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初识平路时,她是台湾凤毛麟角的「报导文学」作家——我写报告文学在大陆惹下大祸,到这边来见到她自然亲切,但此文种在台湾不发达,好像我未再遇到第二位;中国时报有一个『开卷』十大好书奖,1997年颁奖给《离魂历劫自序》,据说评委中有她,她的评语称此书情节「叫人午夜梦回」,令我印象极深。

许多年无缘再访台北,久已失联的平路,2020年春托余杰稍给我一本她的新作《袒露的心》,当时疫情正横扫全球,我正好躲在家里读这本书,颇受益于她所称「人性幽暗晦涩角落」(或「灰色地带」)的文学书写。

这本书她从女性角度追踪自己出生、渴望找到生母,却跌撞于权力结构中为父亲罪错找缘由、为自己出世找合理性,最终才发现其实最艰难角色是养母,那个告诉她「你不是我亲生的」的人,由此又回到权力结构中图解养母之受辱、忍让、抚养等等儒家法理。

她那本以「妈妈嘴命案」为题材的《黑水》,一句「人心是遍布暗礁的水域」极深刻,「老男人」的情欲、女孩的贪婪,其实都有合理性,这种书写乃是对人性光谱的重建,对人之被封锁在社会伦理纲常下之真情(兽性)的铺陈描摹,她的心理学背景得以充分发挥,但是文学描写则退为次要,无以伸展。

平路以自传书写所谓「爸道」,其勇气超越纲常,也逼视文坛。恰好这个春天里,我在讲另外一种「爸道」,借「五四」红楼,叙述那个「弑父的时代」,因为出版了一本《西斋深巷》。

如今时兴「油管侃大山」,我在《明镜》上侃了两个题目:

一、从「弑父」到「恋父」

1、被遗忘的「西斋」——北大男生宿舍、「共产主义斋」;

2、哈佛讲座教授王德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脉络,「五四」反传统、打倒父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破晓,鲁迅陈独秀整个五四文人,都是逆子孽儿,在文化和文学上,他称这是一个「弑父的时代」,文学中饱含一股「恨父恋母」情节(悲情母亲小说很多)。这一路反叛,却到了「延安时代」,文学和作家都被党收用,「毛主席」成为大家的「父亲」,「爹亲娘亲不如党亲」……最终反叛都要从《苦恋》(白桦)开始。

3、北京沙滩中宣部大院里的「孑民堂」、文艺总管周扬——在上海与鲁迅交恶、延安「鲁艺」院长,《白毛女》偷换路径,《青春之歌》是「女儿找爸爸」;

4、「党爸爸」的极致是《东方红》,它偷换自一首山西民谣《芝麻油》:

芝麻油,白菜心,
要吃豆角嘛抽筋筋,
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嗨呦,
哎呀我的三哥哥……

二、谈情说爱、忆苦思甜

1980年修改婚姻法,规定以感情为婚姻唯一标准、无过失离婚等,中国掀起一波离婚大潮——

1、遇罗锦《冬天的童话》,婚姻法修改后的第一桩离婚案;

2、报告文学《阴阳大裂变》,当代铡美案、秦香莲上访团;

3、第三者现象、剩女;

4、米兔:尊严的复杂边界……

—作者脸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wBwZt35wmcbmao5BNiQKcYBixcXvAB8q5PzBCJcfGFAc8yeYcL67QN8NVfhxWfSBl&id=714112351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