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研究院发布2021年前三月国内房企拿地面积和拿地金额一百家企业排行榜。
路透社资料图片、网络截图

北京持续出台苛例遏止房地产市场炒风,近年来,民营地产商因融资困难而纷纷退市,但国企却乘虚而入,在全国圈地屯积,令很多大城市房价依然高企,影响所及,住房难现象不断恶化。 (乔龙/程文 报道)

中指研究院日前发布了今年首季国内房企投地面积和买地金额的一百强排行榜,显示买地金额前十强企业中,仅融创和滨江两家房企是纯民营房企;而投地面积前十强的房企中,有万达、融创、碧桂园、新城控股这四家民企,占比也不到一半,买地能力强的均为国资房企。

上海房地产业界人士张扬周五(7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政府认为民营企业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于是严格审核民企贷款申请,限制了民企地产商买地。

张扬说:所有的房企都要求其负债率在一定范围内,所以现在民企都在忙于想方设法降低负债率。我认识的几个民企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他们被(政府)看守得非常紧。他如果不能(向银行)贷款,那就无钱买地。

国企资产丰厚融资条件比民企优胜

目前国内房企销售排行榜,前10名还是以民营房企为主,但张扬认为,国企受到政府保护,银行也对国企贷款大开方便之门。按照目前投地规模判断,未来排行榜的格局必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扬说:国企是「亲儿子」,民企没人帮你。民企要你的负债率达标作为头等目标,国企没有看到要求负债率达标。习近平不是说过要把国企做大做强,现在主要是把国企做大做强。

民企老板感觉经营困难,有人把资产转移到国外,但张扬指出,相当多的人被拦在国门内,无法出国。

张扬说:所以一些大的民营房企老板人人自危,我看到的都没有逃出去,大部分都还在国内,所以他们蛮紧张的,不会随便去抢地。

中共「十八大」之后,当局多次强调要提升私营经济的地位:「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北京声称支持民企却说一套做一套

但是事实并非如官方文件所言。湖北网络作家刘文涛对本台说,中共所有文件或法规,面对权力时,简直不堪一击。

刘文涛说:如果这两年不把目前这种情况扭转,对私营企业及民营企业搞打压,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会非常深远。未来十年会很糟糕,你看吧,这两年要出事。

微信公众号「拓展老狗」发文称,土地储备是直接决定房企发展潜力的因素。在新的融资和调控政策下,央企的核心优势在于资金实力,体现在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上的长处,其他类型房企无人能及。

文章写道,大型央企的融资成本,一般能比民企低2-3个点,甚至更多。即使是央企的一些新成立的项目公司,在机构评级里面也能做到A以上,民企50强的母公司很多都达不到A级,这背后的巨大差距,是央企背后强大的国家资产作为信用背书。

今年前三个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投地金额与面积前100名统计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国有控股企业「绿地中国」,投地金额达人民币328亿元,其次是国企「保利发展」269亿元,排名第三的是厦门市政府的「建发房产」,投地金额达239亿元,第四是「蛇口招商」,买地金额也超过200亿元。

鉴于目前的政治形势,中国不少民营企业不得不与国企合作,谋求继续生存。舆论认为,选择与国企合作的生存方式,民企规模只会继续萎缩,最后沦为国企。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