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立 学人读书 2022-02-23 11:07
文 | 杜君立,独立作家

1980年代时,中国还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大大小小的村子里,很少出门,当时书籍非常少,人们也大都不识字。美国人发明的电视和广播刚刚在中国出现。相比电视,半导体收音机普及得比较快。人们对收音机的新奇与迷恋,主要是来自于评书这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几乎是一夜之间,刘兰芳火遍大江南北,她讲的《杨家将》和《岳飞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消遣。
对经历过“文革”年代,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的中国人来说,刘兰芳的评书构成了一个童话般的启蒙。尤其对当时还在童年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两部评书就是童话,因为当时还没有唐老鸭和米老鼠,也没有白雪公主和迪士尼。
刘兰芳用评书演绎了一个悲壮的大宋,无论是杨家将还是岳飞,最后都死于非命。这对经历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来说,颇能感同身受。同时,评书也提示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背景,在大宋之外还有大辽,更有可怕的大金国。相比“杨家将”中的“萧太后”,“岳飞传”中的金兀术就显得野蛮多了,他被称为“四狼主”,他常常将中原的宋人贬称为“小南蛮”。
我因为家里没有收音机,评书只能去邻居家听,人家家里没人,或者人家不听,我也就听不上。好在当时《岳飞传》连环画可以从小伙伴那里借到,连环画总共20本,第一本是《岳飞出世》,主要叙述时代背景,也就是靖康之难,徽宗和钦宗父子、王若水、张叔夜、粘罕、李纲、宗泽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成为我童年里最深刻的一段记忆。
这些年宋史大热,好多人还以“宋粉”自诩,学者们从宋史中寻找“现代文明”,白领们从宋史中寻找“城市生活”,还有不少热爱“国学”的人从宋史中寻找身份认同以及民族优越感。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宋朝的美好印象仅限于书法与诗词,就历史而言,总抹不去靖康之乱的底色。所以,我实在对宋朝“粉”不起来。
Image
宋朝处于中国古代几大王朝的中间时段,是中国历史中心从长安向北平转场的拐点。一方面,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极致,包括农业技术、文学、艺术、建筑、园林,也包括官僚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它也将中国传统政治的弊端暴露得一览无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所创造的文明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顶峰,但也陷入一片腐朽和泥潭,根本无力自拔。对后来的中国人来说,就是在寻找突破和改变,如何走出这个古典专制的瓶颈。宋之后的历史,基本滑入到异族统治的游牧文化模式下,文化上更加粗鄙,政治上则是倒退,但从国家层面则强大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现代文明为中国打开了一条救赎之路。历史到此基本有了一个交代,宋人热衷的四大发明成为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对现代中国来说,宋朝只是中国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辽金元西夏等,但在中国传统历史叙事中,只有宋才是真正的中国。因此这段历史有了两种解释,一种是将宋的灭亡看作“三国归晋”的大一统,一种则将宋朝的覆灭视为亡国亡天下。这也是我们现代人读历史最为困惑的地方。

Image
作为政经记者出身的历史作家,郭建龙在《汴京之围》前已经出版了两本书,《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和《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两部书以通俗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历史做了贯通性的解读,都非常受欢迎。本来第三部书应该是《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结果我们最先看到了这部《汴京之围》。
“密码三部曲”应该是通史性质的,虽然角度各有不同。相比之下,《汴京之围》则选取了一个典型历史事件,颇有案例色彩,这也是记者善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对读者来说,用一个历史事件来观察和了解那段历史,乃至理解整个中国史,都是一种不错的捷径。管中窥豹,观一叶而知天下秋,这就如同最近各路人等都纷纷解读《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网络剧,以此想象盛世大唐。
有前面“密码三部曲”铺垫,郭建龙对《汴京之围》的写作驾轻就熟,对宋金辽三方按照同一个时间线分别展开。因为宋代文人笔记保留非常多,这段历史的史料也极其丰富,可以互相对证,所以本书很好地复原了历史场景。叙述节奏也很明快,毫不拖泥带水。这体现了记者写作特有的客观与克制,相比而言,很多文学作家写历史,而喜欢玩弄辞藻,有太多铺排和抒情表达。让人读起来经常有出离之感。
“汴京之围”的整个历史事件,郭建龙的叙述多少有点像是一部纪实文学,非常好看,阅读过程就如同在观看一部电视连续剧一样,历史人物活灵活现,但又转眼即逝——历史并不像电视剧一样,会给每个人太多表演机会。郭建龙的叙述基本都是点到为止,并不做过多演绎。对于一些可疑的史料,作者也表现了自己的谨慎。
靖康之乱作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人们都略有所知,本书讲述的比较全面,也比较客观,对宋辽金各方都有同情,有理解,并没有过分偏倚某一方。作为一场战争,可以总结的不外乎,失败者为什么会失败,胜利者为什么会胜利。但实际上,靖康事件更是一场国际纷争,外交始终在本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而战争只是外交的一个补充。这是本书带给我们最有新意的“现场报道”。
Image
据说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富庶的城市,汴京作为宋朝的首都,在十面围城中沦陷,其悲惨可想而知,这让人想起特洛伊,想起迦太基,想起君士坦丁堡……
金人扣押了大宋帝国的皇帝后,不断勒索黄金。这让人想起皮萨罗扣押印加帝国皇帝后,印加帝国不得不用装满关押他的房间那样多的黄金来赎身(当时关押皇帝的那间房子长7米,宽5.5米,高3米)。皮萨罗得到黄金后就杀了印加皇帝,金人得到黄金后就废黜了宋朝皇帝,并把他们掳掠到北方。
张邦昌在危难之际登上历史舞台,但历史却给他打上了奸臣的红字。这让人想起东南沦陷时期的汪精卫。

