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2日,数十万中国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争取民主。法新社图片(RFA)

采访:林敏

【八九六四卅五周年,无论是谁都被这生灵涂炭一幕所震惊,更何况在场或不在场的亲历者。「基督教救国论」之说,在历史洪流里载浮载沉逾一世纪。但这些真正经历过人生至痛至苦的人,是如何走上信仰之路无独有偶,正是因为那段过去,令他们成为别具一格的华人牧师。他们的生命,为华人教会带来不一样的启示。】

洪予健

洪予健:认清属灵争战的本质

温哥华信友堂主任牧师洪予健,八九年时正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物理化学博士。八五年刚抵达美国时,他发现在中国留学生中传播民主自由理念仍很困难,「他们还是和党保持一致,我变成异类」。但八九民运延续的两个月,对海外留学生带来很大震动,大家都与天安门上的学生「同呼吸共命运」,那时他感到中国知识份子终于被唤醒,但六四枪声打破这一切。 「我后来发现大家热情很快消退,很迷茫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走。」

洪予健用「内忧外患」形容那时自己的境况,「所谓国难当头,也是非常地伤痛,另一方面我比较热衷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太太看我不务正业」,婚姻也几乎触礁。太太毕业之后远赴加拿大,而他还没有完成答辩,自感「这一分开,婚姻也走到头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也是转机的开始。太太在温哥华受邀参加关心中国大陆学生学者的查经班,并向神许愿,如果能让洪予健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就愿意相信上帝。不久之后她便在卑诗大学为洪予健找到了一个博士后的职位。洪予健就此来到加拿大与太太团聚,婚姻得到挽救,也开始了他和基督的旅程。

一九九一年,洪予健受洗,他表示入读神学走上牧职并不是他最初的心志。 「既然我信了,我要好好了解我信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愿,他结束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入读温哥华维真神学院。在修读过程中,他发现「自由民主寻求的理念,真正的源头是在基督教信仰里面找到」,这让他萌生研究基督信仰与自由民主的关系。

入读不到半年,洪予健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 「香港来的基督徒非常希望在卑诗大学开一个给中国留学生的查经班⋯⋯但他们不太会说国语⋯⋯因为我在神学院读书,正好我是讲国语的⋯⋯在万般推辞不得的情况下加入,就一发不可收拾」,借此也让他明确了向中国知识份子传福音的心志。

九六年洪予健出任信友堂教牧,并在〇〇年按立牧师。二十多年来,信友堂在他的带领下,从一个只有四十人不到、以长者为主的教会,发展成一个有将近五百人、三个分堂、近十位教牧的教会。

信友堂每年都会有纪念六四的活动,洪予健表示,这对他而言,是一项圣工。普遍华人教会强调圣俗二分,但他认为,世间一切事都不能简单划分为属世或者属灵,「基督是我们的主,在凡事上居首位掌王权。」因此六四「政府认为这是政治,我认为是公义⋯⋯一切在不公义的事上不发声,代表我们认同它了。教会如果没有勇敢站出来,每个人都感到势单力薄,如果每个人站出来,就不会那么可怕」,对他而言,这是教会作为世上的盐和光的角色。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六四,从学人转型为牧者,洪予健并不感到两种身份之间存在断裂,反倒是神的预备。 「像我这样背景呼召出来,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神所用。」曾经,信奉的共产主义和无神论主义破灭,让他与中国留学生传福音时,能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用圣经真理与信奉科学和唯物主义的知识份子对话,令他们更加信服。所以,如今在讲坛上宣扬基督,并不代表他已经放下往日的热血与志业,反而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他认为,制度改变并不是真正的救赎,而要获得救赎,也不得不和无神论唯物主义的制度决裂。他相信所有的制度文化都是建立不同的信仰基础之上,因此,与奠基于错误的信仰体系之上的文化制度作斗争,「才是属灵争战的本质。」

