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4 05:30

本文取自张荣丰着「无烟硝的战场」

张荣丰/前国安会副秘书长

已故中共总政联络部长叶选宁(化名岳枫)曾送一条幅给笔者,内容是引明人周在的七言绝句「闺怨」︰「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后面还特别题︰「戊寅春有感于两岸事而录」。 (作者提供)

由于工作的关系,九○年代和国际人士有较多的业务往来。这些人士有的是对手,有的是盟友,还有一些则是敌是友扑朔迷离。

早在一九八八年我服务于中华经济研究院时,就曾前往中国珠江三角洲、温州、杭州…等地作田野调查。当时出面邀请者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的费孝通先生,他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家。在中国调研期间,从落地开始,每晚大小宴会不断,且都是当地著名的餐厅,诸如︰北京的仿膳、全聚德,杭州楼外楼…等。热情款待与觥筹交错,是我对中国交往的初步印象。

往后伴随工作以及和中国交手经验的累积,逐渐认清利用美食与热情款待作为谈判节奏的调节,与缓和谈判桌上尖锐对话,是中国谈判的重要风格之一。

中共善用隐晦幽微语言

中共虽是坚定的马、列、毛的信仰者,但也继承并善用传统中国天朝礼仪文化,当外国的谈判代表抵达北京,看到夕阳下巍峨的紫禁城、蜿蜒于山巅的长城,吃着美味的烤鸭,喝着香醇的茅台,很少人不对这个历史悠久且带着几分神秘的国度肃然起敬。初次接触中国的谈判官员,常会对于渠等情报的灵通感到惊讶,其实从对手入境中国开始,每场宴饮餐桌上的谈话,都经汇总、分析、综合后上呈作为最后谈判桌上的参考。

所有谈判的内行人都知道,双方进入谈判细节前,如何设定有利己方的议题,是决定一场谈判胜负的关键所在。中共常将有利的议题,用一种隐晦、概括式的语言包装成为谈判的「原则」,再利用各种饮宴、参观、馈赠…等热情的款待,让对手卸除心防,接受其所提出的谈判原则。例如︰对台湾的「一个中国」、「九二共识」,与柯林顿政府谈判加入WTO的「入世三原则」…等。这些「原则」事实上都是有利于中共谈判的议题,最后都成为谈判桌上制约对手的重要杠杆。

中国常善用传统的朝贡精神,来拉拢对手谈判代表,将对手阵营分化成「老朋友」与「顽固份子」。然后再对「老朋友」施压,甚至情绪勒索。

此外,中共当局针对喜欢附会风雅、位阶较高或出身知识份子的对手,也经常运用传统中国的诗辞,隐约幽微意在言外的表达其意图。

一九八二年七月廿四日廖承志给蒋经国总统的公开信,就引用了鲁迅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另外江泽民曾在接见台湾工商团体代表时,则引用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故中共总政联络部长叶选宁(化名岳枫)擅长书法,曾送一条幅给笔者,内容是引明人周在的七言绝句「闺怨」︰「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后面还特别题︰「戊寅春有感于两岸事而录」。

多年来和中国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接待单位如何热情款待,接见的领导层级再高,引用的诗词多么感人,都必须记住︰「中共的组织纪律,超越所有的个人交情」。其实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金科玉律,中国古代就知道和对手交往必须遵守「大夫无私交」的道理。

美式风格坦率明快

做为李总统的幕僚,九○年代也有很多机会和美国以及日本的政治人物往来,相较于中国对重要议题,时机不成熟之前不轻易表态、摊牌。美国的对手在谈判桌上的表现要坦率许多,记得在一次讨论美日安保条约对台湾的意义时,一位迄今仍在拜登政府担任重要职位的美方官员,直率的说︰「台湾的朋友要认清楚,就美国而言对台湾安全最重要是台湾关系法,这是美国的法律,相当于圣经。至于你们关心的美日安保条约,就如一本平装的廉价小说!」。此外美国的朋友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方提出的解释或说法通常不太感兴趣,有时他们会说︰「I Don’t Care!」;他们更感兴趣的是︰「What’s the Next?」。

