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疆烽烟正十年 ,作者南疆烽烟正十年

1937年3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指挥部队退入祁连山,连同伤员在内,总兵力已经不足3000人。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同马家军进行了4个月的艰苦奋战之后,终因寡不敌众,至此归于失败。3月14日,西路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即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召开会议决定:主席陈昌浩和副主席徐向前离队返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情况;部队分为三个支队活动,以游击战的形式保存力量。

 

陈昌浩离开部队之后,先是返回湖北武汉,见了家乡亲人,而后于8月份回到延安,在宣传部工作,同时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的教员。由于胃溃疡日益严重,陈昌浩于1939年9月乘飞机去苏联治病,就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漂泊异国的生涯。1952年3月,经过中央和毛主席批准,陈昌浩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祖国,刘少奇代表中央到北京站迎接他归来。

 

老战友徐向前邀请陈昌浩夫妇和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在自己的寓所聚会。昔日在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时,陈昌浩是张国焘之下的第二号人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叱咤风云。但此时在徐向前家里,陈昌浩像一个落魄之人,低着头弯着腰,与他过去的部属,共和国的将军们、部长们逐个拱手,表示歉意。当他和前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紧紧握手时,非常愧疚,连声说道:“琴秋,是我使你受苦了!…..我对不起你呀!”

 

陈昌浩归国后,被任命为马列学院副教育长,后又调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到了1962年,陈昌浩十分思念家乡,老母亲1937年在武汉与自己匆匆见过一面,后在奔赴延安的途中,病逝于四川万县的荒山野岭,陈昌浩为此十分内疚。春季的一天,陈昌浩在景山公园晨练时,恰巧遇到了张闻天,就与张闻天聊了起来。张闻天问陈昌浩:“你准备到哪里休假?”陈昌浩说:“都劝我到湖北疗养,我正犹豫不决呢。”张闻天不解地问陈昌浩:“你这几年怎么把脾气都改了?真是想不到!”陈昌浩自我解嘲地说:“人总是可以改造的嘛!我这也是在改造。”

 

张闻天认为陈昌浩的顾虑是多余的,于是劝道:“有什么可顾虑的?陈昌浩还不是那个陈昌浩吗!就像我张闻天,还不是那个张闻天吗!有什么可以躲躲闪闪的,把你昔日的刚劲拿出来。”陈昌浩还是有所顾忌:“红四方面军出来的人在湖北工作的很多,我曾是‘待罪’之身,去了湖北,他们不好办。我也不好办。何况亲朋故旧很多,我受人厚爱,却无法回报。”

 

在张闻天的反复劝说下,陈昌浩最后决定回一趟湖北。1962年5月,在一年中气候最好的季节里,陈昌浩来到武汉,住进了翠柳宾馆。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为他作了妥善的安排。最令陈昌浩高兴的是,几百名原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重新聚会了。在座谈会上,陈昌浩站在讲台上,抱拳到额头,并弯腰向小礼堂的每个角落拱手注目:“同志们,我陈昌浩在这儿向你们敬礼!首先向你们作检讨,在红四方面军和西路军工作期间,我犯了不.少错误。这是由于自己常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弄得自己飘飘然,因而犯了许多错误,使党的工作受了损失。由于我的错误,也让你们受苦了。由于我在路线上的错误,给许多同志添了许多麻烦,我对不起死者,也对不起大家!”

说到这里,陈昌浩的声音嘶哑了,两行热泪不禁长流,然后他强忍悲哀,打起精神说:“党领导人民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才让我们再次相见,让我们在下半辈子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吧!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将功补过。”听到陈昌浩这样说,把过错全部包揽了。曾经苦战河西走廊,身临绝境的与会者莫不动容:“你也吃了大亏呀!你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度过了那难忘的150天吗?”陈昌浩诚恳地说:“我的错误是很大的,没有党和毛主席的宽宏大量,早已没有我陈昌浩了,党让我学习,让我改正错误,继续为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在汉阳县招待所,陈昌浩和武汉市园林局副局长万流一住在一个房间。陈昌浩对万流一诚挚表示:“我过去对不起毛主席,长征中第二次南下,犯了错误,西路军时打了败仗。但中央、毛主席宽大了我,让我学习。我回国以来,先担任中央马列学院副教育长,这个工作很适合我初回国时的情况,我在教学中可以系统总结一下我的经验教训,继续摒弃一些不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理论队伍。后来调我至中央编译局任副局长,这真正搞我的本行了,可以充分发挥我的特长。在和平建设时期,能够得到这样的任用是不错的,我这是肺腑之言,绝不是外交辞令,也不是违心之言。”

陈昌浩心情沉痛、神色黯然、声音低沉,不安地在地板上踱来踱去,然后颓然地坐下来,抽着烟,仰头自言自语:“兵败祁连之事,我实在难辞其咎,两万精英,喋血大漠,党10年积蓄的力量还不曾与日寇一战,就毁于一旦。当我想到这些英灵,那些流散在茫茫戈壁,祁连山下的男女战士,犹如万箭穿心….”万流一安抚他,想让他平静下来。可无论怎样安抚,陈昌浩一直情绪难平。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陈昌浩:昌浩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积极奋斗的一生,对党和人民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他对敌斗争坚决勇敢,才思敏捷,雷厉风行,俄文翮译水平相当高。他是六届四中全会和王明一伙一块上台的,贯彻过教条主义的东西,并一度支持过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但那时年轻幼稚,属于好人犯错误、他为此很痛心,经常作自我批评。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