王岛

王岛:寻找福音化与民主化的平衡点

与许多经历人生诸多浮沉之后寻到基督的民运牧者不同,王岛在六四发生后不久,就被基督信仰深深吸引。八九年在武汉中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就读大二的他,带着一腔热血来到广场,更做好牺牲的准备。但如今他形容自己是「幸运的幸存者」,幸得一位中国社科院教师的劝导,着他们保存实力,回到本地动员工人罢工。虽然罢工失败,但他的行动被记录在册。六四之后,原本躲在家乡的他,受学校哄骗归校而被软禁。

就是在软禁的那段时间中,王岛甚感绝望,曾经想到自杀。那时他透过短波收音机收听海外节目,意外地找到了香港一间福音广播电台,渐渐被吸引。他开始寻找圣经阅读,就这样找到了三自教会,并开始参加主日崇拜,深深感受到基督徒爱主的诚挚以及爱心。但因为他参与六四一周年纪念活动,这段美好时光被打断,但福音的种子已经撒下。

王岛曾两次入狱,第一次便是因为六四一周年纪念,他曾在狱中作见证,上帝一定会来救他。奇迹的是,庭审竟然判定他免于刑事处分,当庭释放,令他决定一生信靠神。离开监狱之后,他无路可去,乘火车来到海南这个相对自由的地方。他也曾无家可归露宿公园,但得同情学生的好心人相助,渐渐安定下来,并开始建立团契。廿九岁那一年,他蒙召服侍,虽有犹豫,最终在三十岁决定全职服侍。

二〇〇三年,王岛和妻子有了第二个孩子,却因一孩政策遭到逼迫,不得不逃离海南来到广州。在那里,他开始在广州大学城中做校园事工,他妻子还开了一家大学城中的咖啡店以推广福音,小小团契逐渐成长为广州良人家庭教会,更办理神学院,按立牧师和长老。但针对良人家庭教会的逼迫并没有停止,直至最终将王岛再次刑事拘留,他坐了廿七天的牢,才获得释放。此后,由于王岛妻子受到威胁,全家流亡美国,并加入美南浸信会的植堂项目,异象便是在没有华人教会的地方建立更多教会。

王岛目前服侍的教会,可以算是北美的另类教会,他们不避讳谈政治,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 「教会讲坛本来应该是言论自由的地方,任何话题都可以谈,我们讲道不能不接地气。」而这对于王岛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刚信主的时候,看的书影响⋯⋯是世俗二分法。基督徒就是要分别为圣,要不吃人间烟火,要不关心政治。」也正是因此,刚开始信主的王岛也不再关心政治和社会公共议题,并淡出民运。然而,他逐渐在公共神学领域,看到教会在民主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作为曾经的理想主义者,他更明白中国的福音化与民主化,如同两条腿一样,必须找到平衡。
「海外华人教会,百份之八、九十都被渗透了,要么安排传道人牧师或者长老,在教会里面非常有影响力。习近平来访,华盛顿很多教会派巴士接人去欢迎,举国旗⋯⋯欢迎习近平唱红歌是不是政治?这是双重标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深明自己的教会走的是一条窄路。

张前进

张前进:在逼迫里事奉的喜乐

纽约首府华人教会的张前进牧师在六四之前,就是一个反骨青年。一九八一年考上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的他,因不满校方压抑独裁的环境而愤然退学,八六年隐瞒待业青年身份,重新参加高考。仿效鲁迅,他也选择弃医从文,考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专业。八九民运期间,张前进一开始只是旁观者,但随着事态逐渐严峻,他渐渐成为了参与者,直至成为语言学院的学生运动领袖。也正是这个罪名,他在六月十五日晚被逮捕,关入秦城监狱。

「从八九到九九年的十年时间很迷茫。」九一年张前进获释,先是滞留北京,「想看看事态发展」,有同情学生民营企业家提供他们基本的生存所需,「那时很绝望,信主之后才知道,耶稣也经历过这样的委屈伤害和痛苦,昨天北京市民夹道欢迎,第二天就变成反革命暴徒。女朋友跑掉,被开除学籍,一切都破灭了⋯ ⋯你变成了一个另类,像麻疯病人一样,没人敢接近你。」此后,张前进因为参与一位患癌过世的民运学生的追悼会,引起官方注意,被赶出了北京。走投无路之下,他听说海南刚刚经济开放,机遇不少,更没有文凭和背景审查,于是毅然南下,成为一名地盘上的包工头。

