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2025年06月23日 来源:上报

巴列維是最具象徵性的伊朗流亡政治人物,但是其「象徵領袖」與「真實人民」間的斷裂,值得中國流亡的反對運動警惕。(美聯社)
巴列维是最具象征性的伊朗流亡政治人物,但是其「象征领袖」与「真实人民」间的断裂,值得中国流亡的反对运动警惕。 (美联社)

最近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军事冲突,不仅令整个地区紧张升温,也让全球对伊朗内部的政治局势再度投以关注。作为中国的海外流亡群体的一份子,我更关注的,是在冲突的阴影下,伊朗的流亡反对派的表现。因为,当我们反思中国流亡民主运动的现状与困境的时候,伊朗的经验无疑是一次值得深刻研究的他山之石。

从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 伊朗的反对运动对于这次事变的反应是相当分裂的, 展现出来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例如, 一些前政治犯和反对运动成员,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都强烈反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认为战争只会摧毁基础设施、造成恐惧、压制异议,并无助于推动伊朗民主改革,主张立即停火与和平进程。流亡的前王储礼萨。巴列维呼吁以军攻击创造 regime‑change 的机遇,并重申自己作为世俗民主过渡力量的身分,但到目前为止,在伊朗境内得到的呼应并不强大,也并未引领出伊朗国内足以导致政权轮替的大规模反对运动。

这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多年来,流亡中的伊朗反对派虽然掌握着资源、媒体与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却难以与国内人民建立真正的连结。礼萨。巴列维作为伊朗末代王储,至今仍是最具象征性的流亡政治人物。但是伊朗国内多数人视其为过去专制体制的遗绪,或是与外部势力过于靠近的代表。这种「象征领袖」与「真实人民」之间的断裂,应当引起中国流亡的反对运动的深刻警惕。

中国的流亡民运,从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至今,也已逾三十余年。许多民运人士仍坚守理念,持续为中国的自由与民主发声,值得敬佩。但在全球与中国内部环境发生剧变的今天,我们也必须重新审视:这样的民运是否仍能有效连结中国的现实社会?是否仍具备道德号召力与未来感?是否愿意从他国经验中汲取教训,寻求真正有力的转型?

从伊朗的事变中,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四项深刻的警示,作为中国海外民运反思与自我革新的参照:

一、人民不会自动拥抱流亡者——道德光环无法取代连结与行动 伊朗流亡政治人物长年以「反神权」与「民主代表」自居,却因脱离国内现实、无法承担风险、缺乏具体行动计画,最终无法赢得国内人民的信任与动员力。中国的流亡民运亦面临相似处境,过去的荣耀与牺牲值得尊敬,但这种象征意义不足以转化为实质的政治能量。现代的中国青年不会因某人是「六四领袖」就自动追随,而更关心谁真正理解他们的处境、讲他们的语言。

二、体制崩溃不等于民主转型——政权更替只是开始,不是终点 伊朗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却建立了更为专制的伊斯兰政权,说明政权垮台不等于民主降临。中国的民运如果未能提出具体、清晰的过渡蓝图与制度设计,即便中共政权在某种剧变中垮台,结果也可能是军阀割据、民族冲突,甚至另一种形式的独裁。今日的民主,不是单靠政治激情就能实现,而需有扎实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准备。这要求民运从单一的「反共」口号走向「建设民主中国」的具体规划。

三、草根与青年才是关键。运动需新语言与新世代接轨 伊朗2022年爆发的「女性.生活.自由」运动,证明真正有活力的政治动员来自人民底层,尤其是青年与女性。这场运动拒绝传统流亡政治人物的领导,表现出自发性、去中心化、代际正义等特征。中国的流亡民运如果不能打破菁英主导的旧思维,与青年、女性、劳工、少数民族等群体连结,若不能创造出能与时代对话的新语言,那么它就会沦为历史遗产,而非未来力量。

四、联合而不统一是反对运动的新型态。 多元组织的合作比单一领袖更有生命力 伊朗的经验显示,强行建立一个「统一领袖」的企图往往适得其反。礼萨。巴列维虽努力统整流亡团体,却因缺乏广泛信任与内部共识而屡屡失败。相对而言,那些由基层组织、跨族群合作网络所形成的松散联盟,更具弹性与韧性。对中国民运而言,与其设想一位「流亡总统」,不如打造多元互信的合作平台,让不同立场、不同专长的人共同参与未来治理的模拟与准备。

这四项警示,不只是伊朗留给中国民运的提醒,更是所有政治变革运动都需面对的结构性挑战。今日的中国流亡民主运动,如果仍沉溺于过去的荣耀记忆、内部小圈子的互夸与内耗,终将与真实世界愈行愈远。但若能诚实面对伊朗的经验教训,勇于承认自身困境,重新思考与人民的关系、与国际的互动、与未来中国的连结,那么它仍有机会在历史中扮演关键角色。变革从来不会从外部直接带来,真正能推倒政权与建立新秩序的力量,始终来自人民本身。中国海外民运若真想成为未来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就必须从此刻开始,走出同温层, 走向真实的民众, 面对现实的问题。

 

※作者成长于80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即从事学运,参与和组织了1989年民主运动,后为此两次坐牢达6年多时间。 1998年被流放到美国,得以进入哈佛大学10年,先后得到东亚系硕士和历史系博士学位。现在担任「对话中国」智库所长。政治上的温和坚定反对派,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者,生活中的资深阅读者。出版有政治评论和诗歌散文等书籍20余本。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