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没错,大罢免是反共与亲共之争,何清涟脸书称:『关于台湾罢免失败的一点思考:据台湾资深文化人及公民运动关注者Joyce Yen的论述:『7/26是一场选举,同意罢免的这边输了。但有个事实依然不能抹煞:它是台湾选举史上第一次,由「反不反共」来决定投票倾向,而不是「爱不爱台湾」,或「支不支持九二共识」。 也是台湾史上第一次,反共论述不是来自官方灌输,而是来自草根的家族记忆分享。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这个成就属于同意方这边。 』这论述我同意,但接下来的问题是:1、台湾公民运动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是继续坚持反共,还是另选方向? 2、据说这次绿党的英派不肯全力投票,他们认为赖清德对绿能、lgbtqi+等进步文化的态度不积极。如何解决跟随美国的问题?跟民主党走还是跟执政党走?
更看深一层,这次大罢免,令这个岛上的两个族群都斗疯魔了,因为头顶高悬一柄达摩克利斯剑,从这个角度看,蓝营比绿营更清醒,因为蓝营的背后就是一个「红营」,也即那柄剑本身。我总是拿台湾比附我的故乡杭州,「西湖歌舞何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就是开封,已沦陷于金人,靖康之耻后,有长江天堑,赵构依然可以在临安纵情声色,而金兀术背后还有蒙古人,今天则有台湾海峡而已,北京背后有俄罗斯,最近王毅居然说,中国不希望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失败,因为美国接下来会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北京身上。 】

 

这个岛屿,面对一座大陆,背靠一片大洋,夹在中间,这个位置是奇妙,也是痛苦。一个是她无法抛弃的根柢,一个是被她遗忘了几千年的起源,两厢都由不得她。

在汉文明的地缘文化上,东亚的台湾离北京最近,政治分离殊为不易,若再加上近现代史上的割让、殖民、戒严、 民选等等,这个岛屿在「统独」上被凌迟几遍,人们的「心理积淀」冰火几重天,若仅论当代,那个大陆坠入深渊,台湾若某种机缘凑巧,或能走掉,但它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便只剩徒劳,此即当下现实,残酷万分。

一、台湾已陷战降迷阵

1995年的台海飞弹危机,潜台词则是,台湾举世称傲的民主选举,一直处于对岸中共的武力威吓之下,选民的心理怎会不受暴力影响?这个因素,从未纳入过「台湾民主」话语之中,所以2022年「九合一」选举结果蓝胜绿败,民进党从七席缩减到五席;国民党夺回台北市市长,代表「中间路线」的民众党拿下科技之都新竹市;身兼民进党党主席的台湾总统蔡英文宣布辞去主席一职。

这个大选结果,令眼镜碎片满世界。下一步,台湾的战降选择,估计会很快浮现,否则习近平还会有大动作——这个二蛋其实已经陷入「攻台」、武统的尴尬境地,拿不拿得下台湾,已是他的「执政生命线」,假如岛内有人投降,他真是喜出望外,实际上,他武统借口也只有一个:解救台湾祈求统一之民众。而这次大选的民意,也将令欧美望而却步,第一岛链将后撤到日本⋯⋯。

选前民调,常常是最准确的社会心理温度计。专家预测这次九合一大选,民进党仅保四席、国民党稳赢;台北蒋万安领先、陈时中输掉,这分明是对习近平攻台武吓的反应,不畏战、敢抵抗的候选人低迷,「避战谋和」的反而高人气,颇有南宋主战派主和派之气象,中共对台之认知战、离间计均收效极大,利用的都是人性之弱项,一九九六年台海飞弹危机,以阻吓台湾民选总统为目标,中共并未成功,我留下一文《「武吓」是因为「吓」而有效》:

『北京对台「文攻武吓」很象一出肥皂剧。 「文攻」不必谈了,令人皆可回味当年对「苏修」之《九评》,主要是说给大陆百姓听的,无非让他们相信「李登辉要把台湾出卖给日本人」一类的政治神话。

