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出版 2023 年 12 月 7 日 来源:思想坦克
开罗症候群:二战与中国当代的国际关系
中国拿二战在国际关系上参照比附,也不是什么新奇的发展。中国本来就常把某段时期的历史事件归为「国耻」,用来强调自己在近世备受欺侮,所以完全有权捍卫自身的地位。另外在近几年,像是明代郑和航向东南亚,以及东非等地的历史,也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被拿来和新的扩张政策相比拟。
中国在国际关系上利用二战的历史,一直都有很明确的目的。比如在二○一三年重启一九四三年开罗会议以来的钓鱼台/尖阁诸岛问题,就是为了解决和日本之间未竟的领土争议。二○一五年九月的天安门广场阅兵,一部分是为了提醒全球社会,强调中国参与反法西斯同盟的贡献,另一部分则是要展示中国有能力开展新友谊、可以承担对世界的责任。另外,中国也一直坚持对日本的战争罪行依法索取赔偿,还有声明对南海的主权,哪怕后者的依据是国民党在一九四五年胜利后,为了在亚洲确立地位所提出的主张。
中国想要主张的是,它能在亚洲有今天的地位,有部分是因为它参与了世界大战,催生出主宰亚洲至今的秩序。它希望自己在亚洲所行使的经济和军事权力,能够和这些主张背后模糊的道德立场结合在一起。接着,让我们看看中国近年来参与国际秩序,具体上是怎么和二战历史扯上关系的。
开罗会议的第二春
二○一四年一月八日,英国电视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主持人派克斯曼(Jeremy Paxman)在节目上邀请了中日两国的驻英大使,一同讨论西方媒体甚少关注的钓鱼台群岛/尖阁诸岛主权争议。在节目中,中国大使刘晓明表示,这个争议的源头正是出在一九四三年的开罗会议。派克斯曼通常被视做英国广播公司最博学多闻的采访员,却也承认他对开罗会议的理解不多。
但派克斯曼不是唯一感到困惑的人。二○一三年十一月是开罗会议的七十周年,不过西方世界几乎没人注意此事;但在中国和台湾,这件事却获得极大的关注。一九四三年的开罗会议,是中国在二战中唯一被英美视为盟友平等看待的会议(苏联对日本保持中立,因此没有出席)。数十年来,这场会议只会在中国的历史文件中草草带过,毕竟当时代表中国的领导人是蒋介石,不是毛泽东。但随着蒋介石这段历史得到容忍,中国也就有机会可以拿开罗会议来证明,自己在上个世纪对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时刻里,是站在同盟国这一边。维琪政府的记忆影响了法国的战后岁月,还让史学家胡梭写出《维琪症候群》,开罗会议同样让中国的外交决策者念念不忘,我想这或许也可以叫做「开罗症候群」。
在二战期间的高层会议里,开罗会议的影响谈不上非常深远。会中有些议题也从未彻底解决:比方说同盟国让海军在东南亚发动作战以收复缅甸的计画,在会后大约一个月就取消了。
但蒋介石和罗斯福、邱吉尔平起平坐,却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此外,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在会后所发布的公报,也确定了一旦欧战结束,同盟国就会终结日本帝国在亚洲的野心,再无任何模糊之处。
让中国外交决策者大感兴趣的,正是这份公报。中国人从《开罗宣言》读出来的「深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心中解决亚太领土争议的方式。根据《开罗宣言》,同盟国的立场是: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宣言还提到:「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由于冷战期间中美关系不睦,瓦解日本帝国几乎是完全按照美国的指示进行。 《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Treaty of Taipei)分别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签订,正式结束了亚洲战事;但两份和约不只排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更阻断了进一步的战后协议发展,因为此刻的日本成了美国的冷战盟友,而中国变成了敌人。
钓鱼台/尖阁诸岛的争议也沉睡了数十年,直到二○一○年代初才被唤醒,让东海上的这八座无人小岛布满了紧张的气氛。部分问题出在这些岛屿的近海可能蕴有矿产,但最主要的还是主权上的象征意义。中国对于岛屿所有权的解读,正显示出二战的遗绪有着非常灵活的用途。 《开罗宣言》的第一部分并未直接提到钓鱼台,而日本是在一八九五年的甲午战争中取得钓鱼台,所以不适用「自从一九一四年」这段话。不过在二○一三年,开罗会议七十周年之际,中国的新闻媒体却大肆报导说这段话让中国能根据国际法领有钓鱼台/尖阁诸岛。 《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解释了背后的理路:
在《开罗宣言》发布七十周年的前夕,国内外学者都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该宣言规定,所有日本由中国窃得的领土,都必须回归中国。
专家认为,英、中、美于一九四三年发表的《开罗宣言》,对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有着极大意义。
中国驻埃及大使也强调了宣言发布纪念日的意义。
中国大使宋爱国于周六表示,《开罗宣言》是中日之间解决钓鱼台问题的法律基础……
中国通讯社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理的话:「《开罗宣言》与二战时期的其他文件一起,提供了中国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行使主权的法理依据,也奠定了战后的国际格局。」
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则在周日表示,日本正尝试否认历史事实和《开罗宣言》所蕴含的精神,同时有意破坏国际秩序。
这些中国官方消息来源,简直是拿历史变了一手漂亮的戏法,暗示中共政府可以径直利用蒋介石在一九四三年《开罗宣言》中留下的遗产,兑现一九四五年《波茨坦宣言》里说的:「《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更复杂的是,台湾的马英九政府(二○○八—二○一六)也支持这些岛屿应归于「中国」的主权之下。由于《开罗宣言》说的是钓鱼台群岛等土地应归还于「中华民国」,而蒋介石政权的正当继承者,到底是台北还是北京,又成了另外一个乱源。
不过二○一五年由温德光和胡明刚执导的中国电影《开罗宣言》中,对开罗会议的处理更是滑稽(问题也没那么严重)。这部战争英雄史诗片的海报上,除了罗斯福和邱吉尔,竟然还出现了史达林和毛泽东,引起中国网路上各方影评人的无情嘲笑。毕竟后面这两个人都没有出席开罗会议,而真正出席的蒋介石却不见于电影宣传之中。为了配合当代需求,海报作者直接把历史结局改成了符合中共历史修正论的版本,强调开罗会议对领土主权的重要性。于是中国网友做了各种不同的恶搞版本,让欧巴马、海珊(Saddam Hussein)甚至《魔戒》人物咕噜(Gollum)都出席这场会议。
电影本身倒不像海报画得那么偏颇,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物都有出场,邱吉尔讲话的美国口音也很迷人,不过很多方面确实都符合目前的政治主旋律。像是在某一场戏中,饰演罗斯福的演员就宣布:「战争改变了中国,中国的战争改变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九四三年的中国很难称得上是「负责任的大国」,不过这已经成了二○○○年代「和平崛起」的主流论述。
作者现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教授、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圣十字学院院士,哈佛甘迺迪学院ST Lee美亚关系讲座教授。着有多本研究近代中国的专书,包括《被遗忘的盟友》、得奖作品《痛苦的革命》(A Bitter Revolution)。文章亦散见《外交事务》、《哈佛商业评论》、《金融时报》、《卫报》、《印度时报》及《经济学人》等重要刊物。
书名:《正义之战:中日战争激发中国新民族主义》
作者:芮纳.米德(Rana Mitter)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