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二舅”的鸡汤滋润了观众心灵,却遮蔽了历史的苦难 29 7 月, 2022 嘉文精选 Original 中图网燕京书评 燕京书评 2022-07-28 16:30 Posted on 北京 作者︱张弘 “二舅”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并且安之若素。但是,拍摄者作为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并且教过历史,却仅仅停留于“鼓励”,却显示出思考的缺陷和不足。本片可以作为可口的心灵鸡汤,却无法转化为改变现状,制止酿就普遍性悲剧的力量。拍摄者可以借“二舅”来收割流量,却无法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被周劼这样的人压制和欺凌。拍摄者讲述二舅,以抽空历史背景的方式精心选择素材,来提供 “正能量”;用一种历经沧桑的豁达,通过“比苦”来消解现实中的问题,实际只是精神上的自我和解——类似阿Q的精神胜利法。 “二舅”和姥姥。 作为一个在湖北农村出生长大,有着近30年农村生活经验之后北漂的人,第一次观看“二舅”时,它很容易引发了我的情感共鸣;第二次观看时,就没有什么感觉了;第三次观看时,则是感到了拍摄者的做作和刻意。 一定程度上,“二舅”具有中国人身上的良好品质:勤劳、坚韧,在任何情况下都自强不息;另一方面,纪录片的拍摄者采取的叙事方式和叙述策略,让众多中国人历经的苦难被遮蔽——尽管拍摄者是教历史的,但此片并没有上升到历史的高度,而只是沦为一锅抚慰人心的心灵鸡汤。 ▌“二舅”身上,体现了平凡人的伟大 首先我必须承认,这部片子确实有打动我的地方。 一个因为医疗故障而身陷残疾的聪颖少年,无师自通学会了木匠手艺,养活自己,帮助家人,资助养女买房,后来还学会了各种其他的技艺,帮助村里人维修各种机器,六十多岁还照顾88岁的母亲……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二舅”在道德和伦理上都无可挑剔,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二舅总有办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坚强面对自己遭遇的难题,并且逐一解决。大集体时代,他通过做木工养活自己,两个妹妹出嫁,他用一双巧手做出在但是看来是“豪华”的家具,为妹妹争得了体面。 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种种不公平。这意味着,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都会出现类似“二舅”这样的人。无疑,“二舅”这样道德伦理高尚,品格高贵的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年代都值得人们敬佩。 而他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生活的勇气,永远会鼓舞那些处于困境或平凡生活中的人们。“二舅”能够刷屏,能够治愈拍摄者的精神内耗,原因也正在这里。 ▌二舅究竟哪一年出生? 目前,已经有多名观众通过片子的细节来质疑真假。看过片子之后,我愿意相信,片子中的内容大致真实。在农村,类似“二舅”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但是,作者说片子里“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我却有点异议——至少,在二舅的年龄上,片子中两处的说法就自相矛盾。 片子里面先说,66岁的二舅拉着88岁的姥姥干木工活,即便这是今年的事,按照今年66岁计算,二舅应该出生于1956年;但片子的另一处又说,1977年恢复高考,二舅正好十八九岁,那么,二舅应该出生于1959年或1958年。 我指出这一破绽之后有人回应说,有的地方虚岁是比实际年龄大两岁。我姑且接受这一解释,但是,在同一部片子或同一部作品中,要么就是统一使用虚岁,要么就是统一使用实岁,如果虚岁和实岁都使用,则必须交代清楚。 但是,这部片子并没有交代。 作为一个长期做过记者的创作者,我愿意把年龄上的自相矛盾理解为拍摄者的不严谨,这一点小瑕疵不影响片子的真实性——但是,它和我将要说到的历史相关。 ▌被抽空的历史背景 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二舅”的个人史,它讲述了“二舅”人生中的种种悲惨际遇,因此引发了很多农村出生观众的共情——但是,拍摄者却刻意抽空了历史背景。 虽然片子中“二舅”的年龄不够准确,但大致可以推算出,“二舅”出生于1956-1959年之间。无论是这四年中的哪一年出生,“二舅”都要经历1959-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 根据权威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第二卷下册563页披露:“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都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注意,这只是1960年一年的数据。 