那「武吓」就很有些讲究,先是新立什么「战区」、搞飞弹射击,后又沿海集结大军「演习」,弄出一派战云密布的气氛。接着上场的是「捎话」的新套,刻意选美国前国防部官员把话径直捎进白宫,弄得媒体一派危言耸听,台北股市狂跌,其效果岂不比放飞弹还好看。总之是仿佛生怕全世界怀疑他要「拼命」的决心,这套伎俩在中国典故里是很著名的,叫做「此地无银三百两」。

其实,放出「要打仗」的空气与真打是两码事,花钱不多,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他们做得很成功,不仅逼得台湾「统独」纠葛弥漫于选情,逼得亚太各国噤若寒蝉,也逼得美国望而却步、唯恐避之不及。自一九八九年那场执政危机以来,中共在西方「制裁」下「韬光养晦」地学了不少本事,知道如何在国际间「讨价还价」,也颇懂得拿捏耍横的分寸。
北京不愿看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居然出现在台北﹙不论谁当选﹚﹐是这场危机的本质,问题是他们如何能够干扰这件事情。若替北京设想,有效的办法也确实不多,再加上「第三代接班人」对「统一」的气度、耐心、技巧,都比邓小平当政时又跌了一个量级,「武吓」实在是他们不得不冒的「风险投资」。

纵观中共半个世纪的执政史,「对外战争」哪里是那么容易下决心打的?

毛泽东当年欲介入韩战,众元帅都反对,他最后几乎是「一意孤行」,他有那个权威。如今大陆除了邓小平,再无第二个人有发动一场战争的权威。

当年邓小平讨伐越南的所谓「自卫反击战」,乃是打了就走,还万分辛苦,后来弄到各野战军轮流上去「财政包干」打仗的境地,前线士气低落,官兵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平实而论,眼下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对于发动一场必须以征服为结局的战争,尤其跨海登陆作战,是力不从心的。中共目前还不是那一类伊斯兰黩武军人掌权,愚蠢到会去发动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

他们敢于「武吓」,最要紧的是,看准了有可以「吓」住的对象。我们与其在那里虚构「解放军」海空强攻台湾,象某部小说写的那样,倒不仿真实地想象一下,他们事先是如何由总参、外交部、新华社、国台办等一起「沙盘推演」,放了一阵导弹之后,台北股市惨跌了多少,总统参选人们惊呼了些什么,白宫又有何反应……这大概才是他们认真做过的「攻台演习」。 』

二、「蓝绿对决」就是中美对决

范畴这位大侠留下一句醒世之言:「这次台湾大选,不是选白宫,就是选中南海」;当下「蓝白合」破局,其根本含义,乃是没有「白」的生存空间,柯文哲自负的聪明、投机、中性,在蓝绿对决中,被彻底「玩儿完」,他的党最终也会被弃保;「蓝绿」不容「白」的存在,旁边却有一个「红」在操盘,这么残酷的游戏,因为背后是中美对决;甚至连当年的「统独」争议,也演化成「亲美」还是「亲中」。

习近平最近已将「武统」改为「和统」,其缘故不止经济崩溃、实力锐减、军方消极,还在于中共看到「和统」的可能性已在岛内生成,习的历史经验也来自毛泽东,此枭雄当年说:

「夺取台湾主要靠内应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则把握更大。」

空军和制空权有关,到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内应就是代理人或同路人,或在广义上包含所有可以达到瓦解台湾民心士气的岛上资源。而广义上的”内应”,达到一定强度时,往往能够以非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相较于动武,毛泽东更看重内应——什么是”内应”,如今中美都看得很清楚。二〇一九年先是香港的抗争与沉沦,接下来便是二〇二〇年初台湾大选,蓝绿两营皆有「亡国感」,我当时留下一则文字,颇可与当下对照:

『黎智英接受《财讯》访问,对台湾人苦口婆心:你们要是选郭台铭、韩国瑜这样的人,台湾人不会死吗?

