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作者:刘又铭 2024 年 4 月 18 日 来源:思想坦克

 

2024全球选举年,对国际政治最具决定性影响的美国总统大选,目前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从年初至今的民调数字来看,川普在各摇摆州仍领先现任总统拜登。 甚至在川普执政期间,骂川普骂到自己也身心崩盘的《纽约时报》,近期给出的民调,在机构效应的加持下,川普也还是微幅领先1%;在经济政策信任 度上,《纽时》的民调中,更是有59%的受访者在经济上信任川普,远高于拜登的37%。

有鉴于美国总统也是当代实质意义上的全球领袖,所以世界各国对川普的可能回归,都有着程度不一的忐忑不安。 因为一般咸信,川普反覆无常、缺乏国际知识;更重要的是,川普这人没什么道德底线、也没有核心价值。 若真要说有什么是川普的理念,那就是认为天下所有事情都可以交易。 所以未来川普一旦真的当选,无论对美国的内政外交或盟国与敌国构成的国际局势来说,都充满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造成的结果无论好坏,都会提高各区域的地缘政治风险。

但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国家,区区一个「任性的总统」,绝对无法让国家机器就这样无目标、无组织、无纪律的四处乱窜。 根据三月份《经济学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川普政权一旦回归,他所领导共和党外事决策圈,以及川普本人彼此团伙间在思想上的混乱,才是美国在未来可能的川普 领军下,被人质疑将让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大增的主因。

共和党三大外交政策流派

借用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观察,《经济学人》认为,共和党现在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外交政策流派:最强论者(primacists)、限制论者(restrainers)和优先论者( prioritisers)。 如果川普又重登大位,这三群人中,都有一些人可以对川普造成影响。 所以,如果这三群人对特定议题有一致的想法,预测有关该议题的美国外交政策就相对容易;可一旦三派人马对特定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三派人马都无法影响川普, 那有关美国外交政策的预测就会出现变数。 以下,我们将概略三大流派的理念与代表成员。

第一、最强论者(primacists)

最强论者一般来说,会自认是美国前总统雷根的继承人。 他们希望可以像雷根一样,打倒美国最强大的敌人,竭尽所能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共和党内的最强论者,包含许多从不支持川普的保守派。 例如被誉为当代「巴顿」,更有「疯狗」之称的前国防部长马谛斯(Mad dog Mattis),或曾出专书批评川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波顿(John Bolton)。 另外,则有一些最强论者一直随侍川普左右、忍辱负重、阳奉阴违。 包含曾数度访台的前国务卿庞佩奥(Mike Pompeo)和前国家安全顾问欧布莱恩(Robert O’Brien)。 至于有茶党背景、被视为川普侧翼的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卢比欧(Marco Rubio),则是这类最强论者在立法机构的代表。

第二、限制论者(restrainers)

相对于最强论者,与之完全相反的就是限制论者。 这种限制论者有点类似过去我们了解的孤立主义者(isolationists)但没有这么极端。 通常限制论者会认为,美国应该把焦点放在国内而非国际,尤其是本土周边的墨西哥边界问题,例如这次与川普在共和党内进行初选的Vivek Ramaswamy,就是这类限制论者。 一般来说,限制论者虽然在共和党内是极少数,但却越来越能抓住共和党支持者的政治情感。 从芝加哥外交事务委员会(The Chicago Council on Foreign Affairs)的调查来看,多数共和党人,尤其那些支持川普主义的「MAGA派」(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多数也是认为美国应该远离世界事务的 限制论者。

第三、优先论者(prioritisers)

共和党内,介于最强论者和限制论者之间的,多数就是优先论者。 这类优先论者希望美国最好能从东欧和中东抽身,以便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东亚对抗中国。 曾任职川普时期国防部助理部长、并着有针对东亚区域情势专书《拒止战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的Elbridge Colby,正是此类优先论中的佼佼者。 在最近一次与东欧史权威Timothy Snyder的辩论中,他就强调,多数美国人对维持美国全球主导地位这件事情没有信仰;更没有对同时开打两场以上战争的国防开支与人命伤亡准备;但 目前,中国作为美国的头号竞争者或敌人,却几乎是全民共识。

所以,顺应民意的作法,就是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对付中国。 这就像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同时在欧亚大陆两端与法、日两国同盟,以便将全球秩序的重担分散,调转枪头专门针对德意志帝国一样。 但这种优先论者,通常与「国内优先」的限制论者(如俄亥俄州参议员J.D. Vance)只有一线之隔。 因为前者随时可以从「台湾优先」变成「美国国内优先」,后者也可以随时从「内政优先」变成「外交优先」,所以看来最松散难以定义。 甚至真要说,拜登政府内的民主党人,也很多是这类希望专注于中国的「优先论者」。

三花聚鼎未成一炉

对共和党而言,川普目前是这三拨人的最大公约数。 限制论者将川普视为自己的一员。 因为川普和这些限制论者都支持减少对外军事承诺,尤其是在东欧、中东与东亚。 就像前面芝加哥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调查,限制论已成为川普主义或MAGA派的核心价值。 偏保守派的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员Matthew Continetti就认为,无论是川普本人或是他的川普主义支持者,正透过摧毁共和党的建制派(优先论与最强论者) ,改造共和党的群众基础。 因为川普正为那些比他更激进的极端限制论者(真正的孤立主义者或排外论者)杀出一条血路,让孤立主义者扩大了影响力,更构筑了他们登上权力高峰的第一个 阶梯(例如这次羽翼未丰的Vivek Ramaswamy)。

