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彭德怀在指挥部)
这场战役由彭老总直接指挥。由于冈崎支队误打误撞发现了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这是八路军在华北最大的军工厂。冈崎支队捣毁了这座军工厂,并对军工厂周围进行了大扫荡。
冈崎支队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见粮就抢、就房就烧、见井就填、见农具锅碗瓢盆就砸,以焦土政策让抗日军民失去栖身之所。
此八路军所在的核心区域,彭德怀自然不会等闲视之。1940年10月19日,彭总和左权参谋长下达了”反扫荡”动员令,决定给肆无忌惮的冈崎支队一点教训。冈崎支队被沿途侵袭,知逃无可逃,于是退却到一个叫关家垴的高地,建筑工事,严正以待,以等待日军大部队的救援。
彭总立即赶往关家垴前线,以一二九师的3个旅和两个团的决死纵队,把关家垴团团围住。八路军总部最精锐的特务团也被派上战场。彭总则亲自在后方指挥炮兵团。
关家垴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山岗,山顶有块非常适合排兵布阵的平地,三面陡坡断壁,唯南面稍平缓。日军又接着占领了南部一个与关家垴互为掎角的山岗,这个山岗叫柳树垴,比关家垴更高。
(图:关家垴战役形势图)
10月30日凌晨4点,八路军发出总攻的命令。决死队第一纵队三十八团抢占柳树垴,其他部队在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的指挥下向关家垴发动进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但敌军的强悍超出了预计,突袭所得的柳树垴才过几个小时又被日军夺去,不得不组织三个营重新进攻。关家垴那边更是惨烈,反复的冲锋和短兵相接,敌军阵地依然稳固,八路军的牺牲,却达到令人瞪目结舌的地步。
因为牺牲比例让人触目惊心,以至于刘伯承和陈赓都向彭总提出立即停战的建议。
才打了几个小时,772团一营一连70人只有3人活下来,三连只剩下指导员和2个伤兵,4连只剩下10个人。最后,整个一营基本打没了,只剩下6个人!
由于没有重武器配合,八路军的进攻处处受挫,伤亡堆藉,无法取得任何有利效果。所以陈赓、刘伯承纷纷向彭总去电,要求停兵撤围,别打这样”无意义”的战争。被彭总拒绝。
(图:日军在阵地)
从彭总角度,如果把冈崎支队整建制地消灭,则可以重挫日军”囚笼”政策的气焰。所以,他一心想把冈崎支队”包了饺子”。但日军的强悍出乎意料。八路军付出伤亡2千多人的牺性,竟然毫无实质进展。同时,从武乡、辽县方向出动的2500名日军气势汹汹地向关家垴杀来,八路军无法阻止,不得不放弃对关家垴的合围,撤退远去。
关于关家垴战役的阵亡情况,有多种说法,据八路军太行抗战纪念馆研究部主任赫雪廷的说法,他说百姓收敛的烈士就有2千多人,有许多伤重不治的。
战后,许多团、营、连被整建制地打掉,只剩下几个人。比如总部的特务团从14个连,战后直接缩编成9个连。决死纵队的25、38团分别有2200人和2600人,关家垴战役后,两个团总共仅剩下4百人。学者们认为,这场战争八路军的牺性不下3千人。
那么日方的伤亡情况呢?八路军的说法是日军阵亡4百人,日方的战报则说只有50人阵亡,伤亡共计149人。
(图:八路军伤兵)
不管哪个数字是对的,可以肯定的是,日方的伤亡总数远远低于八路军,这就是在40倍兵力的重重包围之下的结果。
二:巨大战斗力差距的背后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这是必须承认的。因为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的生产力、包括军事生产力,差距实在太大。八路军的装备,和日军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
抗战开始后,深入敌后的八路军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十万人,但平均四五个人才有一枝枪。当时,八路军对此非常忧虑,中共中央明确要求八路军的枪人比例要达到1:4。可见,八路军在武器供给上是多么窘迫。
据1940年初的一个资料,当年的八路军总数为36万人,有步枪9000多支,迫击炮和火箭筒共264门,机枪1590挺。人枪比例也刚刚够中共中央的要求。
据彭总1940年3月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当时,八路军各类弹药总计只有202万颗稍多,包括约186万多粒步枪子弹,约116700粒手枪子弹,467颗炮弹,约21650颗手榴弹。
(图:二战时日军的全套装备)
