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 27 3 月, 2022 嘉文精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ID l xzsdliqiang 文 l 先知书店 什么是文明?这个概念充满了争议。《牛津词典》对“文明”的定义是——“指社会高度发达、有组织的一种状态”。 但是,怎样的社会状态才算得上“发达、有组织”呢? 这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 长期以来,很多人在谈及“文明”一词时,总是冠以“古代”或“现代”,“东方”或“西方”等前缀,希望以此论述文明的“分野”。 令人尴尬的现实是,即便踏入现代文明,几百年来的历史依然一直充斥血腥、强制和奴役,于是这类“文明”和野蛮总是相互交织、难分彼此。 与此相反,在欧洲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却出现了大量的自由城邦,那里的私有财产、司法权威都得到充分的尊重,人们的潜能得到超乎想象的发挥,某些天才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如此看来,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并不总是阶段进化的,而是有着某些贯穿始终的、全人类共有的要素。 有两点是毋庸置疑的:文明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世界没有文明。文明与野蛮,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后果。 文明社会的暴力浓度低 自有文字记录以来,人类社会的暴力浓度总是越来越低。 几千年来,人类的对同类的残杀越来越少,这是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最重要的标志。 人类活得越来越好,这首先得益于越来越安全,战争和暴力,是影响人类安全感的第一大原因。 例如,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废除了寡妇殉葬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体制就比印度文明得多 再比如,在某些地区,人们会将出轨的女性用石头砸死;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仍然保留着对未成年女子行割礼的习俗,这种仪式通常是强制的,并且通常没有麻醉和消毒……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行为。 欧陆启蒙运动的领袖们曾认为,当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插遍欧洲时,野蛮和暴力就会永久消失。 正如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赵林所说,启蒙运动本身就酿造了野蛮和暴力——当法国大革命的群众高举着正义的大旗,并相信自己的行为是唯一的正义时,这种激进主义必然会造成文明的失守,并导致更大范围的野蛮。 他认为,野蛮和暴力本身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文明可以让人尽量少地使用它,甚至有一天不需要再使用它,但绝无可能消灭它。 可以说,即便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野蛮也并没有消失,我们还将在各种社会新闻中看到它的踪迹。 而对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如何防范他人的野蛮以及如何克制自身的野蛮,前者决定了我们的安全感,后者决定了我们的道德感,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必不可少的修炼。 文明社会有稳固的财产权, 并且边界明确。 米塞斯说,自由的含义如果只能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私有财产。 私产是人类特有的概念。 在动物世界中,两只蚂蚁争夺一块面包、猎豹和鬣狗争夺一块肉,遵循的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而在人类社会,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因为财产不受侵犯,是人类获得其它自由的根基。 当人人都拥有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市场交换和分工协作才成为可能,人类才能告别残酷的丛林法则。 而产权边界越清晰的制度,越能鼓励人们诚实守信。可以说,私有财产受公平保护的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历史教科书曾告诉我们,英国之所以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是因为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这塑造了它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这个国家最信奉什么观念。 他认为,英国即便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因为他们对私有财产尊重的深入骨髓,连国王都知道,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私自踏入百姓的房门。 于是有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英国谚语: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拉美差不多与北美同时期取得独立,但由于没有像美国那样继承英国的财产权制度,因此至今处于贫困、动荡的深渊。 而赵林更进一步指出,由托马斯·莫尔生发出来的乌托邦主义,曾经在欧洲的启蒙时期大为流行,乌托邦主义者们有一种共同的社会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私有产权和种种罪恶现象的平等社会,这种思潮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穷人对富人仇恨,20世纪多场大灾难的思想根源,也大多和乌托邦主义有关。 虽然休谟、柏克、阿克顿、托克维尔、孟德斯鸠、哈耶克等等思想巨人,早已论证了财产权对自由的重要,但乌托邦主义的魅力实在过于巨大,它至今还盘桓在那些自诩上帝的政客和想要”打土豪,分田地”的人心中。 如果用是否彻底尊重他人私人财产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文明,那么当今中国,有多少人能称之为合格? 文明社会开放、协作程度高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议兵篇》中言:“ 民齐者强。” 所谓民齐,就是指民众之间的团结协作。 在生物界,动物虽然也能协作,但是协作程度远远不如发明了市场的人类。人类依仗市场交换,分工已经高度职业化。 近代以来的全球化,更是让人类的协作程度达到空前,全人类的财富总量和生活水平,都呈加速度增长。 