不过,除了限制论者外,最强论者通常也可以在川普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川普相信,强大的军事力量,是扫平一切外部障碍,达成和平的最佳方案。 对以模仿雷根「政治出道」的川普而言(MAGA本来是雷根的竞选标语),他信仰的也是雷根打赢冷战的说法,也就是要「透过实力实现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 )。 这也是为什么川普在面对叙利亚使用化武时,下令暗杀负责相关事务的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Qassem Suleimani。 相较之下,若是极端的最强论跟限制论都能在川普身上找到共性,那光谱中间人数较多且飘忽不定的优先论,只要川普在任何区域支持加强防御,优先论者就可以把 川普视为自己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综合而言,只有优先论者和最强论者逻辑上支持加强军备;但面对国际性的军备控制(arm control)时,共和党内无论最强论、优先论或限制论者,大概 都不会同意。 这也是上一次川普执政时,少数前后连贯、至死不渝的外交政策。 所以在面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快要到期的「核战边缘」现况时,共和党三派在这次川普当选后,大概都会以「俄罗斯放弃条约内很多条款」与 「中国正积极增加战略核武库存量」两大原因,支持川普不再续约。

相对于军备控制是共和党三派的最大共识,「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 与「欧洲最后」(Europe Last),大概是除了最强论者外,限制论和优先论派都会支持的选择。 尤其是对北约的态度和对俄罗斯的态度上,「美国优先、欧洲最后」的限制论和优先论,大概都会与川普主义有志一同,认为北约应该要负担更多自己的防务责任,俄罗斯并 不是美国的敌人,只是欧洲和乌克兰的敌人。 而现在这种「最强论」与「优先论、限制论者」的分歧,目前看来还是后者占上风。

尤其在共和党盘据的立法机构内,虽然参议院由最强论者主导,通过了军援以色列、乌克兰和台湾的法案;但众议院在限制论者与优先论者占上风的情况下,几个月来都 在阻挡军援法案的通过。 就算共和党的最强论者想要联合民主党拜登政权,也没办法即时跨越共和党内优先论者与限制论者的川普主义基本教义派大军。

若川普当选,拟担任川普政府国家安全顾问的Keith Kellogg将军,面对上述共和党三派间的分裂,作为一个优先论者他就认为,若是要把美国的优先关注转向中国,则应该要 尽快在不持续流血的情况下结束乌俄战争。 目前他所提出的策略,是类似过去美国在台海所使用的双重吓阻(dual deterrence)。 也就是,以「逼迫双方上谈判桌达成协议」为美国目前的第一要务;同时既警告乌克兰,也警告俄罗斯。 警告基辅,若不在必要的地方妥协,就会失去美国的支持;同样也警告莫斯科,若不同意乌克兰提出的合理条件,则美国会对乌输出更多更强的武器与协助。

有趣的是,对佛州议员卢比欧这类最强论者而言,虽然川普针对北约各国国防预算不到2%,因此放话要任由俄罗斯打烂北约,这种说法也只是无稽之谈。 但卢比欧也从川普的动作,看到威胁这些北约国家其实是有用的。 所以卢比欧正在参议院规划推出法案,希望明文立法,若北约各国国防预算不在年限内提升到超过2%,那美国相对应就会启动退出北约的程序。 但《经济学人》就分析,作为一个最强论者,卢比欧并不是真的想要美国退出北约;而是希望为川普飘忽不定的行为立下防火墙。 避免川普一怒之下就从欧洲撤军,实质而非法律上的瓦解北约。

区域政策无共识

总体来说,若从区域政策的观点来看,共和党三派各派都有不同的看法。 三派努力方向不一、未来川普的决策很有可能又是千变万化、前后不同。 在面对东欧时,优先论者认为,应该要维持一个「弱化」或「休眠」的北约;限制论者则认为,美国应该要直接退出北约,判北约死刑。 面对中东时,优先论者认为,美国应该支持以色列的比例(59%)远大于支持乌克兰(20%);限制论者则认为,美国应该全面撤东欧与中东。 但在中东政策上,优先论与限制论者都认为美国应该避免与伊朗发生战争。 最强论者则无论是在东欧或中东问题上,都反对美国的退却,认为美国应该维持某种「帝国的尊严或责任」,所以他们不仅批评党内同志的软弱,也批评拜登政府撤出阿富汗 ,以及迟迟不肯介入伊朗主导的新一波中东危机。 在这样三派几乎没有共识的前提下,可想而知川普若然当选,则他对东欧和中东的政策也将混沌不明。

至于东亚的部分,「中国威胁」虽然是共和党三派的共识;但要如何面对北京、处理中国威胁,三派却没有共识。 优先论者如Colby就认为,美国应该要维持足够的力量,然后集中所有的力量支持台湾、武装台湾抵御中国。 但从川普过去的言行来看,无论是「台湾笔尖、中国办公桌」或「台湾窃取了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川普都不像是一个优先论者,反而更像是限制论者(无论是 东欧、中东或东亚);最强论者则认为,无论是东亚、中东或东欧,美国就应该在各个战场上维持绝对优势。 而正是三派之间「对问题有共识、对解决方案却无共识」的状态下,可以预见,川普团队若然真的上台,面对今日更趋严峻的区域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中国 多层次的全球性挑战,势必更将以暴起暴落的方式面对现实世界的满地荆棘。

 

余自束发以来,粗览群书,独好屠龙之术,遂专治之,至今十余载矣。 从师于南北东西,耗费虽不至千金,亦百金有余。 恨未得窥堂奥,辄无所施其巧。 由是转念,吹笛玩蛇,偶有心得,与旧亲故共赏,击节而歌,适足以举觞称庆也。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