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gaoyu200812
·
16h
#蹭网发推之一二一

 

本来正在写”九月感怀”,当然是2025年的九月。刚刚过去一半时间,中国和世界发生的新事和旧事的交织, 已经让我按耐不住,敲起键盘来了。

刚写完“九三阅兵”和尼泊尔Z世代48小时革命两小节,一位推友给我发来私信,写了他对新世纪网站转发我文章的读后感,令我感动。我打开新世纪,原来是该网站重发我2013年的文章《鲍彤谈林彪》,把2011年“九一三”四十周年,林豆豆委托刘家驹在北京召开“九一三研讨会”,我写的纪要为附录,我重新读过后,感事伤怀,“九月感怀”一文只能作罢了,改敲这篇“九一三感怀”。

十几年前两篇文章涉及的几位主要人物刘家驹、张清林、鲍彤都先后过世了,张清林是“九一三”的亲历者,当时只是林豆豆结识一个月的男友。 “九一三”之后,两个人一起被带到北京西山接受审查,审查完毕,被带到只有一张双人床的房间,被告知:“要么你们结婚,要么永远不得见面。”为保存对“九一三”的见证,就这样张清林成为了林彪女婿。

刘家驹是解放军出版社选定的《林彪传》的作者,后因采访李作鹏,被李检举“要为林彪翻案”,致使传记创作流产。但是他把搜集到的大量素材提供给军队创作员张正隆,成就了《雪白雪红》的出版。

鲍彤先生是文革结束恢复工作之后才了解“九一三事件”的,他的这篇谈话很多内容是在饭桌上的即兴发言,但是像他如此深刻的评论林彪,恐怕中国没有第二人。

2011年,我们在北京开研讨会时,前空军副参谋长王飞还健在,他可以称为“小舰队”的舰长。 “九一三”之后,坐了十年秦城,当了十年“华子良”。出狱后考察刘家驹十多年,晚年才接受刘家驹的采访,当时他已经中风,坐在沙发上经常小便失禁,裤子湿了,他竟然说:“不用换裤子,一会就干了。”就这样对刘家驹讲述了“一切”,公然承认“小舰队”当年就是要杀毛泽东,否则“文革”不能结束。

刘家驹的遗著第一部分《光荣的背后——我的军旅见闻》已经在海外出版。第二部分《走进林彪》,包括采访王飞,还没有面世。

我自己的家庭与“九一三事件”的关系,与“六四”一样,密不可分。 1989年6月3日一早我上班途中被绑架。晚上长安街开枪,家里人打遍电话,寻不到我,第二天5点开始,北京的枪声还未停止,就到医院寻找,翻遍了北京40多所医院的停尸房,直到三天后,接到罗点点的电话:“高瑜在呢,被抓了。”家里人又开始找看守所和监狱。

“九一三”是我结婚之后的第一场劫难。正在空军政治部上班的老公进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就是当今的“双规”),一年之后结束,8年的党籍没了,理由是“你是吴法宪黑党委批准的,不算数,你可以重新争取入党。”但是他介绍入党的一些人,同样是”黑党委“批的,党籍还在。我只对他说了一句话:“8年的党费退不退?“他始终没回答我,因为根本要不回来。

1978年他要被发配到陕西武功下部队,我找到我的领导北京市文化局宣传处的王处长,她是空军政委高厚良的夫人,就这样老公在北京转业了。摘下红色的帽徽红领章,穿着一身松垮的军衣,看着确实不咋地。儿子正好六岁上学了,我得到学校老师的一句好评:“赵萌的妈妈真好,不跟他爸离婚。”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