例如,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侵略中原,抢劫、杀戮,甚至还吃人肉。这些残暴血腥的行为,与中原汉族相比,当然就是野蛮。 后来,一些部落受中原人的影响,逐渐懂得与汉人做生意,用畜牧产品交换茶叶、铁器,这就是一种野蛮向文明的开化。 而那些坚持封闭自己的种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在一篇论及文明发展的文章中,赵林将文明之间的迁徙、融合,看作一种更高维度的分工协作,比如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的融合,最终缔造出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罗马帝国。 这几年反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回潮,亚非拉多个国家涌现了一批民族主义者,认为关闭国门更有利于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中,保护自身利益。 对此,赵林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就在于唐朝确立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一直到晚清时才落入“闭关锁国”的陷阱,以至于衰落。 虽然当今中国改开成绩瞩目,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有质的提高,但守旧顽固的声音依然存在,甚至不乏呼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声音,那些高喊“三免”的人士,便是其中极具蛊惑性的一种。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在各种杂音中,与中国这个古老文明、新兴大国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不被时代所抛弃,这是一个切身相关的问题。 文明社会普遍遵守契约 契约精神一词虽来自欧洲,但其精神内核,中国古代圣贤也已详细阐发过。 墨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 意思是说,诚信,是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韩非子也说,小信诚,则大信立。说明契约精神并非欧洲人独有,这是东西方都普遍认可的文明价值。 人类是有记忆和预见性的生物,当他积累了足够多的博弈经验以后,迟早会明白一个道理: 依靠无休止的相互残杀,永远无法走出囚徒困境,斩草除根也无法带来长治久安。唯有切实建立共同的底线、责任明确的契约,才是维护安全感的最佳方式。 尤瓦尔·赫拉利说,正是这种强大的“共同想象”,使人类跳出动物的范畴、成为万物之灵。 比如货币信用,它纯粹基于想象,但正是这种共同想象保证了它的价值,使人类的市场交换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凡是金融市场开放发达的地方,就一定是文明程度高的地方。 今天的市场经济,让那些持续保持守信的人,在多次博弈的环境中一定是获利最多的,因为这样会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但是,作为一种人类内在的价值观念,契约精神并非来自市场经济下的工具理性,而是来自超然的非理性。 赵林指出,欧洲人的契约精神其实来自上帝,信徒与上帝之间订立了神圣的契约——不可作恶只可行善,因此当人与人之间互相作出承诺后,这契约也始终受到上帝的“看护”。 而对于高度世俗化的国家来说,诚信更多是作为一种世俗价值,它的践行与否,高度依赖人的道德水准和社会惩罚机制。 道德始终是少数人对自己的要求,而社会惩罚机制往往来得太迟而缺少威慑力,因此保持长期诚信的人始终是少数人。 只有当一个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认可诚信的价值,对自己的承诺有羞耻心,这个社会才可以说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文明社会遵循法治, 法律保护所有人的自由。 在一个文明的国家,唯一的国王应该是法律。 任何事物都严格遵循法治原则,任何人和组织都必须受到法律制约。由于契约的普遍建立,文明社会产生了宪法契约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在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分权制衡对公权有充分的约束,这使人们获得了长久的安全感、言论自由和创造幸福生活的自由……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宪法保障,没有普遍性的、体制性的任意刑罚(饥饿、剥夺睡眠、刑讯逼供等)。 即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必须经由严格的司法程序方可定罪受罚。 而在一个野蛮的社会,程序正义时常遭受践踏。很多昭彰的罪行,甚至就是以法律的名义进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契约精神是文明的基石,法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一座大厦,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越高,保护人民的权利越充分,这个国家就越是稳定繁荣。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倘若一个公民可以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那就没有自由可言了,因为,其他人同样也有这个权利。 在一部论及基督教的文章中,赵林指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而人之所以能够遵行律法,是因为上帝已经将这些道德法则作为一种内在的“理性之光”赋予了人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文明社会具有普遍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自私是生物的天性,是生存和繁衍的依据,但是人类有同情心,并且,与自己相似度越高的事物,越能唤起我们的同情心。 例如,我们最关心的依次是:自己、亲友、同类、动物、植物…… 个人选择越多的社会,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当一个社会的规则容许人们“自私自利”,鼓励人们互惠互利时,人们反而会自发地同情弱者,处处为弱者着想。 因为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普遍的状态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活得足够好,并且有余力帮助弱小,将同情心扩大到陌生人、动物乃至一切生物的范围。 