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诞辰118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23 8 月, 2022 历史∙中共党史 640 三联人文2022-08-22 19:00Posted on 四川 邓小平诞辰118周年: 摇荡的钟摆 极简改革开放史 文 、编:先知书店 1978年12月18日,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后,中国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变革,由此“邓小平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邓小平与他的“邓小平时代”对每一个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让我们重回现场,拨开历史的迷雾。 改革开放前夜:挣脱历史的枷锁 ﹎ ▲南京化工大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1978.5) 1978年,中国走出极端年代已经两年,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然而,多年激进运动造成的后果触目惊心:经济崩溃、民生凋敝,人均GDP仅225美元;大批政治运动的受害者饱受冤屈和歧视,无权参与社会生活;“阶级斗争”“计划思维”“两个凡是”等思潮依然大行其道;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停滞不前…… 中国仍然被束缚在历史的枷锁中。 ▌逃港潮:改革开放的催生针 1978年,广东省农民人均收入仅77.4元人民币 ,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却有1.3万元港币。为了“吃上饱饭”,当年就有7千多人冒险越过边境,从深圳偷渡到香港。其中,仅宝安县就有300多干部出逃。大规模的逃港潮,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催生针”。 ▌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改革的艰难突破 ▲凤阳小岗村的“生死状”(国家博物馆 ) 1978年11月24夜,18名“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村民,冒死秘密签下土地承包责任书 ,率先冲破“人民公社”的桎梏,当年就取得大丰收。安徽、四川成功后,全国纷纷效仿——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第一次吃饱饭。 ▲想吃米,找万里 万里、邓小平等人克服重重困难,为其正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回避了土地所有权等“姓资姓社”的问题,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短短几年内,中国的粮食、棉花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思想解放: 打破观念的枷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两个凡是”的主张遭受广泛质疑,破除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以实践来检验真理的实用主义思潮逐渐占据上风。 1978年10月,邓小平提出:中国经济必须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技术。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被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陈云和邓小平(右)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家庭联产承包作为农村的基本制度,以市场机制发展解放城市生产力;设立经济特区,积极发展与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采用世界先进技术…… 自此,“改革”和“开放”被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 ▌中美建交:走向开放的关键一步 三中全会刚结束的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立即访问美国。时任社科院副院长在飞机上问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同美国的关系?”邓小平答:“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中国以变革、开放的姿态赢得了世界信任和尊重。除了资本、技术和商品的涌入,西方的制度、思想和文化,也为国人带来新的启示。 ▌纠正历史错误,彰显改革决心 · 拨乱反正与知青回城 ▲云南知青事件 1979年初,各地爆发激烈的知青请愿事件。长达25年的时间里,知青们在农村饱尝艰辛、错过发展机会,改革启动后,他们极力要求回城。1980年开始,一千多万知青陆续回城,并获得工龄补偿。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十年浩劫的错误和责任做了明确的评判,同时决定对300多万件冤假错案平反,这些案件的受迫害者、受牵连者,终于摆脱了受歧视的地位,获得了平等升学、就业的机会。 · 对制度与文化的反思 ▲邓小平接受法拉奇专访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时,从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的角度,深刻反思了政治体制的弊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 邓小平说:“我们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发生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极有可能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的80年代 ﹎ ▲“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左二)平反后在武汉大学 当历史翻开新的篇章,人们迫切想要追回失去的光阴。