而日军人均弹药达到120发,相当于八路军的20倍。因为日军弹药充足,可以经常进行实弹训练,所以射击精准度相当高。八路军因为没有弹药,平时大多没经过实弹训练,射击的准确性自然远不及日军。
日本当时的伙食标准是每天870克精米,除主食外,还有酱菜、鸡蛋和熏肉,或者相同热量的饼干、面包、精粮等。所以日军体格普遍很好。
但八路军1938年的伙食标准是每天小米1、5斤,油15克、肉15克。这个标准并未持续多久,后来甚至要以树叶补充。
伙食不足自然影响体格。在残酷的战役中,尤其是白刃战中,体格健壮的一方无疑占尽优势。
据有关文献,在二战的白刃战中,往往3个中国兵合力,才可以打败一个日本兵。
(图:伙食不足导致中国军人体质很差)
各种弹药盒、饭盒、护腿、军毯、乒锹、防蚊头罩背包…应有尽有。日军的那种牛皮军靴,防滑护脚。八路军装备几乎为零,常年只能穿草鞋,既伤脚板又不利于战争。
体质的巨大差异,枪枝弹药的极度匮乏,训练的缺乏等等,都使八路军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日军。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死亡比一直保持在10:1。比国军还缺衣少药的八路军,战况可想而知。
只有拿命去填。象关家垴战役这样,40人打不过一人,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我们何其勇敢,英烈们一个个在赌命,知道不可为而为之。国歌们说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历史长城”,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三:关家垴战役中的悲怆
但关家垴战役又必须要打,明知打不过。因为鬼子一个五百人的小分队竟敢深入八路军控制的最核心区域,捣毁军工厂,焚毁村庄,无所顾忌。
(图:鬼子扫荡图片)
鬼子的网越织越紧,八路军必须把网眼撑大点。网眼越大,八路军活动就越灵活。所以必须争取打几场体面的战役,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哪怕牺性再大,也要弄个全歼什么的出来,振奋国人和军队信心。
彭总不知道牺牲会很大么?知道,也许不知道关家垴会牺性那么大。但个案在人类的大历史中又算什么?要对历史交代,要对民族的集体命运交代,每一仗都要打好。
这场战争后,日军甚至敢派一个连级单位的小分队深入我根据地扫荡,而我们的主力团也不得不化整为零躲其锋芒。如果关家垴战役打赢了呢?日军敢那么嚣张吗?
但关家垴战役我们输了,鬼子的网就越织越紧,这就是我们的悲怆之处。
因为战争实在太残酷,当战争打到一半的时候,陈赓就在前线给彭总打电话,要求停止进攻,理由是地形对我军太不利。应另选他处进行伏击。但彭总认为人一放走就没机会了,必须就地消灭。陈赓说这样下去人会拼光的。彭总说拼光也要拿下。
(图: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前线)
之后在前线的刘伯承又给彭总打电话要求停战,另觅战机。彭总仍不同意。
我们经历过多少对日战争,几乎所有的胜利都是靠打这样的呆仗赢得的。就关家垴战役而言,它同日军的死亡比并不突出。我们知道,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有3百万人牺牲,日军仅40万人死亡。
这场战争对八路军其实是一个机会。通过对关家垴战役这个个案的剖析,我们该明白,抗日战争时我们这个族群该有多难。
结语
关家垴战争打到最后,日军事实上也耗尽了子弹,靠肉搏维持阵地。冈崎大队长也炸死了,但日军现场仍有条不紊。据冈崎大队老兵才田升回忆,如果八路军再坚持一会,日军就会全军覆没,因为这时候日军己经没有子弹了。但在这时,八路军撤退了。
八路军官兵的勇敢,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决死纵队的学生兵。他们的牺牲让彭德怀晚年极为痛惜,一生亦为此耿耿于怀。
从字面上来看,八路军远强于日军,不仅在于巨大的人数对比,而且八路军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这里,副总司令亲自指挥,总部特务团也悉数上阵,六支火炮全用上了,但是我们还是没能赢得一场胜利。
(图:关家垴战役纪念碑)
历史的真实,难道不能让那些拍抗日神剧、消费我们烈士的人惭愧吗?一寸山河一寸血,事实上我们的胜利都是尸山血海赢来的。无论是体格、武器数量、武器质量、后勤、训练水平、战术素养等等我们都远远落后于日军。
免责声明:感谢原创作者和本贴原发布平台的辛勤付出。以上内容不代表本号观点,版权属原拥有方。若涉侵权,指正立删。部分内容可能有删节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