |
3.3班玛县·果洛州 | 1565人1981年……复查处理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这次复查总人数为1565人,其中捕办635人,集训754人,列入复查其它人数86人,经复查除140人维持原判外,基本都依据政策得到平反改正。——《班玛县志》2004年7月第1版,第279页。 | 1962年继续对1958~1961年所判断案件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细致的复查,共复查对象1132名,包括1958~1961年已决犯72名,拘留27名,集训381名,经复查后教育释放823名,无罪释放198名,维持111名。——《班玛县志》2004年7月第1版,第279页。 | 1981年……复查处理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这次复查总人数为1565人,其中捕办635人,集训754人,列入复查其它人数86人,经复查除140人维持原判外,基本都依据政策得到平反改正。——《班玛县志》2004年7月第1版,第279页。 | 约9%(1981年……复查处理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这次复查总人数为1565人,其中捕办635人,集训754人,列入复查其它人数86人,经复查除140人维持原判外,基本都依据政策得到平反改正。——《班玛县志》2004年7月第1版,第279页。) | 15.1%(占1960年班玛县总人口10386的15.1%) | |
3.4久治县·果洛州 | 1249人“平叛防叛扩大化,全县被逮捕和就地集训者达1249人。” | 共复查案件936件。——《久治县志》2005年11月第1版,第235页。 | 15.2%“1958年全州共有55241人,被处理8484人,占15.3%,久治县高达15.2%。其中死亡5020人,占原处理人数的59.1%。”——1981年8月《关于果洛解决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的汇报材料》 | |||
3.5达日县·果洛州 | 1758人“1958年,有5名上层分子组织武装叛乱,在平叛中被击毙……1981年5月……对因平叛、反封建斗争扩大化而错误处理的1758人,发给了平反证明书。”——《达日县志》1993年6月第1版,第161页 | “1958年,有5名上层分子组织武装叛乱,在平叛中被击毙……1981年5月……对因平叛、反封建斗争扩大化而错误处理的1758人,发给了平反证明书。”——《达日县志》1993年6月第1版,第161页 | █《达日县志》对对平叛案件复查情况一笔带过,没有详细说明。在“政治军事”部分,该县志提到,“在平叛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和地方干警,先后作战656次,解放被裹挟群众6364人……”而据《果洛藏族自治州志》,1958年达日县全县人口11876,所谓“被裹挟群众”占总人口的53.59%,即全县一半以上的人口参加了叛乱。而平叛的1958年人口数量11876,比1957年(13607)减少1731,减少12.72%。而在1958年前的数年,人口都是逐年增长的,1958年时大饥荒还没有发生。可以推断,1958年人口减少12.72%,基本是平叛导致的,其人口减少数量甚至大大高于后来的大饥荒。—— 参见《达日县志》1993年6月第1版,第191页,《果洛藏族自治州志》2001年9月第1版,第167页表十七。 | 14.8%(错误处理人数1758人,占达日县1958年人口11876的14.8%) | ||
4.玉树藏族自治州 | 22780人“到81年12月底……全州共复查捕办的各类人员22780名,结果是:已处决的7974名,其中宣告无罪7581名,免刑134名,不追究刑事责任100名,维持原判159名。未处决的14806名,其中平反10772名,改正3957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77名。总数中,属平反的18353名,改正的4091名,叛匪骨干336名。”——中共玉树州委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工作总结报告》(1982年3月29日)。
“1981年……全州共复查平叛斗争期间捕办的各类人员22780名……” ——《玉树州志》2005年1月第1版,第536页。 |
(1981年复查情况)