如果一个社会里最弱小的存在也可以活得尊严、幸福,那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相反,如果总是停留在马斯洛所说的“最低层次需求”——人们为了满足最低水平的食欲、性欲和安全感需求,就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 身在这样的社会,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动机追求更高尚的目标,美德和生活品质都将成为稀缺品。 文明社会不是空中楼阁,也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她是由每一个热爱自由,渴望自己和子孙后代拥抱文明的个体建成的。——先有文明人,后有文明社会。国外学者研究得出“文明人的七个特征”: 1、对自由、平等、守信的认知和坚守。 2、对善恶正邪的分辨力,与对真理追求的自觉性。 3、对正义与公正的自觉维护冲动与行动。 4、对知识的渴望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5、对同类或同胞的善意。 6、对邪恶的鞭挞与抗拒。 7、对弱势的同情或扶助。 最深刻的问题, 却被最肤浅地表达着。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西方是最先走入现代文明的地区,因此中国人看现代文明,往往更习惯读西方人写的书。 从了解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说,这本无可厚非,但无论是洞悉中国与世界的走向,还是自身转型向何处去的等等历史大哉问,更重要的都是要带着中国特有的问题意识去看现代文明,因为这样的视角才和中国人切身相关。 在国外众多研究现代文明的学者中,武汉大学哲学教授的研究视角别具一格,他带着中国学者特有的问题意识,抓取了现代文明中最关键的三条线索,让读者得以在中国语境下,一窥现代文明的核心。 为此,维罗听涛携手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赵林老师签名作品“现代文明三部曲”,这非一套面面俱到的通史,但幸好不是。赵林老师一上来就抓住了现代文明中的三个核心问题——既有宏大的全局,又能看到现代文明中种种生动的细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依次铺展开来。 赵林老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更被称为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之首,关于他,有一句话曾在武大广为流传,“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等于没上过武大”。因为,再艰深的问题,在他笔下也能深入浅出,变得生动有趣。 嘉文精选 PrevPrevious不能交给别人的三项基本权利:生命、财产、自由 Next林保华: 从俄中看共产党股市骗局重重,应该趋吉避凶Next 标签三中全会 中共 中国 中国经济 中美 中美关系 习近平 人权 余英时 六四 共产党 关税 刘晓波 历史 台湾 基督徒 川普 恒大 恶人榜 房地产 拜登 政治 文革 新疆 普京 李克强 林保华 林彪 毛泽东 民主 民企 民族主义 特朗普 白纸运动 红卫兵 经济 维权人士 美国 胡耀邦 苏晓康 西藏 赵紫阳 达赖喇嘛 邓小平 香港 Search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胡政之的「文人办报」:先是报人,再是文人(附《民国那些人》试读 |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吴洪森:美国校园为何成为左派集结地? 高瑜:“九一三”感怀 中国年轻人为何怀念“经济上行期的美” 特朗普与习近平将于周五通话敲定TikTok协议 特朗普把中国、印度等23个国家指定为主要毒品过境国或生产国 中国公布8月统计数据 经济持续疲软 张又普:沉默的天空 苏晓康:弯道超车 特朗普:美中贸易谈判在马德里“进展顺利”,TikTok协议已达成 美国:中国故意歪曲二战时期文件,这些文件并未决定台湾最终政治地位 林彪出逃前的最后乞求 一封致毛泽东的未发之信 血旗下的毛式荒诞剧“世界级奇观” 林彪坠机前 周恩来:请放心 飞机有我们的人 “娃小宗”要来了,“娃哈哈”要走了? 李承鹏:跳舞的妈妈 海外文摘 >>> Charlie Kirk 之死,对美国的影响 他们为什么要杀死查理·柯克!“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万斯副总统在X上发长文悼念查理·科克 从911到查理·柯克之死,美国正打响另一场反恐战争 美国英雄的B面:武装手段浪漫化与政治暴力的传承 查理.柯克,用他的生命诠释了常识和逻辑 在悲伤之中:悼查理·柯克 查理·柯克 – 美国保守主义的麻辣烫,基督信仰的殉道者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四: 拯救王炳章活动 东归的蛟龙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三:被中共绑架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二:政治活動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一:中国之春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胡平: 贺“坐牢王”秦永敏七十华诞 不明白播客:谁是“编程随想”? 著名人权活动家郭飞雄被当局以“煽颠罪”再遭重判八年 嘉文精选 >>> 高瑜:“九一三”感怀 张又普:沉默的天空 苏晓康:弯道超车 苏暁康:刘宾雁——非自愿的流亡 郭罗基:为什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舒云:“九·一三事件”十大谜团 九一三:真相探识与民间启蒙 丁凯文:“九一三林彪出走事件”研究述评 《五七一工程纪要》是文革构陷的顶峰之作 鲍彤谈林彪 苏晓康:「第二种忠诚」与「大中国意识」 杨纯华 | 革命的幻象:中国当代领袖崇拜的政治工程化分析 分类 嘉文精选 (5,717) 中国 (365) 中国404 (2,709) 中国人权律师团 (375) 中国新闻 (1,322) 中美 (1,243) 专栏 (1,195) 专栏作家 (7) 专案组·恶人榜 (102) 严家祺 (7) 光传媒直播 (9) 光传媒精选 (158) 光明大讲堂 (536) 光明论坛 (56) 光播台 (11) 公民抗争 (2) 国际新闻 (63) 今日人物 (920) 今日要闻 (1) 宗教∙基督教 (831) 安娜专栏 (18) 冯崇义 (4) 口述史 ·回忆录 (1,079) 史林论坛 (3) 争鸣 (594) 人物 (978) 历史∙中共党史 (7,296) 历史人物 (289) 新疆.西藏 (1,642) 时评 (2,334) 招聘启事 (2) 拆墙运动 (26) 教会新闻 (44) 民主人权 (1,192) 民企观察 (396) 思想 (41) 本网评论 (119) 李南央 (28) 海外文摘 (1,346) 海外民运 (152) 独家资讯 (229) 田牧 (3) 界立建 (2) 王安娜 (11) 英豪榜 (16) 苏晓康 (363) 蔡慎坤 (45) 高瑜 (19) 金钟 (13) 量子跃迁 (24) 首发 (1,371) 辩论 (207) 辩论公告 (35) 音视频 (349) 音频 (2) Featured (2) Youtube节目资讯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