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思想坦克 2025 年 10 月 23 日

书名:《社群帝国那些人:权力、贪婪,及迷失的梦想》
作者:莎拉.温―威廉丝(Sarah Wynn-Williams)
出版社:大块文化
出版时间:2025年10月
图片来源:澳洲国防部 /Defence Australia
18红旗
对马克来说,实在很难想像一个脸书没有进驻中国的未来,毕竟中国已经拥有将近六亿五千万名上网人口了,比全美人口还多出两倍有余。
二○一四年大多数时间,他投注大量时间和精力想成功让脸书进驻中国,这趟出差的几个月前,他还寄了封电邮给他最亲近的那些顾问,解释箇中原由:
寄件者:马克.祖克柏
日期: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太平洋时区早上九点五十一分三十七秒
收件者:雪柔.桑德伯格、艾略特.施拉格、沃恩.史密斯(VaughanSmith)、凯文.史特罗姆
主旨:中国三年计画
我最近说过,我愿意每年去三趟中国,好更积极参与,以协助我们在该地上线营运,我同样也鼓励凯文和我一样更积极参与。你们之中有些人似乎对此颇为讶异,所以我想要在此提供一些脉络,有关我为什么认为现在是时候更认真看待这件事了。在我们连结全世界的使命之中,始终存在几个艰难的问题,我们老是说到头来一定会碰上的:连结那些用不起网路的人、在缺少上网基础设施的地方兴建卫星、连结那些封锁我们的国家,例如中国。我们已经在其他所有大问题上都达成了重大进展,清单上的最后一个问题呢,就是中国。
他在信中表示,假如脸书真想要在短期内进驻中国的话,那所有人都得马上开始孜孜矻矻处理这个问题才行。中国已经可以上IG了,所以我猜想,这就是为什么IG对马克来说,是个如此诱人的收购标的。
假如我们不这么做,那我们很有可能会走回头路,而我们旗下的所有服务呢,包括IG在内,也都会遭到封锁……我认为,我们应该将这视为一个三年计画,好让脸书完全在当地上线。在第一年,我们的目标可以设定在让重要的服务,比如IG,能继续运作,不会遭到封锁,我们也应该试着找个高阶中国主管来接掌我们在当地的销售部门。等到第三年结束,要是情况顺利,那我们应该已经打好关系,可以让脸书也在中国上线了。 (不过最棒的情况可能会是IG成了中国版的脸书,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脸书旗下的所有应用程式都大获成功了。)
他最后还提供了更多脉络作结,有关我们为什么非得马上这么做不可:
自始至终都需要连结中国,只不过总是有其他用来连结更多人口的大型计画要做。但现在,其他大型计画都已经完成了,所以,正是时候去好好建立这些关系,并让我们和中国成为合作伙伴了。
马克这封电邮里没提到的事,透露的资讯其实远比他写出来的还多。他只字未提在一个极权专制国家营运,其中牵涉的复杂道德和伦理。这个国家可是会监控自己的国民,还不允许言论自由耶。
此时是二○一四年七月,Google多年前便已撤出中国,并表示在人权异议份子的相关帐号遭到侵害后,他们「已不愿继续审查」自身的产品了,马克、雪柔、艾略特对此事也都心知肚明。雪柔跟艾略特当时都还在Google担任高阶主管,艾略特甚至还为Google的对中政策到国会去作证过,那件事情搞得很难看,他和一名Yahoo的主管被谴责和中国政府同流合污,「就算在科技和财务上你们是巨人,在道德上你们却只是侏儒。」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主席当时还这么形容Yahoo。
但在这一切之后,马克的电邮却没有提出半个问题,诸如「我们到底该不该在中国上线?」或者「我们该怎么处理绝对避无可避的种种道德困境?」毕竟,在马克眼中,中国就只是待办清单上的最后一项而已,是最后一个必须搞定的大型计画,就像他在玩什么《战国风云》(Risk)桌游,而他非得占领每一块领土才行。
我个人是不相信脸书能成功进驻中国啦。因为公司的使命,让世界变得更开放、也更紧密,和中国共产党想要的一切正好南辕北辙,尤其是在他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统治之下。我无法想像他们会允许我们进驻,而我也不想协助脸书去尝试,就我看来,唯一能进入中国的方法呢,就是和中共合作,并做出我们不应让步的种种妥协。我告诉过玛恩,我也觉得她应该懂,毕竟几乎所有和中国相关的事,都是她亲自负责的。
