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网见蒙古王爷席海明转贴《哈德逊研究所建议美国政府在中共垮台后支持南蒙古独立》(2025年7月20日,遗憾没有links,原文摘录如后),此建议中有一节专门针对南蒙古问题,明确建议中共政权垮台后,美国政府应做好支持南蒙古独立的准备,这是美国大型智库首次就如何应对南蒙古未来可能出现的独立提出政策建议,此政策的依据,竟然是「汉语霸权」,我有两点感触:第一,美国智库政策之精准、长远,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第二,中共早已窥见「汉语」在大一统战略中的特殊地位,甚至包括「东升西降」中的思想学术渗透功能,众人应还记得当年在美国遍地开花的「中文学校」、背后乃孔子学院,实为一「软实力」,后来美国恍然大悟将之尽数关闭,此事亦可见北京的战略眼光,并不平庸。 】

可能是插图

一、哈德逊智库的「内蒙古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将面临三种选择:获得独立、继续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或与邻国蒙古共和国合并。虽然统一乍看之下似乎合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可能性不大,美国应该支持其主权独立。

内蒙古与蒙古共和国接壤,后者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国家之一,仅330万人口,是世界自由国家之一。

248 内蒙古曾是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边界两侧的蒙古人使用共同的语言,并透过跨国贸易和旅行保持联系。蒙古共和国约 95% 的居民是蒙古族,他们中的许多人和内蒙古蒙古社区的许多成员一样,都是佛教徒。

249 藏传佛教于 16 世纪传入蒙古,四个世纪后,据报道蒙古共和国三分之一的成年男性都是佛教僧侣。 2016 年,达赖喇嘛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男孩,他认为他是一位高级精神领袖的转世。

然而,近年来,内蒙古一直是强制同化措施加速实施的目标,中共旨在透过这些措施在学校和媒体中废除蒙古语。 2020 年,中共在多个城市举行大规模群众抗议这些措施,家长将孩子从学校带走,声称这是试图抹去他们的身分。

「我们的语言是蒙古语,我们的祖国永远是蒙古!我们的母语是蒙古语,我们将为母语而死!」学生们在抗议中高呼。一些内蒙古人无视中国政府对批评新语言政策者的威胁,将抗议的影片和讯息发送到蒙古共和国,其他人则在脸书和推特上转发。

此外,中共的人口操纵对内蒙古产生了巨大影响。任何统一内蒙古和蒙古共和国的提议都可能无法被乌兰巴托接受,因为如果这样做,乌兰巴托人民将在一夜之间成为自己国家的少数民族。目前,在内蒙古2,400万人口中,讲汉语的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远超过500万蒙古人和330万蒙古共和国的总人口。

253蒙古共和国可能也担心,突然涌入大量没有民主传统的人口会危及本国的政府形式。相较之下,德国统一则导致比例较少的东德人被吸收到西德民主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大多是德裔。

话虽如此,蒙古共和国可以考虑为内蒙古的蒙古人,甚至西藏的藏传佛教徒,提供一些公民身份方面的便利,类似于以色列对犹太人的出生公民权政策,以及亚美尼亚对亚美尼亚族人的出生公民权政策(《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中国:为后中共时代中国做准备》)。控制移民可能使蒙古共和国受益,并为内蒙古和西藏本土少数民族社区的紧张局势提供一个压力阀。美国应该探索这个想法。

美国应该预期内蒙古宣布主权独立,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美国应该准备按照美国的指导方针予以支持。

(补注:西藏情形非常类似,参见《十三世达赖喇嘛临终预言》https://www.facebook.com/xiaokang.su/posts/10162660431408331