1981年……全州共复查平叛斗争期间捕办的各类人员22780名,其中平反18353人,改正4091人,不予改正的336人。——《玉树州志》2005年1月第1版,第536页。 【维持原判的仅占1.47%】 “由于当时生活困难,监所、集训队以及监狱的卫生、生活条件差等原因,死亡的人很多。据当时的管教员老周回忆,仅结古一监所就有400人,每天要死四、五个。管教人员白天外出看好埋人地点,晚上十点以后把死人抬出去……全州被捕后死于集训队、监狱的9704人,占捕办、拘留、集训总数21458人的45.2%。”——省、州联合调查组81.4.10《关于玉树州1958年平叛扩大化的调查材料》。 从1958到1961年,玉树全州共捕办、拘留、集训21458人,占1957年总人口132129人的16.2%。被捕后死亡9704人占被捕总数的45.2%。被捕民族干部为民族干部总数的14.4%。中上层人士1933人中77.8%被捕——上述其他有关玉树州捕人情况摘自省、州联合调查组1981年4月10日《关于玉树州1958年平叛扩大化的材料》与中共玉树州委文件:玉党(1982)25号《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工作总结报告》(1982年3月29日)。 |
1.5%(“1981年……全州共复查平叛斗争期间捕办的各类人员22780名,其中平反18353人,改正4091人,不予改正的336人。”——《玉树州志》2005年1月第1版,第536页。) | 16.2%(占玉树州1958年总人口162171的16.2%) | 4418975.39元
对属于错捕错判错杀的恢复名誉,并分别给予抚恤、救济和慰问,金额标准是:抚恤200元,救济100—150元,慰问30元,共发放金额计4418975.39元。 ——《玉树州志》2005年1月第1版,第536页。 “凡属于冤假错案,除着重从政治上解决问题外,并根据不同情况,在经济上分别给予抚恤、救济和补助。标准一般为,抚恤200元,救济100-150元,慰问品30元。共抚恤15638人,金额3290450元;补助1028人,金额219940元。救济4057人,金额826675元。慰问2691人,金额81910元。以上合计23414人,金额4418975元。”——中共玉树州委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工作总结报告》(1982年3月29日)。 |
|
4.1玉树县·玉树州 | 6356人
(“1981年……复查落实了6356人的问题……” ——《玉树县志》2012年2月第1版,第306页。) |
(1981年复查情况)
1981年……复查落实了6356人的问题。其中(1)过去被判无罪、教育释放而只需登记造册,不需要复查1199人;(2)过去经过复查被判为维持原判225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178人,免刑20人,不追究刑事责任9人,仍维持原判18人;(3)过去经过复查被改判刑期262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230人,免刑14人,不追究刑事责任10人,仍维持原判8人;(4)过去经过复查而提前或刑满释放167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147人,免刑16人,维持原判4人;(5)过去被判处死刑或死缓3人,经过复查改为有期徒刑1人,维持原判2人;(6)过去经过复查按免刑对待84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66人,改为不追究责任18人。——《玉树县志》2012年2月第1版,第306页。 |
0.5%(最终维持原判的仅32人,占总处理人数6356人的0.5%)
(“1981年……复查落实了6356人的问题。其中(1)过去被判无罪、教育释放而只需登记造册,不需要复查1199人;(2)过去经过复查被判为维持原判225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178人,免刑20人,不追究刑事责任9人,仍维持原判18人;(3)过去经过复查被改判刑期262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230人,免刑14人,不追究刑事责任10人,仍维持原判8人;(4)过去经过复查而提前或刑满释放167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147人,免刑16人,维持原判4人;(5)过去被判处死刑或死缓3人,经过复查改为有期徒刑1人,维持原判2人;(6)过去经过复查按免刑对待84人,经过此次复查改为无罪66人,改为不追究责任18人。”——《玉树县志》2012年2月第1版,第306页。) |
12.4%(占玉树县1958年总人口51440的约12.4%) | 1270223.13元