但与此同时呢,马克却在学中文。他跟大家说他每天都很认真在学,他还会和讲中文的员工一起混,以练习会话,最后,他还能以中文受访咧,就在教室的讲台上,台下坐满华人学生。相关影片真的超风趣的,他很放松,还会自嘲,整个人就很有趣,而当他第一次迸出他腔调非常糟糕的中文时,台下的学生也欢呼起来,并爆出掌声,「毕竟,我也是需要练习一下的嘛。」他告诉他们,全场于是爆笑起来,「我老婆就是华人。」更多笑声和掌声,「我们会和她阿嬷讲中文。」影片上传到YouTube之后,有很多人都留言说他这样更有人性了,他似乎更像个人类、更酷、也更放松,他讲中文的时候,比他一辈子讲的英文都还更有人性。
长久以来,都是玛恩在负责领导中国相关的政策工作,日常事务则是由亚洲的商务团队在管理。然而,在我二○一四年初请育婴假期间,脸书却宣布中国团队将由新主管带领,而比起引入某个有相关经验的人,他们竟然直接从公司的企业发展团队将沃恩.史密斯给调了过来。他先前是在eBay工作,来到脸书之后则是一直在负责手机相关的合作伙伴业务。此举是脸书一贯的作风,比较偏好内部人士而非外部人士,重视商业经验也胜过政策专长,在这个案例中,则是不在乎中国相关的专长啦,而这在我看来,也跟起肖无异。出于巧合,沃恩刚好也是纽西兰人,他上的是我妈任教的中学,我弟也是校友,加上他还是在我的家乡基督城念大学的。
沃恩是个友善又热情的人,说话很快,步伐也似乎总让人觉得精力充沛,我满喜欢他的,也很难不喜欢他的啦。他也很精壮,也许是因为他会去骑脚踏车、滑水,还有在闲暇时间去从事其他运动嗜好吧。他实在也是满神秘的,竟然好像拥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去追求这一切,不像他的美国同事,他们似乎根本就没时间休闲放松。而他的友善,也由沙色的头发、蓝眼及颇重的纽西兰腔衬托,有好几个人告诉过我(毕竟我是除了沃恩之外,他们认识的唯一纽西兰人),说什么沃恩坚持要「给他们看他的简报(deck)」,而纽西兰腔的e会发成i,害这听起来非常情色,而非只是看看投影片而已。哈维听到这个提议时,很显然也回答说,「不要,老兄,才不要!我才不想看那鬼东西啦。」不过沃恩就是那种会对此一笑置之的人,所以这样的误会算是他的特色,而非缺点,且他似乎也对所有的社会性死亡免疫,整个人还散发着某种运动员更衣室里的愉快友善氛围,闪闪发亮着。
沃恩也常邀人去他在帕罗奥图(PaloAlto)的豪宅玩,他面容姣好的家人会和形形色色的脸书员工在户外的火坑或泳池畔融洽相处、毫无违和,端看当时是什么季节。因此,沃恩呈现的形象就是个拥有自己想要一切的男人,而我也没有半点理由怀疑这点啦。
沃恩的行事方式跟我还有政策团队的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他决定用他的高尔夫俱乐部打入中国市场,会寄更新来说他今天又和谁打球了,还有这如何能带来机会,可以让他认识重要的政府官员。至于实际的工作呢,包括准备简报、追踪法规、分析政治趋势发展等,他则是会交给实习生,或是那个替他工作的女生。
有时候,沃恩似乎也会对重要的事情视若无睹。比如说他竟然把马克的造访时间安排在当年人大的第四会期,这可说是中国的高阶官员一年内最忙的一周,他们理应都要去参加中共的主要政策制定会议才对。而沃恩则好像在出发前才惊觉,再过一两个礼拜人大就要开会了耶。
沃恩还在适应这个新角色,而在马克寄出他的中国电邮几天之后,我们就得知目前还在中国上线营运的IG,有可能会遭到封锁。事实上呢,还有谣言说,中国人可能会更进一步,把IG从中国的苹果和Android应用程式商店一并移除。
我们的服务将会遭到封锁,这突来的威胁也在这相当不巧的时机,凸显了脸书根本无法掌握自身在中国的命运。中国政府在宣布此事之前,根本就没有直接联络过我们,我们也无力阻止封锁,甚或得知封锁的确切时间。
其他人全都乱成一团,而刚打完十八洞回来的沃恩,竟然是唯一对此耸耸肩不以为意的人。
「也太衰小了吧,中国先前有好一阵子一直都是IG使用者成长最快的国家耶,且要是这样的发展轨迹持续,他们本来会在二○一五年超越美国,成为我们使用者人数第一名的国家的。」
相较之下呢,他把心力放在设立脸书的中国实体办公室上,并寻求建立伙伴关系,以协助脸书进驻中国。他瞄准的是创投公司红杉资本(Sequoia)、私募股权大佬苏世民(StephenSchwarzman)、中国的资讯科技公司宽带资本等,反正只要是能让脸书顺利进驻中国的都行。
★
我依旧搞不懂他的策略是啥。直到有封低阶职员的电邮不小心副本给我,我才一窥了他们团队对香港和中国的看法。内容是在讨论另一封信件,有关脸书对香港的隐私权专员做出的承诺,其中回应了当地脸书使用者隐私的问题:
更新:罗伯和我跟沃恩还有中国团队那边的郑昨天谈过了,他们点出了一个潜在的复杂状况,在我们和中国政府协商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浮现。即为了交换在中国上线营运,脸书将会允许中国政府存取中国的使用者数据,包括香港使用者的数据在内。