二、史前史:蒸汽压路机式的「汉化」

其实,在汉语之外的世界,早就开始质疑「汉化」、「华化」的史前霸道,其大端来自「钻石」先生,地理生物学家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学说,他有一句妙语:史前史的东亚中国,发生的是『蒸汽压路机式的「汉化」』,此意即汉文明翦灭了无数其他文明的可能性,比如三星堆文明,可能就是当年蜀中的本土或外来文明,却早早儿被汉文明碾成了粉齑。
戴蒙在其名著《枪炮、细菌与钢铁》中,劈出第十六章专讲中国,标题设为「中国是怎么变成中国的」,从头到尾都在困惑和质疑这个庞然大物,仿佛是我们星球上一个不自然的孤例,以致于说「连问一句『中国是怎么变成中国的?』都觉得有点荒谬。因为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中国」。

他的这些质疑,乃是今天中国人彻底失去的一种想像、思考的维度,我将其归纳为六点:

1、「百代皆行秦政制」,从公元前221年到今天,一直是中央集权制;

2、自从文字在中国地区出现以后,数千年来一直维持单一的书写系统,而欧洲的拼音书写系统虽然同出一源,今天却出现成打的现代系统,互不相同;

3、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因为十二亿中国人里,有八亿说「普通话」,这是世界上用语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另外三亿人说七种方言,不过都是跟「普通话」极相近的方言;然而一个「正常」国家,如美国和俄国,都是近代才完成统一,国民中应包括许多说不同语言的族裔;

4、中国维持如此长久的统一,亦即其维持语言和文化的一致与一贯,有悖于人种遗传学。华北人与华南人,显然因所处环境、气候差异极大,而遗传差异也很大。华北人与西藏人、尼泊尔人极相近,而华南人更接近于越南人、菲律宾人。

5、戴蒙所谓的「语言代换」过程,就是「华化」(汉化),始之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南岛语族」的形成脉络如下:

华北汉语族群→华南土著
华南土著→热带东南亚土著→台湾
台湾→整个南太平洋

6、他总结:中国至少形成了两个「独立发生农业的中心」(independent centers of origins of food production),一北一南,但是只有在华北孕育出来的一种文字书写系统,所向披靡,翦灭了任何其他的可能性,此乃汉文明一统天下的灵通宝玉。总之,中国的「不自然」概因「统一」得太早,也即「华化」得太彻底。

今天人类学家咸认,六七万年前古早人类走出东非后,有一支沿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由印度次大陆进入中南半岛,再由越南北部推进到大陆东南沿海,此为百越的祖先;另一支则继续北上到达黄河流域,成为北方汉人始祖,所以这种人类学划分,成为中国南北两种人的根据:汉人与越人,或称「华夏」与「百越」,然而,百越哪里去了?

上述戴蒙「蒸汽压路机」之说,其实是他建构的一种简略「语言代换」过程(language replacements),此说基本脉络是,华北的汉语族群向南扩张,驱赶或同化了华南土著,即那里的苗瑶语系、傣/佧岱语系的族群——三星堆文明无疑也在其中,而后者迫于来自北方的压力,则从华南扫过热带东南亚,包括泰国、缅甸、越南、马来半岛,掀起另一波更为彻底的语言剧变,把先前曾在那里的语言统统消灭。于是,残存于大陆汉语海洋中的苗瑶语系,成为语言孤岛;南岛语系则饮恨大陆,存活于整个太平洋上。所以贾德•戴蒙认为,这个「南岛语族」,可能是被说汉语的华北人,从亚洲大陆驱赶到太平洋上来的,他们甚至可能就是当年华南人的孑遗。

台湾名医兼历史小说家,也是卓越的人类学家陈耀昌,顺着这个思路,以细菌人类学建构「台湾是南岛文明的原乡」假设,他说:人类自东非出走后,台湾算是人类陆地之旅的终点站。各种DNA的研究,均证明台湾原住民各族与汉人相差几近南辕北辙;五千二百年前,台湾东海岸有些原住民出走海洋,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海洋民族,并逐步迁徙,成为广大南岛语族的祖先,演化成东到覆活节岛,西到马达加斯加之间各岛同中有异的语言习俗社会文化。他称台湾原住民「东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三、南岛语族被华北汉人逐进大洋