郭建龙在本书中的叙述,对人的命运似乎都显得那么轻描淡写,比如将军钟师中的战死,比如李若水的自杀,比如郭药师的反叛,比如赵良嗣和张邦昌的被杀。虽然历史就是这些人构成的,但在历史洪流中,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如粘罕,如童贯,这些历史中不可一世的人物,大都不得好死。虽然俗世中充满不公,但历史是公允的,甚至说是无限嘲讽——宋徽宗从南方搜罗来的奇石被当作投石机的炮弹射向城外,御花园里珍贵的树木都被伐作了薪柴……
靖康之乱几乎是安史之乱的重演。宋朝人重视历史,司马光专门为皇帝写了一部《资治通鉴》。但历史并没有给宋人和后来的人带来多少借鉴,历史仍然一次次的重演。辽国的历史在金国重演,金国的历史在蒙古人身上重演,北宋的历史在南宋重演。关于这段历史,宿巍的《最后的抵抗》写得同样精彩,在叙述方式和文风等很多方面,与《汴京之围》非常相似。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之后,唯一漏网的赵构惶惶如惊弓之鸟,四处躲藏,甚至逃到海上,他从此变得心狠手辣,不再信任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岳飞还是秦桧。南宋之后理学兴起,道德桎梏更加深重。靖康时皇族遭遇到奇耻大辱,到崖山时多达数万人蹈海自杀。
古代世界的国际关系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如同官对民的宰割,毫无正义与正当可言。女真人是森林民族,或者说是狩猎民族,狩猎其实围猎。宋人在战争方面以城池防守为主,宋金战争就变成守城与围城之战,历史让双方各自玩各自最擅长的游戏。最终,宋人败给了女真,阴谋败给了暴力。暴力是最原始的游戏规则,宋人更擅长的是阴谋,所以个个都是宫斗高手,他们设计了非常复杂的游戏规则,以致于阴谋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但最后还是败于最原始的暴力。这就如同一只高级灵长目的大猩猩死于冷血的鳄鱼之口。但从战争细节来看,金人除过掠夺钱财之外,最为急切的就是得到宋朝体制中的技术官僚。
《汴京之围》有两个细节,一个是金军构成中,有大量的辽国人和宋人,也就是北方汉人,这些人或怀才不遇或遭遇陷害,只能投奔金国,为金国攻打宋国。另一个就是反复出现的市井流氓群体,这让人联想到水浒传的世界。每到社会秩序崩乱之时,便是这些流氓大显身手的时候,在很多时候,这些流氓都以政治正确和爱国为借口,大行杀人放火劫财之罪恶。这种流氓暴力往往比战争暴力更加危险和不可控。

对今天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宋朝时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是认同皇帝,还是认同朝廷?每个人都是匍匐在皇帝和酷吏脚下的草民,整个国家体制就像蚁穴或蜂巢一样,民众是辛劳的工蚁和工蜂,皇帝则是蚁后和蜂王。国家只是皇帝官僚压榨民众的工具,当国家遭遇外来入侵时,整个国家就如同溃坝下蚁穴,或者失火的蜂巢,乱成一锅粥,既不能进行全民动员,也形不成凝聚力和战斗力。民众与国家的关系就是压榨与被压榨的关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宋朝最不幸的是它的北边有另外的国家,因此民众有可能选择另一个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并不比宋朝更仁慈。
今天我们读《汴京之围》,也会非常惊讶,小小的女真,竟然在短短数年时间,以不足千人起兵,就灭掉了辽国和北宋,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貌似不可思议,其实也顺理成章,战争是组织能力的较量。宋辽两大帝国在巨变之时,组织已经崩溃不堪。
Image
人无法选择父母,但人长大以后可以独立于父母发展。宋人无法选择皇帝,如果遇到一个昏聩无能的皇帝,亿万宋人只能跟着倒霉。最讽刺的是,就连皇帝本人也无法选择不当皇帝,比如宋钦宗。宋徽宗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但却是一个最糟糕的皇帝。历史的悲剧就在于此。历史上所谓奸臣,如童贯如蔡京如秦桧如贾似道,他们只是皇帝的选择,甚至是皇帝的替罪羊,而皇帝也是不幸的,他们又有什么选择,就如同宋徽宗和宋钦宗不能拒绝“昏德公”“重昏侯”。
古人看重历史,一心想为历史负责,更想为国家(社稷)负责,但实际上,真正的历史时刻来到时,每个人似乎都负不了责任,李纲想负责,却被发配到湖南去了。忠臣良将都死光了,最善于逃跑的赵构活了下来,虽然他生不出一个儿子来。
《汴京之围》写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又最为荒诞悲惨的一段历史,作者以记者的文风所表现出的克制与白描,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读史最大的乐趣。从很多方面来说,历史与新闻是同质的,新闻是当下的,历史是过去的,但我们既活在当下,也活在历史中,因为人类从来没有走出历史,今天的人与古代的人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这对于中国人尤其如此。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