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民所止 Matters 20221105

”我们的历史就这样在一个个王朝的作法自毙中不断轮回

电影“大明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很正常,毕竟它的票房只有惨不忍睹的四百多万人民币(约合1800万台币),而亏损却达到3000万(约合一亿四千万台币),上映后的反响也是微乎其微(不知是中国观众不买帐还是受到当局刻意限制,或两者兼有)。然而根据它在国内外拿到的多项大奖来看,这部电影绝不简单。而我看到它已经是最近的事情了,看过之后,久久无语。因为,它实在太真实了。

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影片的两位主人公,孙传庭和吴又可在历史上都真实存在,所做的事情也与影片中的差不多。一位将军,一名医生,都在乱世中完成著自己的使命,尽管他们都知道最终的结局。孙传庭曾问吴又可,“大明还有救吗”?没人说话。大家都知道,答案是“没有”,而最终的结局也如大家所料,孙传庭战死,大明也随着崇祯皇帝在煤山的自缢而灭亡。

影片中的崇祯是多疑的,他不肯信任任何一个大臣,在历史上也确实是这样。明知军队缺钱缺粮积弊已久,他还是因担心孙传庭有谋反之念而不断催促他出潼关作战。多讽刺啊,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因为对大将高仙芝产生疑心,在众人反对下不断逼他出潼关而最终丢掉长安的。崇祯不知道唐玄宗的前车之鉴吗?那显然不可能。然而,在当时一片乌烟瘴气的政治环境下,他是不可能信任任何大臣了,就连他临死前也不忘说一句,“诸臣误我”。这句话,对,也不对。

崇祯固然有他的问题,但总体上来看他并不算很差的皇帝,甚至,他的聪明(能做掉魏忠贤的显然不是白痴,对吧)和勤政(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明朝的统治者中算是相当领先的。我一直认为他虽不是亡国之君但却有亡国之命,就连他的敌人李自成都评价过他“君非甚暗”。如果他早生一百年也许还能当个比较贤能的皇帝,但以当时的时局,恐怕是连朱元璋都无力回天。其实我们一定都有想过,为什么王朝初期政治往往一片清明,而到了中后期就奸臣辈出?我想这答案,恐怕就藏在王朝的制度本身中。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专制的大一统国家,所有决策权都在中央手中(尤其是到了宋朝之后就完全是皇帝说了算了,宋及之前对皇权还稍有制约)。这种体制就注定了一个现象:对大臣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听话,其他的什么才能,良心,都是次要。这种现象在王朝初期还好一些,毕竟能打天下的都是些精明强干之人,而到了中后期就会越来越糟。皇帝的威望会随着王朝内部问题的增多(一定是越来越多,后面会解释)而受到挑战,这个时候皇帝是选择贤能的人造福百姓,还是听话的人让自己的地位高枕无忧?显然是后者。就拿明朝来讲,对于那些无恶不作的宦官和奸臣(魏忠贤,刘瑾,严嵩等等),皇帝往往是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的,可是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就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听话。他们不会像海瑞一样为民请命,也不会像张居正一样在你做错事时拼命阻拦,只会乖乖奉承你,顺从你,对一个大权独揽的人来说,这岂不是很爽?商鞅(对,就是中国大一统制度的始作俑者)在“商君书”中曾说,“以奸驭良”,因为没有良心的人一定会为了逢迎统治者无条件服从他们的命令,人民的死活他们一定不会考虑。然而这些没有良心的人,你能指望在国家有难时他们挺身而出吗?显然不可能,他们只会考虑自身。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专制王朝稳定时的维持者,恰恰是它灭亡时的催化剂。大喊“诸臣误我”的崇祯应该没有意识到,这些奸臣恰恰是他权力的基础之一吧。法国学者孟德斯鸠曾说,一个专制国家不会欢迎真正的爱国者,因为他们不会对暴政下人民的痛苦视而不见。专制王朝最大的矛盾之一就在于此。

