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最喜爱的两样东西,一是西方的古典音乐,另一就是中国的古代诗歌。到了老年,读中国古代诗歌仍然是我最大的阅读乐趣。差不多隔两三晚,就会在睡前翻看《唐诗三百首》及其他古代诗集。诗中含蕴哲理,使人神往和深思。

中国古代诗歌,对我的思想和写作影响很大。但在主持「一分钟阅读」这个节目近二十年了,却从来没有谈过。在接下来几天,我就选几首中国古代诗歌,谈谈其中的哲理吧。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诗歌,是《诗经》和《楚辞》,由于语言年代久远,现代人若无注释,不易了解和产生共鸣。但《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会启动你无限遐想;《楚辞》中的「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今天读来仍然艳丽感人。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的名篇《离骚》的一些句子,我一直记着并影响我的人生。比如:「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份对百姓和故园的深情,对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的坚执,深植在我脑海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

《楚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诗人的作品。这之后,许多诗人涌现,诗作中的人生哲理,也往往使人一再回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枭雄,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在小说《三国演义》和改编的影视作品中,相信许多人都已闻他的大名。但未必人人知道,曹操是那个时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深邃。最著名的诗作是《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传说中酒的发明者,亦被称为酒神。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充满对生命的感慨。不过我感到他最具哲理性的诗作,是《龟虽寿》。全诗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成白话文是:神龟即使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螣蛇是能飞的蛇,被视为神兽,它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化为土灰。老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却仍然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烈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之心也永不止息。寿命长短,不只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可以益寿延年。幸运极了,可以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整首诗的警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不要认为年老了,就消失了雄心壮志。虽说生命无常,但也不完全是天意,人为的锻炼调养也可以延长寿命。总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命,即使已是暮年,仍然保持年轻的身心状态,仍然要实现奔驰千里的人生目标。

这是鼓励人们,无论多老都不要放弃积极地生活的诗句。

陈子昂观天地和苏轼观庐山

常让我深思的一首唐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只有22个字的诗句,被编集《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列为「七言古诗」的第一篇。全诗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短短四句,出自肺腑的自然流露,全无斧凿痕迹。古人,除了指古代的人之外,亦往往有「典范」之意。如白居易诗:「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就是指兼唱情的古人才是典范。

前不见古人,使人想到典范失传;后不见来者,也表示对未来没有了期盼。个人站在古幽州台上,仰观茫茫宇宙,俯察熙攘人世,想到悠长天地,而自己的的所思所虑既接不上前人,又连不上来者。于是感伤地流下眼泪。前人有评此诗,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

有人说,这是诗人怀才不遇之叹。我认为若只是基于个人身世,不会有这样对历史、对天地的感怀。诗人的孤独感,是对生命深刻而严肃的思考。

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教给我观察事物的哲理。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庐山。山脉是连绵的;山峰是孤立的。因此横看是山岭,侧看是山峰。远近高低去看,各有不同样子。后两句是哲理所在:身在山中,看到不同面相,那不是庐山真面目;要看到真面目,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看山如此,看世事也如此。看一家公司,看一个国家,固然有「耳闻不如目睹」的说法,但多角度、全方位的耳闻,往往比「身在此山中」的目睹更全面,和更接近真实。

千古词帝的人生感怀

南唐李后主,名李煜。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擅政治,为人善良,面对乱世无力护国,是亡国之君。他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作品流传千古,被称为千古词帝。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即七月七日「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妓唱他的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很多人都熟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开篇将「春花秋月」这些寻常人认为美好的事物,却问它何时终了?然后是东风、月明、雕栏玉砌、朱颜,所有这些曾经是他爱恋的物与人,都凄楚地残留在记忆中。 「不堪回首」四字形成沁人心脾的愁思。最后自问有多少愁苦,就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无穷无尽。

写的虽是个人情怀,但多数人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也终会过去,而对美好事物怀念所产生的愁绪,也一样如江水东流。

李煜的另一首词《相见欢》亦有很深含意:「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前半阙述景物和个人处境——无言独上西楼。下半阕就将人与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以神来之笔「 剪不断,理还乱」形容。读到这里,你恐怕也会问自己:是否也常会碰到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

杨万里与郑板桥的哲思
1960年,雷震主编的《自由中国》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雷震被捕并以「涉嫌叛乱」等罪名处徒刑十年。次年7月,胡适抄录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祝贺在狱中的雷震生日。全诗是: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小溪若无阻挡,本可以静静地向下流淌。但遇到万山、巨石的阻拦,它就日夜哗哗地叫了。但再强大的万山也有尽头之处,最终在山脚尽处,小溪也就堂堂正正地流出前村了。送这首诗给雷震,含义就是:强权最终不能把自由禁锢,正如万山阻不了一溪的奔流。

在台北的胡适公园,有一面箴言墙,这首诗也刻在箴言墙上。

清代的郑板桥,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他的画,多以竹为题材。中国古代文士有爱竹的传统。因为竹是四季常青的植物,常青是生机与活力的表现;竹有节,象征宁折不弯;竹空心,意味虚心与量度。竹的外表,质朴而淳厚,清奇而典雅,文静而怡然。

郑板桥一生写下许多画竹的题画诗,我觉得最有哲思的一首诗是: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四十年画竹,不仅是画,而且夜间也去想。最后是所有多余的地方都去掉,只留下清瘦的竹枝。到自己感到华得生疏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熟练的时候。

最后一句,是我们所有做学问、写文章、从事音乐、美术、戏剧等工作的人,都适用的。从生疏,到熟练,并不困难。但从熟练再回到感觉生疏,那就是一个飞跃。这是极宝贵的经验。

—作者脸书

photo 2022 09 05 16 37 48

Podcast One: 一分鐘閱讀 – 第4985-4989集 (rthk.hk)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