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中国人谈论中共时,往往强调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或权力斗争,却忽视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共不仅是一种政权组织,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共党员本身,更深刻塑造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行为逻辑、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如果不剖析中共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当下中国社会的运行机制。
所谓”中共文化”,并不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文明传统,而是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权力—意识形态文化,它带有极强的工具性、排他性与斗争性。它并非单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单纯移植苏联的共产主义文化,而是两者与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交织的产物。
二、中共文化的三大思想根源
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基因
中共的直接思想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核心观念包括:
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逻辑;
无产阶级专政的合法性;
党组织高于个体的绝对纪律;
革命暴力的合理化。
这种理论本身是一种激进的现代意识形态,它试图以”科学”名义取代宗教和道德,建立一种全面控制人类生活的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的土壤中,这种思想被强化为一种准宗教信仰:党的话即是真理,党性高于人性。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滋养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西方没有成为全民文化,但在中国却生根发芽,这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特别是:
家长制与皇权文化:皇帝至上、臣民服从的观念,为党国体制提供了心理基础。
“天下观”与整体主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为集体牺牲”成为理所当然。
丛林式政权循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造反、篡位被视为正当,只要能成功。
这使得列宁主义在中国落地时,不是改造传统,而是与传统专制互相加持,形成了更极端的权力文化。
3. 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遇列强侵略,民族自卑感与危机感强烈。中共利用这种氛围,把自己包装成”民族解放”的代表,把党的生存与民族生存捆绑在一起。
这种”救亡压倒启蒙”的逻辑,决定了中共文化从一开始就是斗争文化、动员文化、牺牲文化。它不以个体自由和理性启蒙为目标,而是以”民族生存”为最高价值,从而合法化了极端的集权和暴力。
三、中共文化的主要特征
1. 绝对的权力崇拜
中共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点,是权力神圣化。党组织、领导人、最高权力的意志被视为不可置疑的真理。这种文化不仅来自列宁主义”民主集中制”的纪律,更深受中国”君权神授”的传统影响。
2. 永恒的斗争心态
中共文化要求不断制造敌人:阶级敌人、国外敌人、党内敌人,甚至”自我批评”。没有敌人,文化就失去合法性。因此斗争成为生活常态,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社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3. 意识形态高于真相
在中共文化中,”正确”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以党的路线为依据。宣传机器、历史叙述、学术研究都必须服务于党的需要。这导致真理被制度化扭曲,语言成为权力工具。
4. 集体压倒个体
个人只是党机器中的螺丝钉。个人价值不在于自身,而在于是否能为党服务。家庭亲情、自由选择、个性发展,都必须让位于党组织的需要。
5. 实用主义与双重性
虽然口号高喊理想主义,但实际运作中,中共文化高度实用化,常常”说一套做一套”。这种文化塑造了普遍的虚伪、机会主义与犬儒主义。
四、中共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1. 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形态的嫁接
中国文化缺乏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清洗,传统专制基因极强。当列宁主义输入时,正好找到合适土壤,形成混合文化。
2. 长期战乱与权力合法性缺口
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政权更迭频繁,军阀混战,民众渴望秩序。中共通过高度组织化与斗争文化,提供了一种”秩序感”,从而获得合法性。
3. 经济落后与群众心理
广大农民在贫困中,缺乏个体自由意识,容易接受集体主义和斗争叙事。中共的文化模式能在基层快速动员。
4. 权力结构的自我强化
一旦党文化确立,制度本身会不断强化这种文化。通过教育、宣传、组织与惩罚,中共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文化,甚至超越了传统宗教。
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与延续
中共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又是对其的极端化:
传统皇权文化强调”君为臣纲”,而中共文化强调”党为一切”,范围更广;
传统强调”和为贵”,但中共强调”斗争”,更具破坏性;
传统虽专制,但保留一定民间文化空间,而中共文化要求全面控制。
因此,中共文化是传统专制文化与现代极权主义的结合体,比古代皇权更彻底,也比西方极权更隐蔽。
六、结语
中共文化的形成,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结构的必然。它来源于列宁主义的极权基因、中国传统专制文化的土壤,以及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这种文化不仅是中共政权的精神支柱,更深刻地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中共文化是一种高度封闭、排外、充满斗争的文化,它与现代文明的开放性、自由性和普世价值格格不入。理解它的形成原因,是认识今日中国困境的前提,也是思考中国未来出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