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在中共治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民主转型?

 

时常有人提起温家宝卸任前一段话,他说不进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的成果也会再度失去。这话说得没错,但问题是,温家宝做了十年总理,他在任内也没有推动过哪怕一点像样的政治改革,他如果肯做,总是可以做一点的,之所以没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中共从老邓推动改革开放第一天起,就严明「四大基本原则」,这四条底线,就是要保障中共专制政权永世不动摇。既然专制是底线,温家宝的政治改革之说,就只是用来唱红脸的,用来欺骗中国民众。

中共经济可以改﹑政治不能动的观念,来自清末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是政治体制,「用」是经济民生,「用」可以改,「体」不能改,因为动到「体」,专制统治的地位就有危险,权力不受影响怎么改都可以,权力受影响怎么改都不可以。

「中学」便是中国文化,「西学」就是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是根本,西方文化是表征,主次不能颠倒。西方文化为中国文化服务,为中共政权所用,仅仅是「用」,不能成为「体」。

中共的政治文化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马克思的空想共产主义,二是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三是中国千年的农民意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就是一种闭门造车的空想,中共用这种空想的未来世界迷惑中国人民,打江山坐江山;中共掌权后,学的是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以暴力和谎言统治人民,维持他的专制政权;中共造反之初,始作俑者是一批颓废的知识分子,搞起革命后,队伍中的主体却是农村中的流氓无产者,中国千年积淀的封建农民意识,便成为中共政治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共的发迹与太平天国很相似,太平天国从西方半生不熟引入拜上帝教,杂揉中国千年封建思想和农民意识,利用民不聊生的清朝末世,举行武装起义。西学被严重歪曲,被庸俗化浅薄化,再杂交中国农民式的愚昧,弄成一种四不像的思潮,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共引入马克思列宁主义,杂交中国千年农民意识,也弄成一副四不像。如今中共的政治文化,与马克思的共产初衷已风马牛不相及,却将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发扬光大,并将二者宣扬的暴力和谎言作为两大统治工具,再辅以中国农民意识中的无知保守﹑浅薄奴性等等劣根性,终于成就中共的党文化。

中共的党文化受老毛人格影响极深,老毛的无良无耻﹑无法无天,将中共诞生初期知识分子救国的那一点真诚都淘洗干净。老毛将他的卑劣人格强加给中共,改造所有党员,将他们都变成一批没有人性只有党性的专政机器,然后以此去改造中国。

以打土豪分田地的许诺收买农民,以打天下坐天下的野心逐鹿中原,以一党之私偷换全民所有,以奴役百姓逞专政之能,中共从来没有将人民的福祉放在心上,而将独享社会资源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以解放贫苦大众为口号,却以戕害人民大众为能事,中共将暴力与谎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按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改革必然导致政治改革,从放宽言论自由开始,到社会监督,到确立法治,再到尊重人权,再到民主选举,一步步剥夺中共的特权,剥夺中共专制统治的合法性,最终导致中共政权垮台。

政治改革将动摇中共的专制统治,所以在改革之初,老邓就定下「四项基本原则」,以此断绝民主转型之路。中共将经济改革大部份成果独占,分配给红二代官二代,并容许地方官以贪腐敛财,如此一来,中共政权的存续,便成为红色权贵家族独霸天下的唯一保障。

正因为中国改革的利益诉求被红色权贵垄断,所以改革改到什么地步,什么可改什么不可改便要严格区分,经济民生可以讨论,政治文化不可让步,便成为中共改革的底线。时至今日,尽管民间呼吁政治改革,东西方关系发展到破裂边缘,中共仍死抱自己的初衷,即使祸害子孙,面临社会解体的危险,他也不肯让步。

将政党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以百姓的痛苦换取权贵家族的荣华富贵,此所以中共要鼓吹国进民退东升西降,要吹嘘专制体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偷换概念,以党性灭绝人性,消解百姓的政治诉求,打击他们改变命运的意志。此所以政治改革是禁忌,民主是西方毒药,自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人民的监督是以下乱上;此所以只要中共存在一日,中国大陆就不可能有民主。

因此,不要指望去了习近平,再来一个新领袖,或再来一个集体领导,中共就会脱胎换骨,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诉求。有中共存在一日,中国人民就不能得解放,这不是任何人决定的,是中国历史决定的。

中国人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全盘西化,走西方发展道路,与西方合作,驱逐邪恶轴心,才能建立长治久安的新制度,关于这一点,有今日台湾可以参照。

 

二、为什么和平的民主转型可以在台湾实现?