南洋,今天的解读,似是汉民族「移民」到海洋上的「南岛语族」之中,因文化优势,而对那里的族群有「弱肉强食」之嫌,然而情形又绝对不像欧美列强欺凌晚清中国那般不堪,其中缘故,一如「郑和下西洋」是耀武而不攻城略地,神秘而有趣;中国的「大一统」,跟文字和思维有关,也是一个神秘。

《河殇》曾有「蔚蓝色文明」一说,当年颇为标新立异,而我们身陷「黄土高原」,受困于知识的贫瘠和内陆型的封闭,以为那「蔚蓝色」独属欧罗巴,却不知近在东方的婆娑之洋上,便有一个庞大民族群体,存活在无数的岛屿上,其领域东西横跨地球一多半的经度,拥有人口一亿五千万,乃是史前便兴起的一个「海洋文明」,人称「南岛语族」(Austronesian)。
还有一假说,台湾乃南岛语族的原乡。

从非洲东部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到南美洲西岸外海的复活节岛,再逶迤北上掠过印尼群岛、菲律宾,直达台湾,在这浩瀚洋面上,六千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类迁徙,称为「南岛语族扩张」,这个神秘的航海族群,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洋上早已渺无痕迹,只留下「语言化石」。 「南岛语族」共有九百五十九个语言,却含有相同的关于海洋、水族、热带植物的词汇,由此也引起关于它起源的种种探索和假说。一个惊人的假说,便论证台湾乃是庞大「南岛语族」的原乡,并为国际学界所接受。此说认为南岛民族由亚洲大陆而来,可能与侗傣(Kam-Tai)语族或南亚语族(Austroasiatic)原是一家,大约在六千年前分家后,到台湾来,又大约在五千年前,开始从台湾南下扩散到菲律宾群岛,主要是北部吕宋一带;再到婆罗洲、印尼东部,然后往东、西两方扩散,东至马利安那群岛(关岛、塞班岛一带)以及南太平洋,往西则到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直至加洛林群岛、波里尼西亚、新西兰。

接下来,关于来自亚洲大陆何处,又延伸出「西来说」和「南来说」两种迁移路线。 「西来说」指南岛语族直接由福建、广东来到台湾,「南来说」则指此族群从南中国先去了东南亚,经由越南、菲律宾到台湾。到此,这项人类学探源开始掺进现代意识形态的「政治正确」,「西来说」指台湾土著人直接来自大陆,而满足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欲念,「南来说」因为绕了一个弯子,便「撇开了大陆」,则支撑了「去中国化」的意愿。其实,「南岛语族」究竟来自何处,有那么要紧吗?

在生理学家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看来,这个「南岛语族」,可能是被说汉语的华北人,从亚洲大陆驱赶到太平洋上来的,他们甚至可能就是当年华南人的孑遗。如此壮阔的史前大波澜,也被戴蒙建构成一种简略的「语言代换」过程(language replacements),可参见其名著《枪炮、细菌与钢铁》。此说基本脉络是,华北的汉语族群向南扩张,驱赶或同化了华南土著,即那里的苗瑶语系、傣/佧岱语系的族群,而后者迫于来自北方的压力,则从华南扫过热带东南亚,包括泰国、缅甸、越南、马来半岛,掀起另一波更为彻底的语言剧变,把先前曾在那里的语言统统消灭。于是,残存于大陆汉语海洋中的苗瑶语系,成为语言孤岛;南岛语系则饮恨大陆,存活于整个太平洋上。 (见王道还、廖月娟的中译本,台北《中时出版》,一九九八年初版)。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有点像是把「物竞天择」的达尔文主义,摆进生物、地理、环境等新学科中,做了崭新的综合和阐述,要旨无非是,地理环境、气候、物种等先天优势,注定了谁能获得农业的先机,便可独领风骚于史前,而滞留于狩猎/采集阶段的族群,只剩下灭族的份儿,其断言「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决绝,比天演论有过之而无不及,却都是言之成理的。 「语言代换」写来轻松,却涉及战争、谋杀、传染病、移民杀戮土著的血腥过程,最后迫使降族采用新语言;而华夏正宗从来蔑视未开化的夷蛮戎狄,汉文明的扩张,一向也是征伐驱赶、招降纳叛、改土归流。神州自古东有九夷,南有百越,相传楚灭越,而越之子孙流落波涛大海;百越之族则遭北方华夏人挤压,亦避遁南亚,此皆为上古历史,恐怕还不是新石器时代那邈远的一万年前的波澜呢。