长期遭受贫困和动荡折磨的中国人,改革的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的冒险和创造精神如脱缰野马;受尽风霜的知识精英,长期积聚的喷薄力量,终于转化为变革的势能。 ▌ “我们真是穷怕了” ▲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深圳蛇口 邓小平曾说:“中国人穷了几千年,穷怕了!” 然而,贫穷不是因为资源匮乏,更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够聪明、勤奋和冒险,而是这些精神长期被束缚在制度和文化的藩篱中。因此,经济改革最简单的逻辑,就是如何突破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桎梏,尽快解决温饱问题。 · 底层突破,顶层确认,再转为政策 “傻子瓜子”创办人年广九,因雇佣超过100人,合资经营等问题被当作“资本家复辟”; 1982年,因政府一则“紧急通知”,八位温州企业家变成了“投机倒把罪犯”,史称“八大王事件”…… 最后因袁芳烈等人干涉,他们才得以脱身,陈朽的政策法律,也被修改或废除。乡镇企业、个体户、国营企业改制,无不如此。 · 顶层设计,单点突破,再以点带面 为减小改革阻力,中央决定在偏远的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进行试点。在深圳,市场化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资本和劳动力涌入,“深圳速度”令全世界侧目。 1982年,特区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经推出,引发“姓资姓社”的轩然大波。直到1984年邓小平亲自肯定,争议才得以平息。该口号被誉为“改开时期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口号”,标志着“竞争、平等、追求自由和私人财富的精神”再度兴起,并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心中。 深圳的成功,辐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张名片。 ▌读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1979年春,持续20多年的书禁初开,《读书》杂志的发刊词《读书无禁区》,仿佛一粒石子,在沉闷多年的思想界激起巨大波澜。从此,“读书无禁区”成为新启蒙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口号,崇尚文化、汲取知识成了那个年代的潮流。 “新启蒙的1980年代”,也因此与“百家争鸣的春秋”、“中西合流的民国”,并称为中国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繁荣的三大时代。 ▌西学东渐:触碰人类思想的边界 80年代起,官方和民间共同发起大规模的翻译运动。出现了“思想热”“文化热”的盛况。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译丛”: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学术翻译奇迹。 迄今,该丛书共译介700种,共826册人类思想经典书籍。时任总编陈原说:这些著作提供了一种可能——让人们接触到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世界。(1982《人民日报》) 2018年,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该丛书精装典藏版。这既是向改革开放致敬,也是这几十年来,我们收获的一笔最大的精神财富。 ▲识码收藏“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译丛” “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由甘阳、刘小枫、赵越胜、徐友渔等人主编,译介了马克思·韦伯等20世纪西方人文经典,成为此后各学科的必读经典。 ▲(左起)甘阳、刘小枫、徐友渔、赵越胜 “走向未来”丛书:由金观涛主编,致力于“为年轻一代介绍在科学、人文领域的最新发展”,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新思潮普及丛书。编委会集中了官方到民间的一批知识精英,代表了80年代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成果。 ▲(左起)刘青峰与金观涛、丁学良、朱嘉明 除了“西学东渐”的三套丛书,由汤一介、杜维明、李泽厚等学者发起的中国文化书院,旨在复兴被严重破坏的中国传统文化,成果颇丰。 ▌被遗忘的珞珈山奇迹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 1980年代的学术风气自由、开放、活跃。 在那个短暂、激越的时代,刘道玉的武汉大学、罗征启的深圳大学,锐意革新,成果最为辉煌,引发世界震动。 刘道玉被称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武大所取得成就被誉为“珞珈山奇迹”。他们开创性的改革措施被争相模仿,有的被沿用至今。从武汉大学走出的杨小凯、邹恒甫、易中天、野夫、田源、陈东升、毛振华、雷军等青年才俊,成为后来中国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或中坚力量。 ▌莫干山会议:青年改革派崭露头角 当改革由农村推进到中心城市,从理论到现实,分歧和冲突越来越多。 1984年9月,“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浙江莫干山召开。以中青年为主,来自政商学界共300多人,围绕价格、外贸、金融、城市化等经济议题展开激烈争论,形成朝野共商、左右派和平对话的空前盛况。 