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介绍说,数字人民币就是将传统人民币改为电子版,是统一归中国中央银行所控制的一种法定数位货币,与传统纸钞的功能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它是存在于手机线上的虚拟货币。相比于微信和支付宝,数字人民币有央行这个强大的后盾支持,无须再去添加银行卡等繁琐的步骤,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这篇文章很快就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外界开始猜测,央行相关部门恐将取消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软件的使用。
事实上,近期中国互联网上已经频繁出现类似的文章,其共同点就是批评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安全性低,容易出现安全漏洞,用户隐私权难以保障及使用繁琐等等。同时这些文章又大力宣传由央行主导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如何“安全方便”,可以匿名支付,并且不用绑定银行卡亦可实现双离线支付,不用网络和信号就可以付费等等,甚至有望在直接宣称,将来会“告别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宝将消失”。
舆论认为,中共官方可能已经开始为数字人民币的广泛使用而“清扫道路”,而作为几乎垄断了中国国内数字化支付市场的民营支付工具,微信钱包和支付宝必将受到来自官方的打压甚至被取代。
值得注意当是,中共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措施,收紧了对微信钱包、支付宝这类电子支付的限制。
例如:早在去年10月间,央行官网就已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宣布把条码支付纳入监管,并从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3个方面入手,对收单机构和清算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要求。
今年3月,中国央行又发布了条码支付的新监管通知,规定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进一步紧缩对这类在线支付工具的管制。
对此,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分析说,当初中共当局考虑到网上支付的高风险下,以宽松规则容许民企自行发展移动支付软件,如今眼见“这块蛋糕愈做愈大”,又碰上新冠疫情“动态清零”下经济衰退,不得不依赖“内循环”。在此背景下,“新版公私合营”有扩大化的趋向,不排除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市场也会被“国有化”所取缔。
他指出,中共政府现在非常需要技术和资源来实施其所谓“宏观调控”,很有可能用数字人民币来替代微信和支付宝等占领移动支付市场,可能不断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或看似以市场手段如“参股”、“入股”去抢夺,而民企却“无法说不”。
有关微信钱包和支付恐将被数字人民币取代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舆论的反弹,中国网友们纷纷留言斥责: “这这么贪婪!吃像太难看了” “摘桃派,能否成功待定”;“私有企业是斗不过国有企业地” ;“国有企业很难有创新的基因,(支付宝、微信钱包)一旦成国企移动支付就完蛋了”。
目前,网易上的引发舆论担忧的那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但通过搜索引擎还可搜索到该文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