如果“二舅”是河北人(网上披露),那么,他或许受益当时的河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家口市委第一书记胡开明。胡开明1959年12月11日就任张家口市第一书记。此前,由于高指标和虚报浮夸带来了高征购,农民普遍处于饥饿状态,张家口市每月饿死1000多人,其中包括一些哮喘病人——他们既需要粮食,也需要大烟土。胡开明和其他领导商量后,向哮喘病人同时发放大烟土和粮食。此外,胡开明还发动张家口民众采集野生杂物。此外,胡开明还通过省委领导向毛泽东请示,杀掉过不了冬的老牛和瘦羊救荒,并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 胡开明还向省委请命增加农民口粮。因为1961年1月宣化市非常死亡达1891人,河北省委做出决定,全省范围内,将每人每日4两口粮增加到6两。(以上资料来自《胡开明并非胡“开明”》一文,作者晓凌、柳铮) 不管“二舅”是什么地方的人,他必定会和姥姥、大舅一起挨过饿。如果他是河北人,就受益于胡开明。他能够在大饥荒中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 另外,有许多运动,在“二舅”生活的年代都必须经历。《中华人民共和编年史》(廖盖隆、庄浦明主编,人民出版社)显示,1962年,包产到户责任制再次受到压制;1963年,农村“四清”,1964年,农业学大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在“文革”期间,教育秩序混乱。在1977年之前,推行的是工农兵上大学,而不是看成绩。在此期间,生源的文化水平极低,大学教育的效果也极差。而被推荐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往往是干部子弟或关系户。 “二舅”出生于1956-1959年之间,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二舅”成长、生活的年代还有一个巨大的历史背景——那就是“剪刀差”。 所谓“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通俗点说,就是国家为了积累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原始资本,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却把工业品极高的价格卖给农民,通过剥夺农民来发展工业。 在“二舅”成长的年代,农民的贫困主要是因为制度性因素,而不是农民自身造成。八九十年代,沉重的农业税和附加费曾经让农民不堪重负(即三农问题)。直到新世纪以后,国家才开始反哺农民。 我八十几岁的岳母(大概和片子中的姥姥同龄),现在住在湖北云梦县城四儿子给她购买的住房里十几年了。因为以往的生活过于艰难,在她生命中留下的创伤过于巨大,每次妻子回家,她都要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从前的苦难经历,无法从记忆中走出。 我的岳父年近九旬,以前是公办教师,大饥荒时为了养活家人而回家务农,到现在还能背诵论语,他也曾数次对我讲到大集体时代生活生存的艰难。 我的父亲1949年出生,生前曾对孙子回忆,大饥荒时自己饿疯了,十多岁的他拿起斧头追着要砍母亲,我的小脚婆婆(奶奶)吓得飞跑,围着屋子跑了三圈。随后,我父亲扔掉了斧头,母子俩抱头痛哭。新世纪以后我家日子过好了,他只吃肉鱼,不吃米饭和蔬菜,明知道这样不健康也不改。有时,他喝下几杯白酒,就眼泪汪汪的对孙子说,“我以前苦啊!” 我的母亲1948年年底出生,比父亲大几个月。大饥荒刚过去,短视的外公发现农村先好转,硬是把户口从武汉迁回了云梦县的农村老家。从此,母亲就堕入了艰苦的农村生活。她现在住在合肥大妹家。大妹告诉我们,她回忆最多的就是自己年轻时在大集体时代吃过的苦。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到:“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方方曾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无论是我的岳父岳母,还是父亲母亲,他们的经历都并非个案,而是两代中国农民的普遍经历。可以说,时代的灰尘,落在了所有的那几代农民身上,少有幸免。“二舅”比他们年纪小一截,但有相当一段时间是重叠和共时。但是,这个片子抽空了这些巨大的历史背景,让“巨大的寒冷”消失无踪。 ▌苦难不值得赞美,它不应该成为鸡汤 十几年前我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起初,书中对贫困者的心理描写,以及陀翁的悲悯,东正教的救赎意识对我的心灵形成了强烈震撼。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多部小说中,将“受苦”作为解决精神困境和内心冲突的方法,却是一种受虐狂的表现。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怎样在身体和精神上受苦,都只能磨灭自己意志和欲望,消耗自己身体而无助于解决生活中的任何现实问题——你受了再多的苦,也不能根除现实中那些造成很多普通人悲惨命运的因素,也不能让你的下一代避免重蹈覆辙。 每个观众或许都会尊敬“二舅”身上历经磨难而庄敬自强的坚韧。