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DC.

12月 9, 2023 8:11 下午

◎谭慎格(John J. Tkacik)

半个世纪前,尼克森与季辛吉向中国敞开大门,任何深入研究华盛顿对台政策这段历史根源的人,都会被美国的毫无章法与中国的冷酷无情所震惊。人们也开始了解到,为什么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会对他们的政策「遗产」困惑不解。导致问题恶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们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一九七二年二月廿一日,尼克森总统抵达北京展开历史性访问,他的首场会晤是与毛泽东主席谈话。尼克森和毛进行了愉快的交流。毛甚至承诺,会在一九七二年的总统大选中「投尼克森一票」。 (美联社档案照)

尼克森对付国内反对派 惯用两面手法

尼克森总统在对付美国国内反对其中国政策的声浪时,惯用这种两面手法。一方面,正如我今年三月在自由时报与台北时报发表的专论「州长与委员长」(The Governor and the Generalissimo)中所提到的,尼克森委托加州州长雷根(Ronald Reagan)担任他的私人特使,于一九七一年「双十国庆」在台北会见蒋介石,并授权他转达尼克森坚定支持台湾的保证。但在此同时,尼克森又透过他的首席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向中国领导阶层私下承诺,他打算背弃台湾。

在雷根访问台北的十天后,季辛吉抵达北京进行第二次工作访问,希望初步敲定上海公报草案的措辞。季辛吉向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警告,美国保守派对尼克森联中制苏的严肃抵制持续高涨。季辛吉敦促对此严格保密,并且暗示尼克森在台湾问题上的让步,将远远超过他在公开场合所能承认的内容。在访问台湾之后几周,雷根州长甚至怀疑,尼克森会「把台湾拱手让给北京」。

一九七二年一月,季辛吉的幕僚长海格(Alexander Haig)也偷偷溜到北京,向周恩来重申季辛吉的疑虑。海格说,在美国有一种各股势力「不寻常的结合」,「致力于阻止总统访问北京或促成其失败」。首先,「本质上亲苏联的美国左派」与「坚定支持台湾的保守派人士」结成「诡异的联姻」。其次,海格说,美国媒体是第二个危险,然后他没头没脑地发表评论说,「大多数的美国记者都是肤浅的白痴」。海格还留下一个资料夹,内容是《纽约时报》和其他报纸的剪报,让周总理「能够亲眼看到这些势力是如何在美国兴风作浪,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和总统的访问。」

党内大老批季辛吉 「你把自己给卖了」

然而,事实证明,季辛吉最担心的既不是美国媒体,也不是尼克森在共和党内的保守派对手。而是政治上属于温和派的前德州州长(当时担任尼克森政府的财政部长)康诺里(John B. Connally)。康诺里部长是尼克森最景仰的政治家,也是他最信任的顾问,尼克森认为他应该在一九七六年接替他担任总统。因此,在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森启程前往北京之前,季辛吉曾针对上海公报草案的「台湾条款」,征询康诺里的意见。康诺里看了一眼,直截了当地对季辛吉说︰「你把自己给卖了!」

上海公报草案中「台湾是中国的一省」这句话,让康诺里特别恼火。康诺里坚称,这句话「在美国有一种特别的含意」。他将其解读为美国「当下就把台湾交给中国」。季辛吉试图解释说,就连蒋介石也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省,但无济于事。康诺里很生气地说︰「等到一切都失控搞得一团糟之后,你永远没有机会解释这些事情」。季辛吉向他的中方对话官员转述康诺里部长的愤怒,并为此致歉︰美方不能接受「省」这个字,他说,「没有什么很复杂的理由」,「我们希望避免使用『省』这个字─而且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康诺里的支持,他的支持可能对向美国人民介绍上海公报『很有用』」。

