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立平坐看云起发表日期:2025.10.3来源:微信公众号“老孙荐读”

最近接连听到两件事情:

我的一位学生,前一段时间做留守儿童研究。最近她告诉我,我研究着研究着,突然发现留守儿童没有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外地找不到工作,都回家了。这样,留守儿童自然就不存在了。

还有一位朋友家的阿姨,前些天回了一趟农村,回来后这位阿姨感叹说,他们村的农民现在感觉生活压力挺大的,负担挺重的。很多农民家里的经济情况都不是很好。

听到这两件事,心情有点沉重。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也知道经济的情况不好,但接触的更多是做企业的朋友,至少是城里人,而农村的情况接触的不多。现在看,应当关心关心农村的情况了。

总的背景是,现在靠地吃饭,已经越来越没有可能。2025年的数据显示,小麦收购价每斤1.3元,玉米1.2元,与10年前几乎持平,而同期化肥价格上涨40%,柴油价格上涨60%,种子价格翻倍。河南的一位农民算账:一亩小麦总成本约1200元,亩产1000斤,收入1300元,净利仅100元,”连进城打工三天的工资都不如”。

种粮亏本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河南周口的一位种粮大户计算,亩产1100斤小麦,扣除地租、化肥、机械成本后,每亩净亏83元。

从表面看,种粮亏本的直接原因是农资价格持续攀升。全球化肥价格在2023年暴涨后,2025年国内尿素价格仍维持在2800元/吨高位。河北邯郸一位农民的账本显示:复合肥价格从2020年的120元/袋涨至180元/袋,农药每亩增加35元,柴油春灌用油成本翻倍。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追问下去,事情比这个复杂。即使没有农资价格的攀升,农民就能靠种地维持生计吗?答案是,也不太可能。

在本世纪的前十年,农民的生活曾经一度有明显改善。当时我到贵州去,农民反映最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农业税和其他一些收费取消了,二是新农合的推广使农民得到实惠,三是打工收入的增加。其中后者是更主要的因素。

资料显示,从 2005 年到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从1175 元增至2431 元,年均增长 15.7%,占总收入比重从 36.1% 提升至 40.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家庭翻新了房子,购买了家电,有的甚至购买了小汽车。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从 2005 年的 45.5% 降至 2010 年的 41.1%。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这些年农村状况改善的根本原因。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973万人,2025年接近3亿人。但在最近几年间,尤其是从2023年到2025年农民工失业返乡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受冲击最大的是建筑业和制造业,分别减少近1000万和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

在这当中,有些人回到家乡后,自己创业,而且从统计的人数看,规模还不小,但实际效果与表面数字有很大出入。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久经风浪的企业家们都很难挣钱,这些返乡创业者又会有多大空间?

关于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的原因,这里要多说几句。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很多的讨论了。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我就不说了。我在这里想特别强调下面这两点:

一是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萧条。我们都知道,住宿餐饮这样的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但在最近的几年中,这些服务行业的情况非常不乐观。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1—6月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表明,5135家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7%。尤其是住宿业的1613家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利润总额仅5980万元,降幅达92.9%,平均下来,上半年每家只赚了37000元。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农村务工人员就业机会的减少,就可以想象了。

二是自动化替代。现在,很多生产领域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被机器和智能设备所取代,特别是制造业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力被排挤被淘汰的现象与日俱增,而且将来还会更加严重。

农民工失业的直接影响是农民货币收入的减少。某劳务输出大省测算,该省100万农民工失岗返乡将直接造成农民人均减收70元;若全年不能再就业,将使全省农民人均减收430元。

img

这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要知道,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是显著高于城市的,而且呈现加速深化趋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3.81%,比城镇高出7.99 个百分点。这一结构性差异在 2025 年进一步扩大,农村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20%,空巢率高达62%,远超城市的 45%。

老龄化的加重,直接造成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问题。2025年,城镇职工月均养老金为3200元,而农民仅240元,差距达14倍。新农合医保报销比例仅50%-70%,且许多药品不在目录内。”攒了十年的养老钱,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第二,以地养老越来越不现实。首先是前面说的,种地不挣钱。其次是前面说过的,农村空巢率高达62%,远超城市的 45%,部分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比例高达70%,而且许多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失能率远高于城市。三是这些老年人年事已高,劳动能力越来越差。有数据显示,70%的农村70岁以上老人仍在务农。但再过几年呢?

除了老龄化之外,农民负担重的另一个因素是教育。 现在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让农村家庭读书成为最重的负担。有人计算,一般一个农村孩子的教育费用在5万元左右,基本是一个农民家庭两个劳动力5年以上的收入。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说,您别光说问题啊,有什么办法吗?

老实说,一个退休老头能有什么办法?写这篇文章也无非是呼吁这个问题应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因为首先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应当说,这些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有关专家也提出不少的政策建议。但基本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扭转。

所以我说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是思路的问题。

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张翼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000亿元,将基础养老金提升至500元/月。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建议将参与新农保的农民养老金标准提高至500元/月。 全国人大代表侯二河提议提取央企利润的5%设立”农民养老补偿基金”。

这些具体的建议在现实中是否可行,我不知道,但我想,这些建议体现了一个东西,我们的思路是应该有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