“经济补偿6486人,发放抚恤、救济、补助和慰问款1270223.13元。其中抚恤4690人、944950元,救济1342人、305193.13元,补助94人、9000元,慰问360人、11080元。”——《玉树县志》2012年2月第1版,第306页。 (抚恤4690人,是否意味着4690人被杀或枉死?)占1958年该县总人口的9.12%。 |
|
4.2曲麻莱县·玉树州 | 2207人曲麻莱县以防叛、平叛的名义捕判、拘留、集训了2207人。属错捕、错判、无罪平反的2187人,占99.09%。——韩有仁《一场被堙没了的国内战争》 | 三分之一此数字来自:青海高法《青海省四年来(58—61)人民法院工作总结报告》(62.12.22)。 | ||||
5.海南藏族自治州 | 18164人海南州,1958年定为“全叛区”,经过这次复查,摘掉了此“帽子”,只是“局部地方发生叛乱”。当时以平叛、防叛名义,逮捕判刑7888人,集训10276人。复查后维持原判的仅106人,无罪释放的7601人,还有少数的免予或减轻刑罚。而集训的10276人则全为错集。冤假错案率几达99%。——海南州的冤假错案数字参见中共海南州委文件:南党(82)42号《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工作总结报告》(1982年3月18日)
“在这次平叛斗争中,共处理各类人犯16727人,其中集训10276人,逮捕6451人。” ——《海南藏族自治州志》1997年10月第1版,第32页。 |
(1982年复查情况)海南州,1958年定为“全叛区”,经过这次复查,摘掉了此“帽子”,只是“局部地方发生叛乱”。当时以平叛、防叛名义,逮捕判刑7888人,集训10276人。复查后维持原判的仅106人,无罪释放的7601人,还有少数的免予或减轻刑罚。而集训的10276人则全为错集。冤假错案率几达99%。——海南州的冤假错案数字参见中共海南州委文件:南党(82)42号《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工作总结报告》(1982年3月18日)
“1982年3月,遵照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本着‘全错全纠,错多少纠多少,不错不纠’的原则,对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再次进行了认真的复查和彻底的处理,对于错捕、错判、错杀的干部、群众和民族宗教人士,在政治上一一给予平反昭雪,在经济上酌情给予补偿;对于受裹挟参叛而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也作了救济,国家共支付专款327万元。同时,重新审定匪首19名,骨干35名,有直接罪恶者93名,维持其原处理决定,不予平反。”——《海南藏族自治州志》1997年10月第1版,第606页。 |
0.6%海南州,1958年定为“全叛区”,经过这次复查,摘掉了此“帽子”,只是“局部地方发生叛乱”。当时以平叛、防叛名义,逮捕判刑7888人,集训10276人。复查后维持原判的仅106人,无罪释放的7601人,还有少数的免予或减轻刑罚。而集训的10276人则全为错集。冤假错案率几达99%。——海南州的冤假错案数字参见中共海南州委文件:南党(82)42号《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问题工作总结报告》(1982年3月18日)
“全州共处理各类人犯16727名,其中集训10276名,逮捕6451名……1982年……重新审定匪首19名,骨干35名,有直接罪恶者93名,维持其原处理决定,不予平反。”——《海南藏族自治州志》1997年10月第1版,第606页。 |
11.8%被处理的各类人犯18164人,占海南州1958年人口153931的11.8% | 327万元“……共支付专款327万元。”——《海南藏族自治州志》1997年10月第1版,第606页。
(1981年)4月23日,青海省委统战部发出[41]号文件《关于解决1958年平叛扩大化遗留的问题经费报告》,对中央所拨专款进行了分配:玉树州520万,海南州310万,果洛州270万,黄南州260万,海东地区160万,海北州60万,海西州50万,西宁市40万,以上总数1670万。
|
|
5.1共和县·海南州 | 1435人
(1958年平叛中错捕、错判、错集训和受株连者总数) “1981年,全面进行复查,对错捕、错判的969人、错集训的430人、受株连的36人,予以平反,颁发平反证书,并发放35.9万元抚恤金和救济补助款。” ——《共和县志》1991年9月第1版,第25页。 |
(1981年复查情况)
“1981年,全面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