尼克森在台湾问题上面临的政治反对声浪,是季辛吉与周恩来谈话时经常提出的话题之一。关于台湾,季辛吉说,「在美国,有许多人强烈反对我们正在推动的政策,而随着政策开始松动,他们会反对得更强烈。」因此,季辛吉有充分的理由,让康诺里部长站在他这边。从一开始,尼克森访问中国已经给他带来「国内纷扰」。民主党温和派领袖韩福瑞(明尼苏达州联邦参议员)和杰克逊(华盛顿州联邦参议员)对此感到不安。杰克逊对尼克森在大选年哗众取宠提出质疑,并警告说,上海公报让人觉得「我们向后撤退,而(中共党人)却寸土不让」,还说「我认为这不是一笔成功的交易。」韩福瑞说︰「我在看公报的时候明显感受到,总统和季辛吉博士做出让步,但就我能够理解的部分,中国人并没有做出任何妥协。」资深共和党人也普遍感到震惊。纽约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巴克利(James L. Buckley)「召开记者会」,表达对这份公报「在国内外被广泛解读为美国最终将放弃台湾的讯号」的担忧。事实上,保守派共和党领导阶层整个瞠目结舌。他们简直无法相信尼克森会出卖台湾。德州共和党参议员陶尔认为,这份公报「需要说清楚、讲明白」。科罗拉多州共和党参议员多米尼克(Peter H. Dominick)希望了解更多资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守派共和党参议员告诉《纽约时报》︰「总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不可能在没有任何交换条件的情况下放弃台湾」,「因此,我认为一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安排。」

林彪带头反「美帝」 游说毛与苏联和解

就在尼克森总统为了应付他的「国内反对派」,在中国、美国和台湾三方玩弄迎合他们的话术之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也遭遇他们的「国内反对派」,而且是更致命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副主席」林彪,带头反对毛泽东。林彪叫嚣与「美帝」势不两立,不断游说毛泽东与苏联和解。

然而,尼克森和季辛吉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九七一年七月,季辛吉首次访问中国时,带来尼克森送给中国三位最高领袖的礼物。周恩来亲切地说︰「我们对总统和您送给毛主席、林彪和我的礼物表示谢意」。周恩来明确地没有使用林彪的「副主席」头衔。他接着说︰「您可以转达毛主席和我两个人对尼克森总统的问候」。周也显然没有代表林彪问候。可是,季辛吉对这些刻意的遗漏不以为意。多年之后,前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索乐文(Richard Solomon),才注意到周总理对林彪下场透露的线索,他在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对季辛吉的谈话纪录进行编目分类和交叉比对。

不过,林彪这件事表明,毛和周有他们自己对付「国内反对派」的方式。一九七一年九月,林彪元帅搭乘一架被征用的喷射机逃往俄罗斯,在一次未遂的政变中丧生,全世界都被蒙在鼓里。他的飞机坠毁在荒凉的蒙古东部大草原,机上人员全部罹难。林彪元帅已经死亡,尸体还被挖出来,但在季辛吉面前,周恩来却表现得若无其事,好像毛主席的宪法继承人只是「病得很严重─可能命不久矣」。

隔年二月廿一日,尼克森抵达北京展开历史性访问,他的第一场会晤是与毛主席谈话。尼克森和毛进行了愉快的交流。毛甚至承诺,会在一九七二年的总统大选中「投尼克森一票」。尼克森抱怨说,他遭到「左边的人」反对,这些人「是亲苏的,不会鼓励我们朝人民共和国靠拢」。听到「亲苏」二字,主席笑了,「就是啰!」

毛也有他自己的反对派︰「我们国内也有反动集团,反对我们与你接触。结果呢,他们跳上飞机逃往国外了」。毛还冷血地补上一句︰「苏联呢?他们最后总算跑去收尸了…」美国客人茫然地睁大眼睛。周总理好心地帮毛把话说完︰「…在外蒙古」。

林彪坠机身亡 毛对付反对派首选策略

毛和周看起来志得意满。尼克森则一头雾水。毛和周都没有提到林彪的名字。尼克森和季辛吉也不知道毛在说什么。

毛在无意中透露,杀人是他对付国内反对势力的首选策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却对毛的暗示一无所知;四个月后,也就是一九七二年七月,中情局对林彪失踪的第一份评估报告写道︰「中国官员仍未向外国人承认─事实上是否认─林彪已经死亡。」

顺道一提,在毛泽东和尼克森的第一次,也是尼克森担任总统时期的唯一一次谈话中,毛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台湾」。


◎谭慎格(John J. Tkacik)

(作者谭慎格为美国退休外交官,曾分别在台北和北京任职,现任美国国际评估暨战略中心「未来亚洲计画」主任。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

来源:自由时报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