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铭 2024 年 5 月 9 日 来源:思想坦克

1978年1月24日,台湾省政府主席谢东闵(左)接见美国明尼苏达州「远东图书馆」主任甘乃元(右)。图片来源:国家文化记忆库─国史馆档案/作者提供

某日下午逛旧书店,偶遇一位资深藏书家前辈忽然问起:你有听说过「甘乃元」这个人吗?

一瞬间,脑海中的记忆场景顿时回溯60年前我未曾亲身经历的那个时代:熟悉早昔(60、70年代)台北旧书业历史、或是有在长期搜藏旧书作为乐趣和习惯的藏书癖 者(Bibliomania),大概或多或少都曾听闻甘乃元(Jerome Cavanaugh)-这位来自美国的搜书家(Book-Collector)当年镇日穿梭在牯岭街各家旧书摊之间、不惜重金大肆搜 购无数珍本史料的江湖传说。

相较于今日现代社会一般大众读者单纯「买书」的个体消费行为,抑或各级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等公家单位的「图书采购」,早年甘乃元在台北牯岭街大量搜购珍本典籍的思维 模式与行事作风,我以为其实更接近古代文人所谓的「访书」。

有句俗话「访书如访贤」,意指世上的书籍善本犹如贤明的人才,寻访者往往必须抱持着恭敬、礼遇、真诚的态度,即使踏遍天涯海角、走过千山万水,也 要尽心尽力去求取。

令人感叹的是,如今伴随着数位时代的进步与与技媒体的迅速发达,造成阅读方式与购书习惯的改变,人们不再是像过去印刷纸本稀少的时代,以严谨专注的「访书 」态度来对待书籍。

访书者的跨国流动:从美国学术机构到牯岭街旧书摊

回顾昔日冷战时期,约莫自60年代中期以降,主要以美国为重镇的大学单位纷纷成立了亚洲研究的学术机构,他们一方面为了与中国交涉,开始研究中国、了解中国,图书馆需要购入大批的 中文书刊。

然而,当时仍在文革铁幕下的中国大陆正处于封锁状态,不仅禁止任何外国人进入境内,且将所有传统中文旧书典籍一律视为没收、销毁的「破四旧」对象。 因此,在60年代世界冷战对立局势下加入民主阵营的台湾,遂成为当年海内外人士唯一能大量购得中文图书的世界华文典籍中心。

彼时由于国际市场(主要包括欧美、日本、中南半岛、南洋群岛等地)收藏各种中文新旧图书的大量需求,经常有海外学术研究机构派人远渡重洋来台搜购各类地方志与善本书 ,诸如日本的满铁株式会社、东方文化委员会、兴亚院,以及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史丹福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其中尤以美国明尼苏达州「远东图书馆」(Far Eastern Research Library)负责人甘乃元最具代表,据闻他不仅能说北京话、台语及广东话,且精于书目版本,身拥巨金、高价收买。

根据文学史料研究者秦贤次早年逛牯岭街旧书摊的回忆:「甘乃元一来之后,通常会出最高的价钱。所以往往当店家刚一收到书之后,大部分会先留给他。他不要 的,价格就低一点,然后再卖给熟客。若熟客再不买,价格就一直降下来。」(参考李志铭,2005,《半世纪旧书回味》,台北:群学出版社,页55。)

于是从这些旧书商手上,甘乃元就这样挟着「美钞金元」大肆搜购了无数的珍本书籍,日后其「访书」足迹更是遍布中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访书」足迹

1978年12月,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方针,此后便陆续吸引众多海外企业与外国人进入中国,其中自然也包括甘乃元。

中国当代著名藏书家韦力曾经撰文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潘家园刚刚形成了一处规模甚大的旧货市场,甘乃元就至此地大量购买旧书。 韦力在文中娓娓道来:他的买法很特别,据说他在国内多个古旧书集散地都有他的固定商户,甘乃元给这些合作的商户每家一定的定金,而后让他们收购自己想 要的品种。 他的中文很好,据说粤语、闽南话、客家话等几种语言,他都十分之熟悉。 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势,所以大量资料都汇集到了他的手中,而每过一段时间,他都会整货柜地运到国外。 正因为有这样密切的交往,故旧书业者都亲切地称这位大鼻子洋人为「老甘」(参考韦力,2018,《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北京:中华书局,页 378。)。

话说当年北京琉璃厂的古旧书市重新开放,现场大量的书籍散乱地堆放在海王村公园里的中央广场上。 根据韦力描述,到了开市的时间,甘乃元像其他爱书人一样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向书堆,而在开门的一刹那,甘乃元振臂一呼:「冲啊!」他在喊出这句 口号的同时,右手也攥着拳头向空中挥舞。 看来这是他在中国拍摄的某个「打仗片」中学到的标志性动作,故而给许多爱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韦力感叹道:「那个时段他已年纪不小,身体发福,竟然还有这样的体力和姿态,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参考韦力,2018,《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 》,北京:中华书局,页378。)

从60年代的台北牯岭街旧书摊,乃至90年代的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甘乃元长期以来一直凭借着其优异的语言能力、慧眼独具的「访书」眼光,日复一日不辞辛劳 地大量搜书,然后将买回的这些书编成目录寄给欧美各地的图书馆,依照其不同的馆藏需求而售出。

这段期间,甘乃元亦曾在美国史丹佛大学教书(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担任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偶尔也在南京大学兼课教历史。 在他退休之后,甚至还把他过去三十年来从中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所搜藏超过三万册中文书籍,卖给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HKUST),涵盖的 书种类别囊括了历史学(古代史与当代史、回忆录、地方史、华侨研究)、语言学(方言研究与文法)、文学(古典小说、二十世纪小说、元代至今的戏剧与诗词) 、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国民党、社会主义、1949年后的政治运动、毛泽东著作)、艺术、地理、医学、音乐、自然科学、哲学和宗教(佛教著作、孔子、孟子、朱熹 、荀子著作)等多种领域。

根据「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于1993年2月公布的馆方通讯内容表示,在甘乃元出售的这批藏书当中,大约50%来自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17%来自1949年以前的中国 ,30%来自台湾,其余则来自东南亚其他地区。

 

作者为作家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