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躺平主義」與「竹林玄學」竹林七贤,狩野探信绘。网络图片

「躺平主义」近月一度在中国成为风尚,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类似思想。在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年间,中原地带也曾出现所谓「竹林玄学」,可谓是早年的「躺平主义」。 (方德豪 报道)

「竹林玄学」名称的得来,自然跟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有关。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刘伶、嵇康、向秀、阮咸、山涛、王戎。他们的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的竹林,因而得名。

作为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的思想倾向其实不尽相同。阮籍、刘伶、嵇康、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其文学作品则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竹林七贤」之中,嵇康(223年-263年)和阮籍(210年-263年)并称「嵇阮」。但两人的际遇和结局又大为不同。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他激烈抨击世俗规范,主张顺应自然法则,保全人的天性,积极推广服食养生理论,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声望及号召力。后因卷入朋友的诉讼而入狱,权臣司马昭忌惮他的言论影响力会威胁司马氏政权,于是将其处死。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他的父亲阮瑀是曹操的文胆,位列「建安七子」之一,但阮籍年幼丧父,家道中落,但他用功读书,少年即有文学修养。阮籍本有辅佐天子之大志,但当时曹氏王朝处于弱势,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权倾一时,他于是饮酒佯狂,避开朝廷是非。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求娶阮籍的女儿,阮籍连续醉酒六十多日,司马昭找不到提出求亲的机会,只得作罢。阮籍这一招「借醉避世」似乎成功,因为他在最后得到善终。

今天中国年轻人选择「躺平」,即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道路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当年的「嵇阮」则提出「越名教(社会伦理责任)而任自然(天生人性)」,「礼岂为我设邪」,同样是利用「玄学」抵制社会主流价值对个人的限制。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