张前进从一名大学生,成了一位整天买钉子板子、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劳工。虽经济生活得到大幅改善,「第一年给我发了五万人民币奖金」,但他形容自己精神生活一片荒芜,只感到迷茫空虚。最重要的是,他无法忍受海南这片思想上的荒漠,只想回到北京。九五年,他自主创业,回到北京继续做装修生意。

也正是在北京时,张前进的太太透过一间基督教非政府组织的慈善工作,接触到一群北京基督徒,他也跟着一起参加他们的查经班。最初吸引他的,还不是圣经或者基督教,而是那班基督徒,「八九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大家不信任⋯⋯到查经班发现这些北京市民完全不一样,虽然是普通驾巴士,在邮局、钢厂工作的,但见到我们都要为我们祷告,带着怜悯的眼光看我们,我觉得不可思议。」

曾学过医的张前进,理性上对圣经中不符科学的内容难以接受,但被这班「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吸引感动,他们爱我们、关心我们」,就这样他在查经班坚持了两年,最终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在〇一年受洗。他还把同为民运份子的「难兄难弟」带到教会,直到查经班引起官方注意。为了保护那些普通市民,张前进决定为民运份子单独开办一个查经班,由他带领,就这样顺势走上事奉的道路。

加入北京方舟教会,可能是张前进服侍生涯中,最独特的一段时间。教会聚集的都是异议份子和公共知识份子,「原本的传道人是温州弟兄,招架不住,不知道怎么牧养⋯⋯就叫我去。」当时教会聚集过北村、刘晓波、滕彪,还有不少维权律师和作家,「都是在追求路上,第一批异议思想的。」那时他在台上讲完道,高智晟觉得公平起见,也要讲半小时;教会举办户外洗礼,邀请刘晓波参加,「他穿个裤衩在一边游泳,好奇我们怎么会信基督教」。虽然充满思想的碰撞与激情,但官方的逼迫接踵而至,且愈演愈烈;加之张前进认为自己装备不够,而周间做装修公司老板又给回扣,又要陪客户karaoke,周日却要站在讲坛上,觉得「自己很分裂」,于是〇六年远赴美国湾区,在基督工人神学院中修读神学。

原本可以顺理成章在美国逗留下来,但一六年,北京锡安教会的金民日牧师向他伸出橄榄枝,张前进决定「还福音的债」,回到北京牧养锡安教会。没想到,一八年《宗教事务条例》出台,锡安教会被关闭,不久之后成都秋雨之福和王怡牧师也遇上麻烦,他不甘心就此回到美国,转道泰国清迈宣教,等待回中国大陆的机会。到新冠疫情接踵而来,他只能回到美国,从线上牧会到线下,辗转几间教会,直至目前服侍的教会。

虽然在锡安教会只有短短两年,张前进却形容那是「充满喜乐的两年,生命找到了意义和价值」。 「北美生活太安逸,信仰是生活方式,可有可无」,但在中国「每天都面临被逼迫和生命的破碎,大家被很激动,痛哭流涕,耶稣是我生命唯一的答案,而不是一个选项⋯⋯那两年真的是在使用我有限的生命⋯⋯把经文活在生命中。」

从异议愤青到牧者,张前进转眼已经六十岁,尽管他深深感到中国才是最适合他牧会的地方,但无奈于现实,他觉得自己「现在可以利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影响年轻人⋯⋯我们可以在神学上好好反省梳理,用我们的信仰面对时代的挑战⋯⋯盼望有一天中国大门打开以后,我们回去把我们的经历、看见和人生总结,给大陆年轻人装备,面对这个时代的挑战。」

 

【光传媒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www.ipkmedia.com 】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