可惜,这些事情还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断重复着,恰如习近平将李强和蔡奇两个酷吏委以重任一样。这二人在上海封城期间和北京清除“低端人口”的行动中对人民的无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卑鄙而又冷酷,但却完美甚至超限度完成了习近平的指令。国民党名将薛岳曾评价蒋介石“宁用奴才,不用人才”,用来评价习近平也毫不过分。极权国家的统治者无论是姓“国”还是姓“共”本质上都没什么两样。

唐朝的奸臣,出名的无非李林甫一个。宋朝则有秦桧,张邦昌等出名奸臣十几个。元朝太短且是以蒙古人的方式治国的,这个不讨论。而明朝的出名奸臣(或为非作歹的宦官)简直数不胜数,什么王振,刘瑾,魏忠贤,严嵩,胡惟庸,这些都是如雷贯耳的,名气大的就更多了,像许显纯,崔成秀,汪直。 。 。我全家人的手指头加起来都未必数得过来。王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奸臣也越来越多,我个人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是不可忽视的。

专制王朝的矛盾不止于此。在王朝初期政府由于缺乏用于平叛或者打仗的税收,往往会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也会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不过等到经济和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问题就来了。商业社会的规则之一就是平等和契约精神,这些显然是王朝统治者不想看到的,而且商人们一旦有钱就会用自己的财力影响政治走向,岂是他们所能容忍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密度变大,社会结构变得更复杂,统治者维稳的难度就会呈几何级数般增加。这时他们做的往往是两件事:增加维稳力量和抑制商品经济(就是重农抑商,盐铁公营等等)。然而,剧增的维稳费用和对商业的压制往往会使百姓产生不满,统治者能做的,也只有继续增加维稳力量罢了。如此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维稳百姓越不满,百姓越不满越要维稳。到最后造成的后果只能是:工商业被政府全面垄断,百姓苦不堪言,官僚体系却极其臃肿。以唐朝末年为例,每九户人家就要养活两个官吏,想想看多么可怕。这样发展下去会怎样我也不必多说了。如果我没错,这,就是人们所说“王朝周期率”背后的逻辑。

我讲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能联想起最近的种种事情了。随着经济的下行,习近平的维稳体制越来越庞大(连守桥员都安排上了),经济公有化加速(国营食堂,供销社,腾讯股权转让),打击商业势力(马云刘强东都跑了)。 。 。历史上熟悉的一幕幕,都在我们眼前发生着。

说来说去,这个矛盾其实就是:是统治者让权于民使得工商业继续蓬勃发展,还是不顾百姓的生活让自己大权牢牢在握?换句话说,天下是百姓的,还是统治者的?历史学家易中天先生曾说专制帝国最大的矛盾就是“产权不清”,我不知道这样理解他所说的这句话对不对,但我上面讲的这些矛盾都是真实存在的。

很多人把中国现在发生的种种不好的事情都归咎于习近平,可是换一个人就会更好吗? “邓小平同志论改革开放”中曾说,改革开放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意思还不够明显么?如果中共政权受到威胁,改革开放可以随时停止,一切可以立马回到过去。就算台上的是邓小平也会这么做,只不过可能没有习近平加速那么快而已。

“大明劫”电影中孙传庭说了这么一句话,“李自成输了十次都没有关系,而我孙传庭只有一次机会”。是啊,他可以一次一次将起义镇压下去,可是大明王朝已是空中楼阁,早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只要有一只手成功放上去轻轻一推,它就会轰然倒塌。我的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中共倒台的一天,正如每个专制王朝都有它的终点。我今年才二十岁,不出意外我的人生还很长,但这就意味着我一定会目睹自己曾走过的大好山河支离破碎,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何况,我自己能否摆脱这样的命运还是个未知数。

我们的历史就这样在一个个王朝的作法自毙中不断轮回。剩下的,就只有这句看似老生常谈,但却说尽我心中无奈和痛苦的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然而,对于这一切我什么都做不了。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