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转来《如水》杂志最新一期的专题文章:「第二届香港峰会——沟通困境﹑身份认同﹑路线抉择」。文章很长,但我还是很有兴致地读完它。
海外香港人抗争组织的峰会,已经开到第二届了,这个会议当然非常有必要,在当前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更显得非常迫切。除了在美港人以外,还有英国﹑加拿大﹑台湾﹑日本﹑德国﹑爱沙尼亚七国二十五个城市的港人参加这次会议。
三天闭门会议专注三个方向,一是提供平台制定各自的来年策略,二是开展未能在网络上展现又深刻影响社群的讨论,三是促进与会者与华府及国际外交圈子的交流与合作。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茜﹑国会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主席史密斯以及联邦调查局﹑各大国际人权组织﹑智库成员﹑海外族群政治领袖都有参与。
我不知道组织者如何筹措足够的资源,也不知道他们付出多少时间精力来组织这次会议,总之那都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对他们的努力成果,我也深表敬佩。
会议讨论的问题都很现实,比如是要一个比以前更中心化,还是更去中心化的平台,比如身份认同问题,比如「共同体」认识的偏差,等等。这都是牵涉这个峰会存在形式与价值的根本问题,首先要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相当程度的共识,否则再开第三届似乎意义也不大。
一个海外香港人反共抗争的平台当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有共同的政治诉求,便是还我们一个自由法治的香港。只要这个目标相同,便是彼此应该﹑也可以走到一起的理由。正如全世界反对中共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只要有推翻中共统治的共同目标,彼此也可以走到一起。
但是,对这个平台的期望也不可能太高,香港人口毕竟太少,流散海外的更少,资源有限,又分散在几十个国家,要有一个由上而下组成的架构来领导所有香港人的抗争,那未免
强其所难。我感觉如果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那它的作用仅仅限于沟通﹑联络﹑宣传﹑游说等有限的功能。
这不可能是一个常设的架构,也未必需要一个统领海外各国抗争运动的机制,会议中有涉及流亡政府的概念,那更是一种奢想。以海外港人流散的程度,资源匮乏的窘状,对现实政治的影响力等各方面来衡量,那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真正能发挥打击中共独裁统治作用的,其实只在宣传与游说两方面,宣传足以随时揭露中共的虚伪和阴谋,对抗中共的政治洗脑,影响所在国的社会舆论,团结在地香港人参与抗争;而游说更能影响所在国的外交政策,加深国会议员与政府官员对香港问题的认识,以使中共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为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便要加强沟通与联络。因为太分散,需要有一个常设的沟通平台,也需要定时举办类似的闭门交流,需要协商一些共同纲领与行动计划。举例说,每年在特定日子,全球流散港人在同一日举办集会游行活动,其声势便比起各自零散举行更有影响力。当然,也可以举办各种不同的研讨,交流关于港英政制的总结﹑中共统治本质﹑历年抗争运动的经验教训﹑关于未来香港的想像以及分享各国游说的经验等等。
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有限的工作,争取有限的目标,而不要寄望太大,陈义过高,那才是现实的态度,也才能真正把事情做下去。否则,闭门造车,流于空谈,那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最终也难以产生积极成果。
有人提出港独问题,我认为与流亡政府一样,都不是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香港独立不独立,不是现在要解决的,只有在中共垮台后,由届时的香港人全体来决定,现在来争论这个问题,只会引起内部的混乱。
只要有一个反共的平台出现,中共一定会想法打进来拉出去,平台应该汲取海外中国民运的教训,从一开始就警惕那些别有用心者。凡是极端激进喊打喊杀的﹑在同伴之间挑拨离间的﹑不择手段窃取话语权的,都要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这是一群有心的香港人,为海外香港人长远抗争设计的平台,绝对有利于团结香港人,策划共同行动,影响地缘政治,促进中共解体的远景。当前国际纷争四起,中共日子难过,正是大家同心协力做事的时候,希望大家一起加油。
(文章转自作者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