戴蒙以演化生物学等多学科重建「史前史」,也困惑于中国无数其他语言消失而只剩汉语独霸的反常。一般而言,人类学研究中,遗传的证据最有信服力,文化证据次之,语言证据则最弱,但是在中国文明的个案里,恐怕需要倒置这个顺序才行——关于中国,离了汉语和汉字,便什么历史、文明都免谈,倒也佐证了戴蒙之「语言代换」说的睿见。

四、「坚船利炮」的故事

150年前,发生在台湾最南端的一个偶然船难,引发了岛上闽、客、原住民以及美国、清朝多方一触即发的战争,最终由于斯卡罗头领的智慧,签下台湾第一份国际和平盟约「南岬之盟」,纷争终得落幕。这个故事今天终于拍成一出大戏、一部史诗,近日在台湾上演。

说它是史诗,值得大书特书,并非虚言,因为台湾被称为「南岛语族」发源地,在六千年前从这里扩展到浩瀚洋面上,逶迤南下掠过印尼群岛、菲律宾,再到南美洲西岸外海的复活节岛,直达非洲东部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洋文明,相对隔绝,而它的原乡,居然奇胜「坚船利炮」之西洋军队,并得以缔结和平,然而就在这次船难27年前,英国的「坚船利炮」攻陷了海峡对岸并不遥远的广州,再迟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烧掉圆明园,大陆板块上的千年辉煌文明,反而不堪一击……。

一败涂地的大清,曾经嫌弃台湾这个「蕞尔小岛」,对斯卡罗等原住民,从未正眼瞧过,一概斥为「生番」、「化外之地」。
这是一个历史奇迹,因为被海洋包围、在文明演化数千年之外的人类,与欧亚大陆的探险者、航海者、殖民者相遇,是一个更大却充满血火的故事,最著名的,便是秘鲁高原上的「千古一见」。

五、千古一见

我在《鬼推磨》中写过一个「文明灭绝史」的章节,从西藏文明在今天发生灭绝危机,联想到印第安文明当年的「免疫力悲剧」:

『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从文化舆图勘定地球上(或他所谓的「生物圈」内)二十一种文明,其中有七个存活到今天,十四个已经灭绝……其实汤因比早已说了「文明冲突」,何时成了杭廷顿的发明?汤氏极言各类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征服、殖民、奴役、掠夺),背后都是所谓「高级宗教」在做驱力,西方基督教从中世纪晚期至二战烽火寂灭,已睨视环球无对手,却不料从俄罗斯冒出个「共产主义」来,定睛一看,它不过是披着马克思外衣的俄国东正教……

『文明冲突唯有「优胜劣败」,是个老黄历了,汤因比大谈「自然法则」,又驳斥斯宾格勒的「命运说」,但是按照他的「挑战与应对」范式,弱势文明的灭绝,依旧是命里注定。 《文明在空间的接触》一章中,他逐一诠释近代西欧与东欧、远东、中东各文明的纵横捭阖,却对美洲本土文明寥寥几笔带过,定义为「应对困难局面不成功」。

『印第安文明的悲剧根源,后来在生理学家贾德.戴蒙的研究和著述里有了最新解释。他泼墨重彩地书写1532年底秘鲁高原上的「千古一见」——率领八万大军的印加帝国皇帝,居然被西班牙入侵者皮萨罗所生擒,这个无赖手下只有一百多个乌合之众,人力悬殊是五百倍以上,然后戴蒙问了一个问题:「为何印加皇帝不能捕获西班牙国王?」给出的答案,近因包括枪炮、武器和马匹的军事科技、来自欧亚大陆的传染病、欧洲海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文字等等,远因则是所谓「自行发展粮食生产业」(food production arose independently)的领先群伦、所向披靡。这套理论,不过是把西洋「坚船利炮」说——曾令大清一败涂地,又往前倒溯了的三百年而已,1860年僧格林沁的两万五千蒙古骑兵,不是也在京郊八里桥呼啸冲向英法联军,结果只有七人生还吗?