但不可否认,当制度、政治、社会等因素所施加的压力作用于“二舅”身上时,“二舅”的态度是“逆来顺受,顺来顺受”,“二舅总有办法”只是运用自己的智力和技能,在压力下艰难腾挪。和众多的同龄人一样,“二舅”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帮助了家人和村里人,但他一生也只是卑微而艰难地活着,如此而已。 苦难和苦难之间,或许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是,苦难就是苦难,而不是鸡汤。尽管我岳父岳母、父亲母亲的生活经历,会激励我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标,实现父母没有实现的心愿,但是,他们经历的苦难,我永远不会想到自己要再度经历;我也不认为我和弟弟基本实现我父亲的心愿,是父母苦难经历所激励的结果——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农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几率,比大集体时代要高。 我相信,拍摄者说“回村三天,二舅暂时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是可能的。但是,自己的问题终须自己解决。内卷、996、经济下滑等等现实问题,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终究需要改革或者所有人的争取才能逐步改变。在这一点上,“二舅”无助于现实中的人们,恰恰相反,积极的介入才能促成现实的根本改变,避免自己和后代重新遭遇“二舅”的命运。 “二舅”从沉默的大多数,被拍摄者的展示而成为“网红”,由此引发了许多争论。观众不需要二叔扮演申诉者和抗议者的角色,但是,将苦难转化为心灵鸡汤,却显示拍摄者(也是代言人)的幼稚和功利。拍摄者的言说配不上数十年里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难,也配不上“二舅”所经历岁月。与过去几十年沉痛的中国历史相比,这个片子显得肤浅而轻佻。 ▌对苦难的耐受力越强,就越会阻碍人们改变现实 黄炎培生前曾经对黄万里说,在古代,只有统治者对不起人民,从来没有人民对不起统治者。翻一翻二十四史就不难看到,在历朝历代,即便是和平年代,底层的农民也一直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大多数时候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如果遇上朝代更替或者战争叛乱,更是会沦为任人宰割的牺牲。 长期以来的君主制压迫,几千年以来深重的苦难,使得中国人对于苦难有了超强的耐受力,但凡生活有所改善,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并有机会积累财富,或者有机会阶层上升,他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然而,对苦难超强的耐受力,恰恰会阻碍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拖延根本性的变革。当人们忍受着过于巨大和深重的苦难之时,一点点改善可能就会使很多人满足,继而不思进取。实际上,他们本可以追求更多的改变,使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免于遭受以前的痛苦和艰辛。 但是,“二舅”不能给予这些。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二舅”愤怒起来,也无须为“二舅”讨回公道。但是,所有民众都有权利追问周劼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权势和财富的来源,“二舅”的不幸,拍摄者自己的“精神内耗”,很大程度上正是他们的岁月静好所致。而“二舅”一生的际遇,让人很容易想起王夫之的名言,“其上者申韩,其下必佛老。” “二舅”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并且安之若素。但是,拍摄者作为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并且教过历史,却仅仅停留于“鼓励”,却显示出思考的缺陷和不足。本片可以作为可口的心灵鸡汤,却无法转化为改变现状,制止酿就普遍性悲剧的力量。拍摄者可以借“二舅”来收割流量,却无法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被周劼这样的人压制和欺凌。拍摄者讲述二舅,以抽空历史背景的方式精心选择素材,来提供 “正能量”;用一种历经沧桑的豁达,通过“比苦”来消解现实中的问题,实际只是精神上的自我和解——类似阿Q的精神胜利法。 另外,我也不认同作者所说,“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我既没看出来好在哪里,也没有看到“二舅”的胜利。和二叔几乎同龄的作家有:1955年出生的莫言,1958年出生的阎连科,1958年出生的王朔……如果“二舅”1977年之后考上大学,必然更加有所作为——类似“二舅”这样只读过初中,考上大学的人那几年不在少数。