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曾经游走两岸高层当沟通渠道的沈君山。

近十多年来,台湾政党轮替,在两岸关系上一直争论「九二共识」问题。中共不停要台湾坚守「九二共识」,台湾政界对「九二共识」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说有的人讲「九二共识」的内容大都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即台湾的表述是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大陆的表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中共就只说「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从来不讲。

1996年8月,《九十年代》发表了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与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的三次谈话纪要,跨度自1990年12月至1992年1月,全文五万字。那时沉担任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委员。他也证实了这个谈话的真实性。

在谈话记录中,沈君山就江泽民一再强调「一个中国」的「统一」,向江详细解释台湾的政治现实和民主化后的形势:台湾民众极少关切「统一」,他们关心的是安全和经济繁荣,而政府施政必须顾民意。要统一,首先两岸要建立平等而稳定的关系。不讲地位平等,不让台湾有国际空间,没有和平保障,台湾是不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

沈君山虽表示自己不是台湾的官方代表,但他表示会把谈话写成报告交给李登辉总统。因此,他实际上是当时高层的沟通渠道。最后一次谈话在1992年,沉江二人都没有提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八十年代末,台湾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旅游后,因应民间往来所衍生的事务性问题,1991年在台湾成立了由政府指定的民间机构执行公权力,叫「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同年,中国大陆也成立了一个相应机构「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简称海协会。名义上虽说民间机构,实际上负责人都能够直达两岸最高领导人,而负责人也是德高望重的人物,海基会由辜振甫任董事长,海协会由汪道涵任会长。 1992年,时在两会成立之初,都只是秘书长级的接触,而所谈的基本上也只是两岸文书查证、走私、犯罪等事务性问题。 1993年4月辜振甫与汪道涵在新加坡才有第一次辜汪会谈。这次会谈签署了两岸事务性和两会联系的协议,但也象征两岸关系解冻,引起国际社会瞩目。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若有「共识」,那么最早也应该是在1993年辜汪会谈的时候。

1994年,我给辜振甫先生作了一次专访。他谈到辜汪会上与汪道涵坐下来喝茶的「政策性对话」。他对汪说,「台湾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是一个历史事实。希望大陆方面不要不承认这个事实。若承认这事实,就会了解到台湾有自己发展出来的体制,有自己的道路,这样中共就不会说『我是中央,你是地方』。」

谈到一个中国的认知时,辜振甫强调对一个中国的内涵,彼此可以各说各的,不形成文字。在各说各的一个中国之下,先着手谈两岸之间的沟通管道。

所谓「彼此可以各说各的」,也就是「各自表述」。如果辜振甫与汪道涵的这个谈话是「共识」的话,那么应称之为「九三共识」。因为九二年并没有这个层级的会谈,而九三年订明这个共识「不形成文字」,即不成文的共识。只能说是辜汪二人的共识。

但1993年国共都确实在两岸政策上有所调整。中共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再提武力统一,而是说海峡「双方应该为促进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台湾方面也不再要求中共对台放弃武力,不再讲「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政策。很明显,至少「不接触」已经不复存在。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1992年海基、海协两会在香港的秘书长会议中,台湾方面曾经提过「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原则,大陆方面没有回应。后来大陆以电文回覆称,对台方提出的「一个中国」原则可以接受,但没有提及「各自表述」。

中共在九十年代对台政策从强硬变得较柔软,主要原因是中国发展经济,需要与美国及西方国家搞好关系,需要台商对大陆投资,更因面对香港主权转移须建立港人与国际的信心。不过,在江泽民同沈君山的谈话中,他一直坚持「一国两制」,对联邦、邦联的建议都不接受,说统一「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中央」。

那时候中国对台政策较温和的另一原因,就是还没有向台湾动武的国力。即使是胡耀邦,在1985年接受记者陆铿访问时,被问到会不会对台动武,他快人快语地说,「国际上谁都知道我们暂时没有力量,这个暂时可能是四、五年,也可能是七、八年。我们把经济搞上去了,力量自然就有了。军事力量是要经济力量作基础的。经济上强大了,国防现代化就有办法了……对台湾,就要带点强制性了。」

因此,中国对台要战要和,不取决于台湾是否接受似有似无的「九二共识」,而是取决于中国内部的政治需要,和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136)

—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