除了“朱黄翁王”等“改革四君子”外,冯仑、华生、李剑阁、楼继伟、田源、韦森、张维迎、周其仁、周小川等人都曾深度参与其中。会议结束后,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直接进入政府体改部门,成为日后改革派的重要力量。 据参会者回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得讨论和争论昼夜不休,以致会议结束时,竟有一大半人病倒了——这正是那个年代的改革画卷——为了让被耽搁太久的祖国尽快改变,一代青年精英们,将自己的才华和家国情怀融而为一,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 然而,政治是一门残酷的学问,社会有自身演变的规律和节奏,绝不会因为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迫切要求而改变——80年代后期的历史,再次验证了这个基本常识。 ▌价格闯关失败,改革受挫 1984年5月,为使计划经济平稳过渡到市场经济,国务院出台“价格双轨制”的改革规定:同一商品的价格,在计划指标内实行固定价格,计划指标外由市场自由调节。 这一举措使市场机制逐渐确立,也带来诸多副作用。重要的生产资料都被管控,计划内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于是不法分子倒卖物资赚取差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企业公平竞争。 1984年末,中国经济增速过快、信贷发放猛增,物价高涨。而计划管控、价格双轨造成的失控,导致人们对改革抱怨和失望。为解决困局,政府决定,“测算出未来价格的走势,争取在两三年内将价格一步涨到位,实现市场自由调节”。 ▲88年抢购潮 然而,靠人的理性能力设计未来、改造未来的试验,很少有成功的案例。1988年初,物价依然暴涨不止,CPI指数飙升至28.4%,全国范围爆发了挤兑、抢购狂潮。经济和社会的危机,很快传递到校园,传导到政治领域…… 经济社会巨变的三十年 ﹎ ▌90年代初的艰难突破 改革受挫,开放也受到限制。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带头对中国实施制裁。中国出口下降、市场疲软、生产萎缩,1990年GDP增长仅2.4%。在邓小平的斡旋下,日本率先结束封锁,向中国无偿援助50亿日元,又持续提供大量医疗、技术支持。 ▲90年的“治理整顿”使个体户锐减360万 1991年底,各国陆续解除贸易封锁,中国经济重新恢复10%以上的增长。然而,苏东政治剧变引发国内对改革的疑虑,左的声音再度响起。沪深股票市场开局时,就曾引发激烈争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面临夭折的风险。 ▌九二南方谈话:谁不改革谁下台! 1992年初,邓小平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南方多个城市,展示深化改革的决心:“我们真的穷怕了!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争论姓资姓社;改革要大胆一些,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速度;谁不改革谁下台!”当年的改革宣言,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在当年的十四大报告中,领导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姓资姓社”的争论终归沉寂。 ▌“下海潮”:私营经济的勃发 ▲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和潘石屹 南方谈话后,海内外慢慢又恢复了对改革的信心,大量的外资和新技术涌入中国,体制内精英争相下海经商。中关村的新技术产业、温州的个人企业、广东的外向型企业,成为民企翘楚。 随着私营经济对就业、GDP贡献率的飞速提升,人们对私企的认识逐步深入。十五大报告中,私营经济终于被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开放缔造文明 ﹎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但他的时代却并未就此结束……人们关注历史,研究历史,不外乎寻找真相、发现真理,并汲取经验教训,警示现实。对于邓小平时代,同样如此。如何解释邓小平时代取得的经济奇迹,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先知书店编辑们,从参与或长期研究改革开放的学者作品中,发现下面的洞见,或可作为这一时代的总结和启示: ●决定改革成败的两大关键因素:理念与领导力。正确的理念和强的领导力,推动改革前行;错误的理念和强的领导力,导致坏的结果。 ●落后国家模仿先进国家的空间很大,这种做法或许在短期内会带来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必然埋下重大隐患。要获得后发优势,一定要先做个学习成功制度的好学生,在考试未及格前,一个坏学生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 ●市场经济制度再造了中国。经济改革始终是主线。经济改革大胆突破,政治改革慎之又慎,当后者的吁求高涨,可能引发动荡的时候,不惜放缓甚至暂停,以保障经济发展顺利进行。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看懂邓小平时代背后的涌动暗流,既能了解种种社会思潮,更是一把洞悉当下的钥匙。为此,三联人文联合先知书店诚荐傅高义十年心血的结晶《邓小平时代》: ◎这本书不是给邓小平一个人,而是给时代立传 “真正值得大写特写的是1978年”。中间1969到1978这十年,作者只写了10万字,然后他把50万字放在改革开放以后。 因此,这本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邓小平个人,更把重心放在对一个时代的考察和研究上,是在为这个对中国人影响最最深远的时代立传。 正如本书的出版者所说,《邓小平时代》“能够告诉读者中国发展道路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傅高义:“传世两个字,是我写这本书的野心” 《邓小平时代》堪称一部“纪念碑式”的作品。