『那位可伶的印加皇帝后来被皮萨罗囚在一间小屋里,作为人质向印第安人索取赎金,一挨黄金堆满屋子,他就被杀掉了。戴蒙说,这个事件是「世界史的一扇窗,许多殖民者和土著的冲突,跟皮萨罗俘获印加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便立刻想到班禅喇嘛,他不正是被北京“囚禁”了一辈子,而向西藏索取的赎金,岂是黄金可以比拟?戴蒙特意诠释印加帝国的天真、无知、轻率中计,背后乃是文化作祟,如印第安文明未产生文字、新大陆的隔绝使信息闭塞、从未面对入侵者而无从生出戒备心等等……』

「文明相遇」从来就是征伐驱赶、招降纳叛、改土归流,贾德.戴蒙又添加了一个「语言代换」过程——斯卡罗的故事提供了另一个全新的向度。

六、一言丧邦

『秘鲁高原上的「千古一见」』,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剧烈——我在另一本书《瘟世间》中,又进一步诠释:

『印第安人因隔绝而无免疫力,被西班牙征服者带来的细菌灭族,这就是中国如椽大笔梁启超所恐惧的「亡国灭种」,这是一个虚言吗?晚清士大夫误读西典而迷信「天演」观与弱肉强食,也是过度紧张?恐怕当年严复他们并不确知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美洲的细节呢,新大陆土著因免疫力不足而亡于瘟疫,乃是现代生物学揭示的真相,而最早的抗生素要到一九○一年才出现,免疫控制的整套理论构架迟至一九七四年才完备。

『然而,从思想史的角度去看,在激进思潮澎湃的中国近代,又没有第二个人对后世的剧烈影响能与这个「笔锋常带感情」的「饮冰室主人」相匹俦,『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黄遵宪甚至说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只须稍爬疏一下,「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在中国刻骨铭心、百年不泯,其催发戊戌变法求「全变」「速变」、导引「五四」启蒙救亡于先,遵奉马列、躬迎专政、聊发共产及》文化革命」狂想于后,激进思潮如水银泻地,覆不可收,寻此滥觞,追溯上去,惊骇一世,鼓动群伦者,非粱任公莫属,而后来在历史舞台上风流过的人物,有谁不曾被他那令人「摄魂忘疲」、「血沸神销」的文字触过「电」,包括毛泽东在内。难道这个逻辑是,新大陆的「细菌战」之未预期效应,竟在大洋另一端的东亚桑植,诱发了近现代激化思潮,进而导致苏俄暴力革命元素乘虚而入,将神州浸入血泊?

『激进化的后果不是「亡国灭种」,而是「亡党亡国」,可是中共以「韬光养晦」之计,「全球化」之框架,廉价劳力之优势,利用西方牟利本性榨取它,自己则成功穿越合法性、市场化、互联网三道关隘,实现了「数位化列宁主义」的崛起,西方大梦如鼾;而西方失去》领先」,又在欧洲受福利主义拖累而过早衰落,美国则技术被偷、贸易被骗、领袖被唬,让中共当小孩一样耍了好几任总统,终于悔青了肠子。

经济学、政治学、思想史,一切从十八世纪诞生的典范,都在瘟维度里被颠覆。 』

假如你熟悉思想史,就会懂得我们今天的一切,包括苦难、愚昧、饥荒、文革、贫富,一直到中学生恨透了高考而跳楼,其实都跟严复、梁启超,以及他们「误读」的『秘鲁高原上的「千古一见」』有关。