此外美方的谈判对手相当重视效率,会议的节奏相当明快。会后双方也很少有聚餐或宴会,甚至中午会议如果还在进行,也是准备一些三明治、生菜沙拉之类的简餐。有时也会有工作早餐,菜色都相当简单。无论会议的地点在美国或第三地,会议一结束美方的朋友就收拾行李,匆匆赶搭飞机或火车回华府。

和美方打交道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对勇于表达立场的对手,如果理由充分且基于自己国家利益,即便拒绝美方的提议,他们也会表示尊重,而不致感到不快,会后甚至不吝表达赞赏。二○○一年我们国安团队,在美国谈判。美方事后不但称许我们深知自己国家利益所在,而且目标明确、策略清晰而勇于争取国家最大的利益。某位官员甚至说过去和台湾许多官员交手,印象是「Taiwan Naver Say No to The US,It is very Unhealthy!」。

此外和美方谈判,最重要是必须掌握谈判的基本逻辑,也就是善于用「自己认知价值低但却是对方认知价值高」的项目,来交换「对方认知价值低但却是我方认知价值高」的项目。

二○○二年一月廿一日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及国际组织,在东京召开阿富汗战后重建的国际会议,很遗憾的是台湾被排除在外。但在会议召开前一天,我驻日的罗福全代表,受美国驻日大使之托,希望我们协助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卡赛(Hamid Karzai)一行十二人,在阿布达比登上华航飞往东京的航班。当时罗代表从东京打电话到国安会求援,严格的说这并不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但我们充分把握了前述谈判的基本逻辑,最后以此换取台湾得以派出五名代表与会,事后并赢得美国亚太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的公开赞扬。

台日对话进入本音层次

一九七二年尼克森访问中国后,日本也觉得要跟上脚步。当时日本执政当局认为台湾,甚至南韩都将像越南逐渐沦亡,最终被共党国家并吞。在这样的认知下,台日关系常停留在日本人所谓的「建前(tatemae)」层次,私下常戏称为「玄关外交」或「挨拶(aisatsu)(打招呼)外交」。

但没想到台湾廿年来却奇迹式的站稳了脚跟,同时还在民主化方面开花结果。而随着一九九六年台海飞弹危机的发生,日本更警觉到台湾海巷(sea-lane),事关日本生命线安危。面对民主台湾,以及台湾海峡的状况,日本势必要有一套对台湾的新策略。同时随着台湾民主化后,民间力量的解放,过去台日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又重新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总统主政的九○年代,台日间对话已逐渐能进入「本音(honne)」的层次。

我们有次到东京,参加一个美、日、台三方高阶的战略性对话。日方代表会后觉得有必要再对李总统,进一步阐述会议的精神和建言,乃亲自草拟一封信,要我们带回台湾呈给李总统。做为幕僚,我认真研读这封总统交下的信。信中虽一再谦逊的表示︰「我再利用这封信提供助言,是因为这是极为重大之事」、「我好像超越立场向您陈述…」、「我充分了解这样写信给您,是逾越分寸。今天我不拘泥这些,是因此事重大,所以还请包涵。此外美国A君也对此事深刻关切,要我转达他的意见和我一致 」。经仔细分析其内容,不但用语谦逊、诚恳而且具建设性,令人感动。

另外一九九六年在中共解放军飞弹威胁下,李总统以五十四%得票率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民选总统,日本朋友送给李总统一顶日本古代武士的头盔,并以日本古语「胜者尤须系盔绪」相赠,意义十分深远。

如果双方国家利益一致,能够进入本音层次的对话,将能深深感受到日本是一个有礼、体贴,有内涵而细腻的民族。

总结九○年代个人的国际工作心得是—无论是敌是友,和国际人士的交手,国家利益是最核心的考量,而文化因素则决定双方交往的风格与形式。

注︰本文取自张荣丰着「无烟硝的战场」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