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交往路线的失败和日本围堵路线的成功,背后一切的核心都直指中国对内暴政的施行并将其行销至全球的扩张主义所致。(汤森路透)

 

「糸操」是日文,意思就是日本的傀儡师傅操纵着木偶的细线进行表演,这就是所谓的「糸操」,日本这个师父现在正操纵着一个比自己还要大、还要重的巨型傀儡—美国。

美日元首峰会即将在16日于美国白宫举行会谈,议题包含安全保障、气候变迁、半导体供应链等经济合作。日本对围堵中国的态度比美国略显积极,又或者应该说二战结束后的日本已经很少透过军事和外交以表自身对周边事务的关心,箇中原因还是因为日本防卫省和外务省都体认到后安倍时代的日本注定无法在台海问题上抽身。过去日本自卫队公开行程都是走巴士海峡进入东南亚,如今以防卫大臣的身分公开要求美国把台湾的安全也纳入美日联防的议题之中,这证明了日本不但认清了中国的威胁性,更是日本在处理与美国的互动时,增添了独立性与主动权。

日本之所以改变过去对中国相对暧昧的态度,不单只是因为中国日前通过新版的《海警法》授权对外国船只开火,此仅为压垮日本推着美国往大国对抗这条康庄大道前进的导火线。

远因来说,日本从2012年以后对中国的反感度就不曾低于整体民调母体的50%,依据日本振兴机构出版的著作《聚焦东协》一书中表示,日企在2012年对中国投资骤降、对东协各国投资陡升,比起川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并将东协与印度作为替代供应链的方案来说,安倍内阁足足早了四年多,日本永远走在美国前面操纵美国这头大玩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品尝过川普给予日本的军事利多,日本也不愿意再回到唯中是瞻的年代。

过去是美国要求日本履行安保条约以防堵中国从其内海扩张至太平洋,但现在是日本主动要求美国要将尖阁诸岛和台湾的安全纳入双方的防卫动向当中,除了客观的军事安全考量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日本人已经无法再忍受中国的崛起导致日本相对的衰弱。

日本原期望将中国纳入亚洲日圆区的经济范围中,与欧洲经济体和美国经济体作抗衡,但没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交往政策让日本在亚洲相形失色,这是日本在亚洲地位翻盘的好机会,围堵中国才能让日本重返强大,已是不争事实。

对日本来说,印太战略是由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自由与繁荣之弧理论和印度前总理拉奥东望政策演变而来,并在美国川普政府时代开花结果。印太战略正式宣告一个旧时代的结束—透过美国所主导的交往政策改变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安倍晋三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之所以不被欧巴马政府接受,正是因为自由与繁荣之弧是藉由外力围堵逼迫中国改变体制并防堵中国扩张,而欧巴马信奉为比尔柯林顿的因交往而改变。

中共在习近平体制下的暴政充其量只是戳破邓小平路线的谎言,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没有比习近平体制优秀太多,只是因为中国虚而委蛇的文化欺骗了西方阵营30多年,习近平只是不愿意、又或者他不屑在欺骗西方国家,等于赏了交往政策一个巴掌,正告那些对中国有幻想的熊猫派人物,西方各国的单恋何其与蠢、中国又是何其的聪明狡黠。

将中国围堵在他的城墙之内,给予西方国家与全球秩序的伤害远比交往政策小,这是欧美保守派人士30年前就不断强调的理论,不断的有人提醒柯林顿,切勿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同美国对冲基金大亨与电子工程学家,4年前协助川普竞选的大金主罗伯特.默瑟所言:我们曾经建构的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在今天这个时代都已经太超过了。他所批评的也包含对中国的交往与接触,还不如建立一个以包围中国的民主同盟还实际。

美国交往路线的失败和日本围堵路线的成功,背后一切的核心都直指中国对内暴政的施行并将其行销至全球的扩张主义所致,试想,一带一路在中亚的建设和中国的西北大开发又有何差异呢?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