 

国民党本也是一个专制的政党,蒋介石败走台湾后,偏安一隅,痛定思痛,一度实行严酷的管治,但小国寡民,生存永远是难题。再加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被迫与美国断交,被赶出联合国,更几乎走上绝路。

但在政治文化上,国民党一开始就受西方的影响。孙中山是受西式民主思想影响从事民国革命的,蒋介石在日本留学,国民党高层政治精英,很大部份都受西方教育。宋美龄是基督徒,蒋介石后来也受洗,国民党的党文化,基本上以西方文化为源流。

上世纪四九年前的中国,奉行私有制和巿场经济,保护私有产权,西方的现代学科在中国传播,城巿建筑模依西方风格,城巿生活充满西方色彩。当时的人穿西装,过西方节日,学习西方礼仪和习俗,模仿西方法治,奉行相当程度的言论自由。国民党的党文化,基本上属于西方一路,与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风马牛不相及。

蒋介石虽然也是独裁者,但原则上还维持和受制于国会,在党内虽然一言九鼎,但仍要照顾地方军阀和党内不同派系的利益。最要紧的还是,蒋介石还有人性,不像毛泽东那样,声言打核战死一半国民面不改色,以践踏人性为乐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从南京撤退到重庆,蒋介石下令让妇女和孩童先走,四九年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蒋介石又下令让妇女和孩童先走。蒋介石有人性,老毛没有人性,根本差别在此。

国民党在台湾实行土地改革,不像中共在大陆那样,大量屠杀地主富农,掠夺他们的土地分给农民,再从农民手上把土地夺回交给集体,再由集体无偿让渡给中共。国民党在台湾以资金赎买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和平地实施土地改革,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蒋介石初到台湾,也实行一段时间的严酷管治,但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党就在台湾基层县巿推行民主选举。当时有党外人士参选,蒋介石最初下令封杀,随即又收回成命,最终由党外人士当选台中巿长。也就是说,后来蒋经国开创的民主新局,是有他父亲的先行作为基础的,蒋经国的民主转型理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国民政府迁台后,致力于发展经济,蒋介石和蒋经国都重用经济人才担任政府重要职务,如严家淦﹑孙运璿﹑李国鼎等,这些经济专才对科技发展趋势有充份掌握,老毛还在兴烚烚搞文革时,台湾已经在规划科技工业园区﹑推动金融巿场现代化。早在全世界都未重视晶片产业的年代,台湾就罗致了张忠谋,成立台积电,经过几十年打拼,终于打下今日成为世界科技重镇的基础。

政治外交上受压,只能以经济自救,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对政治体制提出更高要求。当美台关系大倒退,中共在联合国趾高气昂之际,蒋经国意识到,只有将台湾命运交给台湾人,才能万众一心抵御外来的压迫,至此,台湾的民主转型便条件成熟了。

蒋经国初启民主改革时,也曾受到党内保守派的压力,有人说这样改下去国民党的执政地位不保,蒋经国答以「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有人劝他要对反对派实行镇压,他说用权是很容易的,难是难在有权不用。

首先是国民党的政治文化来源于西方文化,其次是国民党领袖都具有基本人性,再次是国民党始终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放在施政首要位置,最后是党的利益置于人民整体利益之下。没有以上几个前提,台湾的民主转型不可能实现,至少不可能和平实现。

当美中苏三国演义瓜分世界之时,台湾局处一隅,以默默的自我革新为职志,卧薪尝胆,励精图志,不求闻达于诸候,十年生聚一朝抵于成。时至今日,台湾不但以经济与科技闻名于世,而且以成熟的国家民主体制傲视亚非拉,与西方民主国家齐肩并进,这不是偶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至于往日沉潜开拓的国民党,今日堕落成依附中共的软骨头,这是另一个问题。国民党在台湾完成民主转型后,执政地位有失有得,本来是民主体制下的正常现象,但国民党在连战败选后,却想到利用中共的实力来影响台湾,帮助其重夺执政地位,这一来正中了中共统战的圈套,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马英九上场,因政治无能更变本加厉向外求乞,背离两蒋的政治初衷,发展到以卖台为能事,这也预示了国民党气数将尽的末路。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国民党之败,败在党内英明的政治领袖后继无人。蒋经国李登辉之后,到连战﹑宋楚瑜再到马英九,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党遭遇困难时,缺乏逆境奋发的定力,也缺乏振衰起疲的谋略,反而投靠更专制邪恶的中共,这完全是政治上的自杀,永远都走不出死亡螺旋。

政党的兴衰取决于党文化,也取决于时势,更取决于党的领袖和路线,国民党以末落的中共为靠山,必将随着中共的没落而衰败。国民党要重新出发,唯有摆脱中共控制,回到台湾人的立场上来,才能起死回生,不负两蒋的历史贡献。

(文章转自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