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有轨电车由原先每日运营17个小时,减少到4班。张江高科的负责人称,受国际大形势影响,进口配件时间较长,不得不调整时间。一机电工程师说,中国高铁系统大量采用外国技术和配件,预料未来亦会遭遇类似命运。
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上海轨道交通近期受制于进口配件“断货”,面临停运。
据网易本周发布媒体人“芝士说法”消息,近期,上海张江高科的有轨电车,因为电车配件无法自给自足,马上要说“再见”了。
自媒体爆料,运行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有轨电车,原先全天运营17小时的线路,如今仅在早晚高峰运行,一天加起来只有4个班次,近乎停运。张江高科的负责人说,“电车很多配件都需倚赖进口,现在由于国际大形势的影响,所以进口配件时间比较长,造成我们这里有轨电车安全维护上的保养、配件的更换产生影响。在保证车辆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采取这种办法缩短运营班次和时间的调整。”
对此,本台记者周四致电上海114查号台查询上海张江有轨电车公司电话,但显示“没有这个电话”。
上海轨道交通一位人士马丽娟告诉本台,上述情况属实。她说:“昨天我问了上海地铁的友人,关于这个车(张江电车)这个事肯定是真的。”
当年争议采用自主研发还是引进西方
曾参与上海磁浮交通项目的机电专家陆镇宁告诉本台,当时中国要发展高速列车等高科技运输系统,究竟是要自主研发还是以集成为基础运作。他说:
“最后决定完全发展集成。这在当时其实不是一件坏事,有轨电车也是一个集成项目。当时有一个思路就是要让全世界成为中国的加工厂,中国要通过形成集成能力让全世界把最好的零配件拿到中国组装成产品,并且将其卖给世界各国,当时连国家发改委的很多官员都是这种想法,特别是高铁。”
雄心勃勃采用集成技术如今受制于外
陆镇宁说,中国高铁九成采用国外的技术以及配件。
他说:“我当时跟发改委的一个副主任还在路上聊这件事,当时他雄心满满,我们中国的集成能力将成世界第一,包括中国军事用途的产品都一样。像上海电车这种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多,甚至包括高铁可能停运。因为高铁的技术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国外,恐怕都会停。”
研究机电系统的陆镇宁认为,中国当时处于对外开放状态,未受到来自西方各国的阻力。因此,其发展思路并没问题,但是现在的政治环境与20年前大不相同,当年的优势已经成了劣势。
中国制造遍布世界 技术却靠外国 网民感悲哀
有网民留言写道,说来也挺悲哀的,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了全世界,但是在关键的“配件问题”上,还是被国外卡脖子。也有网民写道:“呵呵,活该”。
目前,采用外国技术的有轨电车仅在上海和大连才有。而有媒体曾报道,2009年12月通车的张江有轨电车,每年亏损两千多万元。另一位媒体人说:“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有轨电车原先运行17个小时,如今每天加起来只4个小时。目前,有轨电车的国产化非常成熟,居然说配件问题被国外势力卡脖子,这个说辞大概很多人不能接受,亏欠才是主要原因。事实上张江有轨电车是法国劳尔公司(Translohr)”。
不过,马丽娟不认为张江有轨电车面临停运与常年亏损有关:“亏损嘛,这些车都亏损。上海乃至全国所有的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都处在常年亏损状态。”
记者 古亭 责编 陈美华 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