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香港观点看 杂志 第270期 2025年9月5日 | 转自新世纪
▲香港近期发生多起工业意外,包括高处及离地工作死亡事故。 Adobe Stock
香港实现第二次回归,官员言必称「国安」,民生福祉的「人安」自然被撂在一边,俗称「螺丝松脱」,于是人祸的灾变必然增多,这是必然的规律。其中尤以工伤事故最令人瞩目。
港铁致命工业意外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 8月15日中午,港铁小蚝湾车厂发生致命工业意外,入职港铁不到一年的20岁男学徒被一辆工程车溜后撞到,下半身被夹重伤,送院抢救不治。港铁同晚召开记者会称已停用涉事工程车;但被问到工程车状态、有否安全装置或违反指引等,港铁称正在调查。死者家属批评港铁事发后从12点多接到电话到6点钟在医院见面,已经好几个小时仍未交代事故基本情况。傍晚约8名港铁职员到医院跟进事件,家属一度情绪激动,事主阿姨问「我(姊姊)个仔𠵱家死咗(孩子现在死了)!大动脉断咗(了)……有师傅在场?师傅去咗边(哪了)?」也有家属质疑:「你哋嚟做咩(你们来干嘛)?咩都话唔知(什么都说不知道)?我𠵱家死咗个仔(我家已经死了儿子),你做人父母未(你做人父母了吗)? 」事情很明显,工程车刹车后还会有职员放上两个制停器,确保不会再移动。所以这次事件是有人违章,没按规章办事,还是其他环节上出问题?导致工程车往后倒溜?这种调查有那样难吗?问题出在开工程车的人,还是放制停器的人?需要如何平衡?至于死者是个学徒,可以牺牲的吗?劳工处则称,根据《职安条例》,雇主须为雇员提供安全工作环境,该处正调查意外成因,查找有关持责者的法律责任。何时会调查清楚?不知道。
8月下旬前爆多起工业事故
8月下旬以前尚有其他事故。 8月1日下午,两名工人在屯门新围苑新贤阁A座大厦进行工程期间,其中一名61岁张姓男工人在天台水缸工作时,失足跌倒,疑被去水口卡住手臂,未能解困,怀疑被水淹口鼻遇溺陷入昏迷。同事见状报案,伤者昏迷由救护车送往屯门医院抢救,留医至8月14下午终告不治。
8月11日,黄大仙男工猝死,家属黯然认尸,工业伤亡权益会指死者工时长,促彻查事件。
也是8月11日上午,葵涌葵喜街18-24号佳宝集团中心发生一宗工业意外,一名40余岁男工人在工作期间,不慎被机器割伤右手中指。
又是8月11日下午,一名年约60岁男工于湾仔龙景街1号一个地盘工作期间,怀疑失足从数米高堕下,右手受伤,神智清醒,由救护车送往律敦治医院治理。
8月13日跑马地男工连人带升降台下坠1.5米,腰痛脚伤送院治疗。
8月的工伤意外不算多。 7月30日,一名中年男清洁工中午于屯门大榄涌村一村屋天台工作,其间疑失足堕地昏迷,送院后证实不治。工权会表示,已初步接触到事主家属,会按家属意愿协助。根据工权会纪录,7月已有至少10人在工作期间死亡,其中6人怀疑猝死,4人遭遇严重事故,例如从高处堕下、被坠下物件击中、跌倒等。另外,今年暂已发生至少7宗高处及离地工作死亡事故。
其中,例如玛丽医院重建工程地盘7月27日发生夺命工业意外,一名电梯公司工人在新落成临床大楼电梯槽内工作时,升降机疑突然下降将他压伤,送院不治。劳工处表示高度关注事件,正全速调查。发展局表示已暂停涉事承建商及分包商工务工程投标资格,往后会因应劳工处调查结果,按需要采取进一步规管行动。电梯工会则表示,升降机一般设有「安装模式」,倘涉事升降机正处于此模式,不解为何突然启动,然而该升降机尚未验收,未能确定其状态,难估计事故原因。不解的事情太多,缺乏遵循运作的程序应该是最重要的,螺丝松了,上下都马虎,出事故后,再来冗长的调查,天知道最后是什么结论。
▲香港已经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地区,怎么可以漠视工人阶级的人权? Adobe Stock
电梯技工过劳死?遗孀索偿遭拒
还有一种属于累死的情况。 59岁电梯技工陈家儿去年长时间连续工作下猝死。此前连续通宵两晚工作59小时,死前半年每月平均工时介乎307至390小时。
陈家儿猝死前在星玛电梯(香港)有限公司工程部任职25年半。他生前最后工作是去年7月9日,下午5时许在豪景花园三期21座完成一宗升降机有人被困维修后,在屋苑大堂晕倒,送院后当晚约7时不治。解剖报告显示死因是缺血性心脏病。他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是还没有回到家,还在工作地点,资方怎么可以不管?何况还是在公司做了25年,居然这样无情。
遗孀陈太受访泣诉,丈夫16岁起学师做电梯技工,入行40多年,离世前每日底薪673元、即月均1.7万元,要连同每日加班两小时、每月当值多个通宵夜更,才能挣取月入3万至4万元。连同她每月1.5万元的清洁工收入,仅仅足以应付每月开支,包括子女学费、生活费、差饷等,她亦每月寄钱供养在内地的母亲。丈夫生前常称公司不够人需加班,质疑他过劳死,但因不属工作期间遭遇意外致死,向公司申请索偿失败,拟申请法律援助循司法程序索偿。工权会干事谢欣然参考台湾关于「长期工作过重」评估指引,每月176小时基础工时外,前六个月任何一个月的加班时数达80小时属工作过重,但香港没有相关准则。谢认为香港应就过劳猝死立法设赔偿机制及规管工时。如今香港已经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地区,怎么可以漠视工人阶级的人权,不向资本主义的台湾学习?
有关部门难问责?
这些第二次回归造成的民生问题还爆发更可笑的,那就是政府长期订购的瓶装饮水,原来的供应商是太古集团的可口可乐公司,太古集团本来就亲中,继续供应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如今亲中还不够,必须「媚中」,于是重新招标,新中标的其中一家贸易商「鑫鼎鑫」就被揭发供应来自东莞的冒牌水,引起哗然。舆论要有关部门问责,官员百般推搪,因为涉及「爱国」问题,香港的「最高」还没有表态。大家在看会怎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