脸书竟然要允许中国政府存取中国使用者的数据,包括香港使用者在内,以交换进驻中国?这不可能是真的吧。这属于那种疯狂的主意,其他地区的脸书办公室也总是会提出,不过我和玛恩都会在事情变得太夸张之前就打回票。眼前的提议,肯定会违反脸书在二○一二年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达成的合意令 ,以及二○一一年时和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达成的协议,因而无疑是资浅职员的手笔,他们还没上呈给脸书实际在做决定的人详细审视过。这实在是太超过了,所以我很笃定不会有任何风险,这是不可能在近期内成真的,甚至永远都不会。我便无视了这回事,即便电邮中的下一行就确切解释了脸书该怎么达成:
中国的新使用者将会同意反映了此举的修正版数据使用政策/权责声明,但我们得重新拟定香港使用者的服务条款才行。
翻译年糕:中国的新使用者在注册脸书时,需要同意的是新版的数据使用政策,其中将表明中国政府有权存取他们的数据;而香港现有使用者则会被迫接受新版的服务条款(脸书和其使用者签订的契约),其中同样包含上述规定。
但话又说回来,这我可不买单。因为听起来实在太不可置信了,公司竟然想将香港使用者的数据当成谈判的筹码,好让脸书进驻中国,接着再强迫香港使用者接受新版的服务条款,否则就没办法再继续上脸书了。我认为电邮中提到的这些人,他们只是美国的隐私权专家,且也没有特别高层,应该就是搞错了而已,因为这是一定的吧,脸书绝不可能拿香港使用者的数据去当筹码,当作交易的一部分,就为了进驻中国?
之后,才过没几个月,我就会得知,我错了,大错特错……因为这正是中国专案的负责人脑中想像事态将演变的方向。不过这点先容我稍后再提。
★
与此同时呢,我们其他人则试图要弄懂为什么中国威胁要封锁IG,为什么现在要做出这么有侵略性的举动?我们虽无法百分之百肯定,却猜测应该是因为IG在香港的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上万名民主派人士在雨伞革命中走上街头,而IG正是他们偏好的方式之一,用来组织和传播讯息,部分便是因为IG在中国本土并没有遭到封锁。中国异议人士艾未未便在上头发了张自拍照,他抓着自己的腿,并当成步枪那样子瞄准,这马上成了个迷因,香港抗议人士也摆出同样的姿势拍照,并发在IG上,以象征他们自身的诉求,同时加上各种主要的抗议#标签。
IG有可能被封锁这件事背后的另一个潜在原因,是因为在稍早之前,二○一四年三月的香港选举中,脸书又推出了大声公,鼓励大家出门去投票。中国明确表示脸书不该这么做,或采取任何措施促进民主参与,公司内部也将这视为一次过错,是政策团队失职,我之所以逃过一劫没有遭到波及,完全只是因为我当时请育婴假不在而已。
随着香港的抗争在夏天那几个月越演越烈,中国也在九月兑现他们的威胁,IG在那边彻底遭到封锁。而沃恩原先愉快的、更新进展的电邮也开始换上没那么乐观的语气,球局少了,人也更郁卒了。
因此,在这趟中国行之前,我们得先搞懂马克和沃恩对于香港的雨伞革命到底会发表什么看法,包括公开及私下都是。而沃恩竟然在某封电邮中建议:
「我的看法是,这是个好机会,可以聊聊法治原则,并赞扬港府。」
换句话说,就是要藉由鹦鹉学舌地附和中共,说他们是在维持法治,并支持中国暴力镇压抗争;至于赞扬港府,意思则是要吹捧北京当局在那座岛上的傀儡政权,而他们也支持镇压。
我真的是大惊失色,其他所有人似乎也都是如此。黛比马上寄了封电邮回去反击沃恩建议的谈话要点,她是这么开头的:
我认为,只有技巧非常娴熟的人,才有办法妥善处理好这件事。
这真的是很令人傻眼,再来是:
我觉得我们应该说些四平八稳的场面话
我才不想讲什么法治原则
「如同世界各地的所有人,我们正密切关注香港的一连串事件,以及香港人民和平示威的后续发展。」
也许是担心沃恩听不懂黛比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吧,艾略特这时也插话:
黛比的看法在此百分之百正确。
沃恩,你得知道所谓的「尊重法治原则」,在解释及替政府的行为辩护开脱上,效力有限。对许多有在关注人权议题和国际法的人来说,国际法的基础就是在拒斥所谓的纽伦堡大审辩护逻辑,也就是纳粹宣称他们「只不过是听命行事罢了」,毕竟他们也是在尊重纳粹帝国的法律和政策啊。
但沃恩就只是感谢艾略特「清楚阐释了背景」而已,我分不出来他是厚脸皮还是真心的,反正就是没办法阻止这个人去打他的小白球就对了。
无论如何,我认为当你还得费心跟中国业务的负责人解释纽伦堡大审时,其实就代表着红旗警告了。
作者为前纽西兰外交官暨国际律师,毛遂自荐进入脸书工作,最终成为全球公共政策总监,离职后,仍致力于科技政策领域,包括人工智慧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