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德先生是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长、上海思想家杂志任主编。 「自由中国谱系」是他最新力作。图/李恒青提供
022/08/07・09:00
田牧(德国)
中国的自由之路,从五四运动以来,因为政治体制的阻拦,至今未走成康庄大道,始终是磕磕绊绊、曲折崎岖。
前些天,接到李恒青的邀请邮件和来电:「波托马克文化沙龙」举办陈奎德先生新作《自由中国谱系》讲座,希望我参加,并写篇评论报道文章。
关于陈奎德先生,李恒青有完整的介绍:陈先生是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长、上海思想家杂志任主编。
1989年陈先生赴美,任美国波士顿学院访问教授,美国波士顿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民主中国杂志主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文学部常务协调人,观察网站主编,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多次被评为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和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现任自由亚洲电台中国透视专题节目主持人,智库对话中国学术委员以及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兼纵览中国网刊发行人和主编,作品颇丰。
参加讲座部分朋友合影,左起:王安娜、郑义、北明、李恒青、陈奎德、苏晓康、夏业良、王丹、张毅声、杨鹏。图/李恒青提供
陈先生出版《自由中国谱系》新作,是一件好事大事,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点评陈先生的人格与作品,我是心余力绌、力所难及,只能是谈谈自己的学习感觉感受吧,并与朋友们分享。
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自由是什么?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人们常说: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人熟悉裴多菲那段誓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既然比生命和爱情还要珍贵,为什么不可以同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呢?
在我的认知中,自由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一种意愿、精神与灵魂,是不受限制、不受约束的意志和行动的感受感悟和表现表达。至于如何认知与解释自由?真是一言难尽。
范仲淹说,宁呜而死,不黙而生;派屈克·亨利说,不自由,毋宁死;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尼采说,什么是自由的保证?不再对自己感到羞耻;蒋介石说,自由这个名词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名词,但自由的观念也是世界上最容易模糊的观念。
清晰解析自由,确实难度不小,林肯的那段话入木三分「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对自由一词的精确定义,而美国人民眼下正需要一个精确的自由定义。尽管我们都宣称为自由而奋斗,但是在使用同一词语时,我们却不是指同一事物。」
西方思想史的自由概念,主要是由柏拉图、奥古斯丁、马丁路德等、及近代哲学家齐克果等思想家推动的,伴随着人类文明变迁而升华。
自由是什么?林肯总统这样说:「尽管我们都宣称为自由而奋斗,但是在使用同一词语时,我们却不是指同一事物。」图/取自百度百科
它可以从哲学范畴、法律概念、政治学、权利义务、价值观、行为规范、思想意识、文化现象、精神心灵等各方面,去解读与理解。所以,自古而今,每个人对自由,都有着自己的认知、理解与说法。
所以,我特别认真对待李恒青的邀请,为什么呢?听人讲述自由,对我来说,真是个奢侈的话题。
中国文化制度历史对自由的压制
自由的词汇,中国自古文献中也有记录。
史记有云:「言贫富自由,无予夺。」,杜甫诗云「出门无所待,徒步觉自由。」白居易诗曰:「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这些自由的表述,含义较狭窄,仅限于自己的行为,或者人格魅力等。
孙中山先生也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日出而作》歌,称作「先民的自由歌」。
而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却能提出民主制度和自由的联系,提出在民主国家里受穷,胜于在专制国家里享福,正如自由胜于受奴役一样。这里的自由,是指政治自由。这样的论述,让我们看到了古希腊政治自由的萌芽。
中国自古是封建皇权统治,「自由」受到制度与文化压制,被视为否定含意来理解和定位。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掀起近代中国新思想运动。图/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引爆五四学生运动的导火线/中国政协网
晋武帝司马炎下诏指责王浚「忽弃明制,专擅自由」。 「自由」常常被视为散漫放纵、为所欲为、扰乱秩序等,是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个体态度或行为。
自由主义在中国兴起,却是姗姗来迟。普遍的说法,追溯中国自由主义的起源,是从「五四」算起。其实在此之前,严复、梁启超也宣传介绍过西方的自由主义学理和思想。
不过学术界认为:自由主义对于严、梁而言,只是一种救亡图存的权宜之计,而非终极性的价值追求。严、梁不是自由主义者,只能算作自由主义先驱。
按理说,从「五四」算起,自由主义思想进入国门也有百余余年历史了,但是中共统治下的中国,一党专制之下,对文化思想言论的禁锢,却可说是到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步。
经历过专制与民主两重天的感受
我的人生,一半搁在了中国,一半搁在了德国,对我来说,自由,显然是难以割舍的话题。每个人对自由的理解与解释,源于他的文化与环境。在我看来,自由,对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有人说:自由与生命一样,与生俱来,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便得到了自由的权利。
我们身边的例子信手拈来。比如:对于中国满大街的人工智能、及无孔不入的监控,民主国家的人民是接受不了的,他们觉得政府侵犯了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由,人民的行动遭遇监视监控,这是绝不能被允许的。
还比如:这两年新冠疫情在欧洲肆虐,政府的防疫治疫抗疫措施,始终难以贯彻,一些欧洲人义正词严地强调「为了维护人身自由」,绝不愿意接受政府要求的戴口罩、检测与隔离义务等。眼下疫情更是在欧洲泛滥,政府彻底「躺平」了,疫情也侵入了我家。
疫情期间,欧美各国「反口罩」示威游行遍地开花,「自由人权」与「公卫安全」孰轻孰重,「自由」究竟是什么?都值得我们图深思。 /撷取法国卫视中文网视频
还比如:俄乌战争爆发,中国人会研究传统的「战略平衡」、「地缘政治」等,分析「冷战结束」、「北约存在」等,然后再来评判这场战争,结果有人支持乌克兰,有人支持俄罗斯。但是欧洲,人们几乎是一边倒,一概支持乌克兰。原因与理由很简单,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就是侵犯、蹂躏了乌克兰的人权自由与生命,欧洲人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希望政府声援支持援助乌克兰。
俄乌战争,欧洲德法等国家领导人,以己之短,克敌之长,五个多月的战争,将整个欧洲拖累了、拖垮了,难道他们不知不晓不清吗?不!他们在道义、平等、自由与人权上,没有选择,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尤其支持政府的正义与慷慨。侵犯个人自由,那种抗争,几乎是以命搏弈。
康德不同意「自由与生命一体化」的说法,他认为:自由是唯一不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属于他的人性本能力量,也是独立于意志,出现于所有人在互动其间的行为。我也想过,那么是否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呢?
专栏属作者个人意见,文责归属作者,本报提供意见交流平台,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