他当然指的是台湾总统选举,谁都知道,韩国瑜、郭台铭可以接受「一国两制」,经香港一场轰轰烈烈的「返送中」,郭台铭表面上改口了,而韩国瑜反应迟钝,还说「我不知道啊」,民调大跌。香港效应在台湾发酵,最大受益人是蔡英文,因为她对中国最强硬。

转眼七月,台湾大选鏖战,蓝绿对决已然是一场美中”代理人”战争了。我先听到一个高分贝的字眼”亡国感”,忍不住也去议论,台湾”亡国感”大行其道,却是不一样的两种”亡国”危机。绿营之亡,乃民主制度有被对岸专制吞噬之危;蓝营则有”中华民国”寿终正寝之危。 “两危”激荡2020大选,又在于台北已经出现”中共代理人”,而且民意度极高(有的民调甚至是最高)——此民意的背后,积淀着外面人不易解读的恐惧和诉求,而且非常情绪化,却是最棒的选举资源。

绿营的”亡国感”,除了对岸”大国崛起”的霸凌,更大的背景,反而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强势,蔡英文的”维持现状”已势不可能,两强对决,逼她必须选边站,自然不可能站到专制那一边,虽然是”同文同种”;吊诡的是,蓝营难道可以选择站到习近平那一边去吗?那就是被关进”一国两制”囚笼中,香港的苦苦挣扎与覆亡,就在眼前!

相对而言,”蓝亡”迷思偏重一点,因为其中暗含着”偏安”误区,那自然是七十年积淀下来的;甚至”偏安”思维,就是一种中国传统,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临安,赵宋小朝廷的苟且偷生,就不要说它了,那时的中原文人,对丢了北方半壁江山,痛心疾首,心心念念于北伐,到死都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这种亡国情怀,锤炼出许多大诗人,但是政治上毫不可取,最终气数尽在崖山。时至今日,蓝营中人乃不能看清今日北京就是当年的蒙古人,还存侥幸,岂不怪哉!

至于”绿亡”之误,仅在执政包袱。强敌之下,一水之隔,哪里来的许多空间让你挥洒? “转型正义”也好、回馈选民也好,执政只有四年或八年,原是办不了太大的事情,也容不得挤压政敌太甚,「中华民国」之壳非要毁掉吗?蓝绿基本盘相当,输赢全在中间选民的好恶,每年政党轮替的意义,已经扭曲。我在大洋对岸,何敢妄言?这点感觉还是2018年底赴台观选”九合一”得来的,当时民进党”雪崩式惨败”,跌破众人眼镜,我听到内行解读,肇因乃”年金改革有侵犯财产权之虞、追讨党产有政治清算之嫌、转型正义有违宪滥权之虞、前瞻计划有违宪之嫌”,当然也包括”拔管”之类,绿营领袖被权力迷惑,可见一斑。 』

而今,美国从奥巴马执政时期,返回太平洋,构建第一岛链,堵截中国”走向大洋”,后来更加明确的部署,是前后两任国务卿蓬佩奥和布林肯皆赴东京,要组建一个”印太架构”以对付中国,其实早在三十年前就有这个架构,却因为美国误判中共,过早撤离东亚而前功尽弃。这次美国不仅联合整个东亚、东南亚乃至大洋洲国家,还拉上了印度,彻底包围中国。

今天的东亚,最敏感部位已非朝鲜半岛,而是台湾海峡。在第一岛链,台湾因是岛链咽喉,就成了「印太联盟」或称「亚洲小北约」的支柱,美国舍它便使整个战略瓦解,因此军援已然开始,F-35将”出租”,现在全世界都在猜的是下一个爆炸弹:美台复交。但这件事一直说不清楚,也总是口水仗。无疑美国的犹豫不决,其政党轮替的制度,又因每个总统的东亚政策之模糊,而另台湾朝野疑这疑那,靠中还是靠美的族群博弈,比任何时候都激烈。

