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床,本以为台湾大罢免有好消息,谁知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此次罢免投票涉及的二十五席,竟无一席通过。目前未看到台湾政论家的「赛后分析」,但相信对台湾民主力量是一次空前打击。

以一个局外人观察,我认为失败有几个原因。第一当然是国民党的基本盘还在,本届立法院国民党的席位还多过民进党一席,赖清德之所以当选总统,主要原因是蓝白两党在选前协调失败,未能集中票源。

其次,民进党多年来忽视基层工作,未能扎根民间,更好普及民主思想,也疏忽地区干部的培养。有些民进党县巿长政声不好,也影响党的形象。

再次,赖清德执政以来,因应内外形势,对中共采取较为强硬的路线,本来这是从台湾利益出发的,但可能吓怕部份胆小的民众,他们有心压制赖清德的反共路线。

再次,大罢免一口气针对三十一个国民党议员,焦点过于分散,未能集中火力,导致动员效果不够深入,对国民党议员的揭露不够彻底。

再次,国民党临危应变,提出大罢免的结果将导致民进党一党独裁的理念,这个观点可能说服不少中间选民。毕竟大罢免若成功,民进党在立法﹑行政和司法方面都大权在握,这是事实,也的确有一种潜在的危险趋势。

最后,我感觉大罢免对不称职国民党议员的揭露,可能流于一般形式,没有提供足够充份和严重的证据,使罢免运动缺乏强烈的说服力,无法打动中间选民。

以上是个人看法,我没有深入研究,可能不准确,只供参考,也有待台湾政论家们指正。

凡是政治运动,从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大罢免的失败,不能说明罢免运动的错误,只说明台湾人在罢免议员这件事上,还缺乏足够的经验。经此一役,有充份的经验教训可供总结,以后可以做得更好。

先前高雄巿民对韩国瑜的罢免就成功了,证明罢免这种机制还是行之有效的,还是全体选民对当选议员有效监督的一种法定手段。这次大罢免虽然不成功,但不是机制本身的问题,是操作机制的不足。

可以预料,经此一役,蓝白两党在立法院将更加疯狂,他们会再接再励,提出更多损害台湾利益的法案,来满足中共破坏台湾民主制度的欲望。赖清德执政将面临更多困难,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将遭受更多损害,但这是台湾选民的选择,既然他们反对罢免,他们唯有接受蓝白两党继续操弄立法院的恶果。

为这次大罢免运动,公民自发的政治参与付出极大代价,也表现出他们维护台湾根本利益的坚定立场和政治热情。在这场运动中,涌现不少有道德风范与高度责任感的民间政治领袖,也有大量默默献身的基层民众,他们具有高度凝聚力,也有协调一致的行动规划,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我希望公民大罢免运动不要因为失败而沮丧,更不要从此各散东西,反而应该趁势集结,探讨长期参与台湾政治的可能性。在大罢免运动基础上,有没有可能筹组一个政治团体,继续履行监督政府官员和立法院议员的职责,保持对蓝白两党作恶为害公众利益的警惕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磨合,会不会有机会在共同斗争建立起来的战斗情谊的基础上,成立一个新的政党,准备参加下一届的立法院议员选举,以自己的力量,去取代蓝白两党尸位素餐倒行逆施的狗屁议员?

一条路没有走通,就改道从侧翼进击,甚至可以说,组党参选才是更长远的发展道路,至少,像民众党那样半死不活的党,更应该被歴史淘汰,而一个新的民主派政党,可以作为民进党的友军,在台湾政治和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大罢免的失败,在中共千疮百孔的内外形势中,可能是一帖安慰剂,至少国台办主任宋涛可以去习近平那里领功了。但台湾的政治局势,不只受台湾本岛政治气氛的影响,也受中国与世界大局影响。世界大局是民主国家全面围剿中共,中共正面临执政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蓝白两党虽然躲过罢免一劫,但他们的老爸中共面临覆灭危机,大局严峻摆在面前。

国共两党已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衰俱衰,中共翻车之日,也是国民党灭顶之时。从这个角度看,国民党即使躲过大罢免,它也像秋后蚂蚱一样,日子长不了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转自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