由于种种限制,中文世界迄今为止尚无一部同等分量的著作,而傅高义几乎是目前英文世界最有资格写邓小平的学者。 傅高义得天独厚地采访了包括邓小平家属、身边干部在内的众多历史亲历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一切都使该书具有独特的历史成因,其价值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难以被超越。 傅高义曾半开玩笑的说假如邓小平还在世,他也会向邓小平承认,不管他的书存在什么问题,但还是努力按照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 历史∙中共党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史, 邓小平, 逃港潮 PrevPrevious望远镜: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懂邓小平? Next历史变革者:邓小平人生40个瞬间Next 标签三中全会 中共 中国 中国经济 中美 中美关系 习近平 人权 人权律师 余英时 六四 共产党 关税 刘晓波 历史 台湾 基督徒 川普 恒大 恶人榜 房地产 拜登 政治 文革 新疆 李克强 林保华 毛泽东 民主 民企 民族主义 特朗普 白纸运动 红卫兵 经济 维权人士 美国 胡耀邦 苏晓康 西藏 赵紫阳 达赖喇嘛 邓小平 香港 黎智英 Search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许成钢:我是如何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头目”的 章立凡:不幸的年代 壹传媒案:黎智英国安案完成结案陈词,法庭裁决日期等待通知 河南省息县维权人士邢望力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3年 湖北随州“教案”集中开庭,近30名基督徒被控组织利用邪教破坏法律实施 麦种归正教会普通信徒及教会友人被大面积传唤,警方以取消护照威胁信徒配合 中国浙江教会牧者因销售圣经播放器被拘,家属呼吁关注健康状况 中国在吉林持续打压家庭教会 又两间基督教会被取缔 金灯堂教会牧者李双平夫妇再陷牢狱之灾,李双平狱中写诗表明心志 中国多地取缔“佳息教会”,指其为非法宗教组织 遇见黄东:一个清代小人物的世界大冒险 王五四:山河无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也别有病 颜纯钩:个人崇拜卷土重来,腥风血雨末路狂奔 刘军宁:王朝沉船 寂寂无名但深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将一个秘密隐藏了半个世纪 习近平西藏军区之行与军队权力 海外文摘 >>> 寂寂无名但深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将一个秘密隐藏了半个世纪 Joseph:美联储的9月困局 【书摘】《李登辉与台湾的国家认同》第三章 受困于战争与屠杀的钳口 【书摘】《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缺货? ……》第2章 「人人都在争夺同一国的供货」 马斯克:没有死亡就没有社会进步 低出生率會讓文明崩潰 袁莉:习近平为何发起大清洗?毛泽东和史达林也许能提供答案 Perry Link 林培瑞与哈佛费正清系——「台湾新儒家—美国汉学—中共文化战」三角关系 俄国有那么多思想家,可整个民族却偏偏无法走向文明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四: 拯救王炳章活动 东归的蛟龙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三:被中共绑架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二:政治活動 民运斗士先驱王炳章的历程一:中国之春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胡平: 贺“坐牢王”秦永敏七十华诞 不明白播客:谁是“编程随想”? 著名人权活动家郭飞雄被当局以“煽颠罪”再遭重判八年 嘉文精选 >>> 许成钢:我是如何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头目”的 章立凡:不幸的年代 刘军宁:王朝沉船 毛泽东感谢日本侵华:黑色幽默还是真情流露?(兼论中共与日本从抗战至今的共生互利关系)(修订版) 中国政府“宁予外族,不予家奴”政策的底层逻辑 巫宁坤:往事回思如细雨一一纪念汪曾祺逝世七周年 朱建:飘起飘落的“蒲公英“ 苏晓康:三大迷思( 刘晓波 、辛亥、「六四」) 李承鹏: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钟剑华:当下这香港如何跟58年前那个香港比较? 康正果:毛像的兴衰与高氏兄弟的“去毛”创作 王五四:鲁迅最近的烦恼 分类 嘉文精选 (5,671) 中国 (365) 中国404 (2,709) 中国人权律师团 (374) 中国新闻 (1,310) 中美 (1,221) 专栏 (1,195) 专栏作家 (7) 专案组·恶人榜 (102) 严家祺 (5) 光传媒直播 (9) 光传媒精选 (158) 光明大讲堂 (536) 光明论坛 (56) 光播台 (11) 公民抗争 (2) 国际新闻 (63) 今日人物 (918) 今日要闻 (1) 宗教∙基督教 (830) 安娜专栏 (18) 冯崇义 (4) 口述史 ·回忆录 (1,070) 史林论坛 (3) 争鸣 (587) 人物 (978) 历史∙中共党史 (7,288) 历史人物 (289) 新疆.西藏 (1,642) 时评 (2,281) 招聘启事 (2) 拆墙运动 (26) 教会新闻 (44) 民主人权 (1,191) 民企观察 (395) 思想 (41) 本网评论 (119) 李南央 (27) 海外文摘 (1,326) 海外民运 (152) 独家资讯 (229) 田牧 (3) 界立建 (2) 王安娜 (11) 英豪榜 (16) 苏晓康 (351) 蔡慎坤 (45) 高瑜 (17) 金钟 (13) 量子跃迁 (24) 首发 (1,366) 辩论 (207) 辩论公告 (35) 音视频 (349) 音频 (2) Featured (2) Youtube节目资讯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