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睎干十三维度 2024年09月14日来源:上报
足球就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照妖鏡,甚至:你懂得中國足球,就明白中國了。(美聯社)
足球就是中国教育文化的照妖镜,甚至:你懂得中国足球,就明白中国了。 (美联社)

继惨负七球于日本后,中国足球队昨晚对战沙地阿拉伯(沙乌地阿拉伯),在大部分时间多踢一人的优势下,仍遭对手反胜。今天《人民日报》即以「中国队痛失好局 主帅难辞其咎」为题,炮轰来自克罗地亚的总教练伊云高域,指他「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如既往,责任全在外国,胜利的荣耀归于自己,失败的耻辱诿于他人。

中国足球不济,当然有很多因素,如资源错配、体制内的贪腐、训练方式不恰当,诸如此类,但相信很多人也奇怪:中国大陆十四亿人,怎么连一支世界级的,不,是见得人的球队也组织不到呢?这个足球问题,跟你问「中国那么多人,怎么诺贝尔奖得主这样少」差不多。世上有些事情,不是恃着人多势众就能够成功的。

近年中国砸了很多钱,梦想提升足球水平,一项投资就是聘请外国教练,当中不少均来自足球强国西班牙。前几年,两个西班牙学者Diego Quer和Jennifer Pedro为了研究中国足球发展,就访问了四个受聘到中国的西班牙教练,及一位中国人教授兼业余球员,试图从社会文化角度解释中国足球水平何以长年低迷。那两位学者提出以下三个原因。

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中国家长特别注重读书,中国的考试压力又特别沉重,年轻人惯了听从父母,学业为重,自然不会花太多时间踢波。因此,中国人口虽多,但愿意成为职业球员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

二、中国缺乏真正的足球文化

中国虽不乏球迷,但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足球文化氛围。众所周知,该国体育是用来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由于中国长期输波(闻说中国队打遍亚洲,已没有哪国球队未输过),中国人自己也以国足为笑话,结果形成恶性循环:输得越多,足球文化越淡薄;足球文化越淡薄,球队越摆烂,结果输得越多。

Alexandra Fernández是一位受聘在中国训练青年球员的西班牙教练,她说:「仍然有中国人不知道足球是什么。孩子们认识足球,是因为国家主席的新政,他们被迫要在学校练习足球。 」

三、球员只懂「听领导话」,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点我认为尤其重要。足球是团队运动,要达至世界级水平,端赖整支队伍所有球员的有机协作、临场应变,这需要各人动脑筋、用策略,有别于某些运动,只需要一个有天赋的人日以继夜拼命练习(像全红蝉)就能够独占鳌头。然而中国足球的训练,始终脱不了机械操练模式,而球员也改不了一味服从的习性。

所有受访的西班牙教练都同意,中国足球最常用的训练法就是重复练习,让球员可以不假思索做出各种指定动作。西班牙教练柏拉沙(Luis Garcia Plaza)被问及初接触中国足球的感受时,说:「中国人极有纪律,但他们的足球学院训练非常注重分析,他们在球场上缺乏天赋和创造力。 」

至于中国足球教练,西班牙教练Jaime Pérez则这样评论:「他们(中国教练)很难接受球员有某种决策自由,所以较喜欢使用简单直接的指挥方法。」撰文的两位学者指出,这种机械式训练及「听领导话(following the leader)」的文化,阻碍了球员培养即兴发挥和创新的能力,由是影响团队的实战表现。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尽管不惜工本尝试引入西方足球的训练方法,但十多年过去,始终徒劳无功。中国继续灰头土脸的输波,赢家就只有财源滚滚的洋教练。近日中国队连败两场,官方固然可以说成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但在我看来,足球根本是中国教育文化的照妖镜,甚至不妨说:你懂得中国足球,就明白中国了。 (本文转载作者臉書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