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城 2024 年 8 月 30 日 来源:思想坦克

 

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二战史之一。

探讨军事和战略议题,历史积累非常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八十几年了,但是作战的方式、运用的战术很多对今天的战争仍然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包括空权的重要性、装甲作战等等。许多人对于战争如何进行、军队如何运作缺乏观念。作者对战争的所有面向几乎都做了广泛又深入的论述(这也是本书篇幅之所以如此巨大的原因),它可以为任何读者作为很好的一本战争和军事入门参考书。

帝国的冲突才是二战主因

其次,本书可以协助了解二十世纪国际关系演进的动力。没有帝国的冲突,二次大战不会发生。作者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认为二次大战是一场「帝国战争」,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作者的分析指出,到了一九○○年,除了俄罗斯帝国外,所有现代化国家都建立了国会(虽然投票权有限),并以法律管治其公民。对于现存的政治和经济菁英而言,这些改变导致他们丧失了传统的社会权力和政治权威。在这种快速变化且不可预测的环境下,新兴工业强国掀起了新一波的领土型帝国主义,试图瓜分或支配世界上尚未被现有殖民帝国控制的地区。

作者认为只有透过理解这一强大的,为了建设一个「帝国」的驱动力,才能深刻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长期根源。这个看法,以及作者的详尽论述,是本书可读性的一大来源。作者花在叙述战后演变的功力是本书的另一亮点。战后对英法殖民帝国的削弱,带来了殖民地独立浪潮,新兴国家的大量出现,形成了今日世界的面貌—由于战况太激烈,而使得「被承认」成为国家的新要件(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项),改变了国际政治,这种脉络对台湾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次大战是一次大战的延续」乃是欧美共识

更重要的是,对所学是国际关系的笔者来说,「二次大战是一次大战的延续」在国外求学期间,是基本的讨论基础。但在中华民国的教育里,一般来说并不(或很晚才)接受此一事实。过往都将二战的原因解释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当然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是战争的原因,但他们为什么要侵略扩张?反而很少人能够了解。且基于政治因素,日本因素被扩大解释,对今天两个中国社会人们的世界观都有众所周知的深远影响。无论如何,这都使我们很可能失去了一次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去面对和解析这一段历史的机会。

本书也挑战了很多过去的旧观念,这要拜档案的解密和作者的治史功力。譬如「绥靖主义」常被用来认为是英法在一九三○年代的政策,这一政策鼓励了希特勒的野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作者却指出,用「绥靖主义」形容英法一九三○年代的战略其实是严重的误解。作者认为二十年后冷战时期常见的两个词反而更适合描述一九三○年代的英法战略,这两个词就是「围堵」(containment)与「吓阻」(deterrence)。而英国重整军备,作者证明也早于德国。

情报战贡献似可受质疑

作者还指出同盟国彼此之间其实一直存在着足以破坏和谐的重大歧异与争论,即使在大敌当前时都如此。这也凸显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作者也指出大量的历史文献努力想证明情报搜集(特别是讯号情报)有利于作战成功,然而实际的功效如何仍有争议:「……情报在一层又一层复杂的决策机制中反覆折射,等到真正根据情报做出指示时,早已错失宝贵的作战时机,如此一来,即使是最好的情报也无法创造战果。」这也颠覆了很多过去的论著,类此的例子在书中数不胜数,是笔者对这本巨著手不释卷的重要原因。

除了书里的内容之外,本书的架构和写作方式也值得推荐。作者撇除许多有关二战的中文著作基于国仇家恨和意识形态的叙述和评论。诚然每位作者都有表达的自由,但若要做知识性的讨论和带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则一种中立、不带感情的行文方式对读者的思考是有很大助益的。

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传统观点认为,希特勒、墨索里尼与日本军人就是造成危机的原因,但事实却正好相反:这些人其实只是深层危机所引发的结果。换言之,如果我们不了解推动这段历史的力量,就无法合理解释战争的起源、经过与结果。」这对海峡两岸的史观形成了巨大挑战,但作者用以支撑这一结论的论述相当完整和全面,非常值得仔细详读。

其次,虽然本书是叙述二战,但对台湾读者理解今日台湾面临的军事威胁是非常有帮助的。譬如台湾的社会无论官方抑或民间,非常刻意地不谈台湾社会遭到中国空袭的可能性。因此台湾社会的「民防」集中在「民兵」,实际上最能发挥功用的民防是遭到空袭之后的救火、救灾与救护,还有在战争中维持经济和社会的基本运作。本书对于二战中各国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努力,优点和缺点

有非常详尽的叙述。

「总体战」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

然后对于资源的运用、同盟的维系,作者指出必须仰赖国家本身具有「总体战」的意愿、能力和准备。 「……集体动员是现代性的一种表现。唯有具备庞大工业与商业基础、拥有大量受过技术训练的劳动力、具有发展健全的科学体制,以及能够取得适当资源与资金的现代国家,才有能力发动大规模战争与供给维持战争所需的武器装备。……工业化战争,仰赖的是大量容易制造与相对廉价的现代武器,如此才能在战场维持一支庞大的部队,而且能在连续数年的战争中不断补充武器—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往往已做不到这点,因为当前的武器有着极为昂贵的成本与极其复杂的科技。」

所以,在今天更需要在战争前就准备好战争所需的武器。此外,作者也告诉我们,二战给我们的宝贵教训就是尽管军事吸取绝大多数的经济资源,但在军事需求、财政稳定与适当的人民生活水准之间维持平衡极其重要。这部分特别值得近年来醉心于「城镇战」的台湾社会去了解。不是光靠节衣缩食的牺牲精神与爱国心(纵使它可能非常强烈)就能赢得战争。作者指出,日本的裕仁天皇最终在八月十日做出投降的决定,至少有部分原因是裕仁担心日本帝国在被美国击败之前,就因为饥荒造成的社会动乱而覆灭。这些都值得台湾读者反思我们今日所面对的局势。

因此,笔者要非常荣幸地向出版社和译者致上崇高的敬意,并向台湾读者们大力推荐这部巨著。

 

作者为台北医学大学通识中心教授


书名:《二战:帝国黄昏与扭转人类命运的战争(三册)》
作者:李察.奥弗里(Richard Overy)
出版社:卫城出版
出版时间:2024年8月28日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