片子中的“二舅”令人肃然起敬,是因为他的品格。从根本上说,他只是安然度过了自己平凡的一生。正如穆旦的诗歌《冥想》: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2022.7.28急就 嘉文精选 二舅 PrevPrevious梁其姿:余英时先生的古人精神世界 Next魏京生:关于民主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军队转型Next 标签三中全会 中共 中国 中国经济 中美 中美关系 习近平 人权 余英时 六四 共产党 关税 刘晓波 历史 台湾 基督徒 川普 恒大 恶人榜 房地产 拜登 政治 文革 新疆 普京 李克强 林保华 林彪 毛泽东 民主 民企 民族主义 特朗普 白纸运动 红卫兵 经济 维权人士 美国 胡耀邦 苏晓康 西藏 赵紫阳 达赖喇嘛 邓小平 香港 Search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苏晓康:孤舟 颜纯钩:老毛虚伪冷血无恶不作,铸造成中共邪恶党文化 林保华:旧金山和约排除「两个中国」,由美国作主 红二代这样聚会 恐怕不会再有了 索维尔的锋利批判:黑命贵、福利国家与社会正义 一场思想的巨震,正在美国发生 陶杰:「革命」 颜纯钩:中共的邪恶来自毛泽东,老毛的邪恶来自马克思 吕洪来:国际接管是中共政权垮台后中国的最佳选择 安芃:吹牛也要上税的——三年大饥荒的由来 从“读书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中国文化人的政治幼稚病 从“俞强生/金无怠”事件看中国传统文化对后者的腐蚀 江雪 | 政治反抗需要多元叙述:顾雁回忆录之《我与林昭》的意义 程翔 | 抗战80周年重温 : 难得机会认识中共历史 八路军大规模盗墓 蒋介石当面怒斥周恩来 国会听证:中国利用非法大麻在美国建立犯罪网络,入侵美国本土 海外文摘 >>> 索维尔的锋利批判:黑命贵、福利国家与社会正义 一场思想的巨震,正在美国发生 Charlie Kirk 之死,对美国的影响 他们为什么要杀死查理·柯克!“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万斯副总统在X上发长文悼念查理·科克 从911到查理·柯克之死,美国正打响另一场反恐战争 美国英雄的B面:武装手段浪漫化与政治暴力的传承 查理.柯克,用他的生命诠释了常识和逻辑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四: 拯救王炳章活动 东归的蛟龙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三:被中共绑架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二:政治活動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一:中国之春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胡平: 贺“坐牢王”秦永敏七十华诞 不明白播客:谁是“编程随想”? 著名人权活动家郭飞雄被当局以“煽颠罪”再遭重判八年 嘉文精选 >>> 苏晓康:孤舟 红二代这样聚会 恐怕不会再有了 从“读书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中国文化人的政治幼稚病 江雪 | 政治反抗需要多元叙述:顾雁回忆录之《我与林昭》的意义 程翔 | 抗战80周年重温 : 难得机会认识中共历史 吴严:中国大变后的新困境与再破局(中) 苏晓康:么儿们咋个回家嘛! 吴严:中国大变后新困境与再破局(上) 苏晓康:零落成泥 张季鸾:一代文人办报论政的典型(附:浅论文章报国与张季鸾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 朱棠:苍黄人生李慎之——读《李慎之口述往事》有感 高瑜:“九一三”感怀 分类 嘉文精选 (5,728) 中国 (365) 中国404 (2,709) 中国人权律师团 (377) 中国新闻 (1,323) 中美 (1,246) 专栏 (1,195) 专栏作家 (7) 专案组·恶人榜 (102) 严家祺 (7) 光传媒直播 (9) 光传媒精选 (158) 光明大讲堂 (536) 光明论坛 (56) 光播台 (11) 公民抗争 (2) 国际新闻 (63) 今日人物 (921) 今日要闻 (1) 宗教∙基督教 (833) 安娜专栏 (18) 冯崇义 (4) 口述史 ·回忆录 (1,080) 史林论坛 (3) 争鸣 (596) 人物 (978) 历史∙中共党史 (7,298) 历史人物 (289) 新疆.西藏 (1,643) 时评 (2,341) 招聘启事 (2) 拆墙运动 (26) 教会新闻 (44) 民主人权 (1,195) 民企观察 (396) 思想 (41) 本网评论 (119) 李南央 (28) 海外文摘 (1,348) 海外民运 (152) 独家资讯 (229) 田牧 (3) 界立建 (2) 王安娜 (11) 英豪榜 (16) 苏晓康 (367) 蔡慎坤 (45) 高瑜 (19) 金钟 (13) 量子跃迁 (24) 首发 (1,371) 辩论 (207) 辩论公告 (35) 音视频 (349) 音频 (2) Featured (2) Youtube节目资讯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