三、七十年、四百年与七千年

考古、历史、现实,三个层面都卡住台湾。

一九六四年在台湾发现的「大坌坑」,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七千至五千年,绝对是文化认同的强大原初资源。哈佛考古学家张光直诠释:「在中国有两群早期农业文化平行发展:一为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另为东南沿海的大坌坑文化。」

生理学家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指出,一个农业发生的中心,便意味着一脉文明,台湾岛与整个华夏文明,竟平起平坐了,令对岸的「统一」话语霸权大打折扣;设若一个庞大的海洋文明在台湾找到了「祖庭」,这个岛上的总统再去「遥祭」远在陕西的黄帝陵,就有点勉强了。

但是,关于台湾文化上的「认祖归宗」,又有时间上的另一种「遥远」:调头转向认同那万顷碧波里的南岛语族,自然是台湾原住民的归宿,可对于无论四百年前,还是七十年前来到此岛的两拨大陆族群来说,也似乎有点勉强。这遥远,是四百年与七千年的距离;或许,把南岛族群赶出大陆的,恰是四百年前过来的那个族群的祖先,即华南人呢?而七千年前就分叉了的两个文明,是不能由你任选一个的。

所以我在普林斯顿遇到余英时教授,他对我说:「你说中国文化没有海洋文明,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余教授说得很客气,「但是我很赞成你提出的关于海洋文明和内陆文明的矛盾。」

他认为,中国文明是从黄河流域发源的,南北朝以后重心移向长江流域。我们一般谈中国文明谈到这里,就不往下谈了。他说,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中国文明向整个太平洋地区进行发展和开拓,但本土的中国人谈得很少。整个南洋的开发,以及现在南洋诸国的早期历史,都跟中国的移民、中国海外社会的发展有关。中国宋代以后,向太平洋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海洋文明,但是中国人自己不谈它,只谈长江、黄河,这是一种陆地思维;同样的,而今在台湾,如果只谈中国的长城、「四大发明」、地大物博、通商盈利,而不理南洋、亚太、海洋、全球,便意味着还陷在陆地思维,即便在一个海岛上也没有看到海洋。

2023底季季转来「《台湾的未来在海洋》新书讲座:台湾的未来为什么在海洋──陆地思维和海洋思维需要对话?」

郝明义帖子里的句子:「很像是陆地到了尽头,出现海洋。思维和价值观的海洋。同属海洋世代,浅海和深海世代的思维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便可知「海洋思考」已经启动,可惜我此刻无法飞跃大洋去听这个讲座。

但是我一直是一个海洋文明的鼓吹者、思考者,前阵子我还出版了一本《海恸》,专门讲陆权与海权的对峙,也讲「华夏民族诞生在黄土高原,不知道海洋是什么」;

然而反之,海洋民族不是也不知道「内陆取向」是什么,而心心念念于「大陆情结」——封闭、保守、恐惧海洋,所以需要维持千年秦制的情结,为什么已经建立民主政体的台湾,还会幻想再去亲昵、勾连、贸易那个专制大陆呢?

海洋文明虽然近年才成热门,它却是一个悠久的文化概念,甚至更是一种地理生物学概念,因为南太平洋,从来不是「汉文化」的势力范围,那里从六千年前就生存着一个海洋文明和族群,汉人反而是外来的。

《河殇》曾有「蔚蓝色文明」一说,当年颇为标新立异,而我们身陷「黄土高原」,受困于知识的贫瘠和内陆型的封闭,以为那「蔚蓝色」独属欧罗巴,却不知近在东方的婆娑之洋上,便有一个庞大民族群体,存活在无数的岛屿上,其领域东西横跨地球一多半的经度,拥有人口一亿五千万,乃是史前便兴起的一个「海洋文明」,人称「南岛语族」(Austronesian)。
可是,即便偌大一个太平洋,昔日有美日争霸,今日变成中美争霸,太平洋永远不太平。

作者:苏晓康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转自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