可是,发生在海峡对岸的「斯卡萝故事」,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虽然它很近很近……。

七、百越密码

斯卡罗这个故事,最先是由台湾名医、著名历史小说家陈耀昌说出来的,他写了一部小说《傀儡花》,电影《斯卡萝》即由它改编而来。

2018年底我去台北观选,由季季引荐,名医兼畅销书作家陈耀昌,在老爷饭店设宴招待我,当场送我两本他的巨著《傀儡花》和《岛屿DNA》。

陈医生岂止是小说家,他还是一个人类学家,以「幽门杆菌」创立一门「细菌人类学」,十足一个亚洲的贾德.戴蒙。他从人类学解释中国的人种划分,是最令我心醉的:

『目前科学家一致认为,六、七万年前,人类出走非洲后,有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由印度次大陆进入中南半岛,再由越南北部往北推进到大陆东南沿海,这就是百越的祖先;另一支继续北上到黄河流域,成为北方纯种汉人始祖。 』

这样他就以人类学,划分出中国自远古,就分南北两种人:汉人与越人,又称「华夏与百越」;他又发现鼻咽癌这个「百越密码」,假设约两万年前这种基因突变在百越人身上发生,而数千年前有一群百越人,跨过海峡,他们就是台湾的平铺及高山原住民;然后他们的基因又发生幽门杆菌的变异,使之异于留在大陆的百越族。

当然,他也以这个密码搜索那浩瀚洋面……。

七、单一书写系统的神秘

关于「华夏与百越」,还有另一种划分:「蒙古人种」与「马来人种」,总之也是南北两个人种,所以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分道扬镳,走到南方去的就是马来(百越),走到北方去的就是蒙古(华夏)。

那么,蒙古高原乃至俄罗斯草原上的胡人呢?他们称为「突厥」,无疑也是蒙古人种,但是不属于汉族,「胡汉之争」毋宁是这个大陆板块上两千年历史的主题。

『人们还记得秦始皇修的古长城吗?如今它还沉睡在沙漠之中。茫茫流沙从北方一步步蚕食过来,狂风雕塑着它,仿佛它是一个千年的流放者,躺在这荒漠之中,凝固成一个没有答案的沉思。 』

《河殇》里的这段文字,至今还可以读出一股悲凉来。

我们从「在15毫米降水线」,到李约瑟论断长城是农耕民族的最后疆界,再到黄仁宇的惊人发现:长城恰与十五英寸降水线重合,找到的不是人种学知识,而是「中国的内陆性」,一种跟「海洋」相反的东西,或许在陈医生笔下,就能解读出一种「封闭密码」?

『王鲁湘翻阅了大量关于万里长城变迁的考证史料,对比了秦长城与明长城在建筑时的截然相反的动机和时代背景。忽有一日,他如获至宝地大声叫道:「夏骏,赶快去借一部新拍的长城电视片,我从那里看到陕西红石峡长城上有『华夷天堑』四个字,真是铁证如山。』〔《龙年的悲怆》)

原来,「胡汉演化」才是中国历史的「显学」,从北魏、关陇集团、盛唐一路下来,而中国最引为瑰宝的唐诗,大概有一半是胡人写的。白居易《长恨歌》里那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拿到今天是有「种族歧视」嫌疑的。

大师陈寅恪写得很无奈:「古今论此役者止归咎于天宝政治宫廷之腐败,是固然矣;独未注意安史之徒乃自成一系统最善战之民族,在当日军事上本来无于为敌者也。」他引韩愈名篇《送董召南游河北序》:『燕赵故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寥寥数语,描绘李唐盛世以长安为中心之集团之外,尚另有河北藩镇之独立王国,财政分立,礼仪未汉化,尚攻战而不崇文教,遂有渔阳鼙鼓一鸣,而盛唐从此不再。

钱穆则深掘「华夏文运」衰竭的奥秘,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引论』中说:

『中华之受制于异族,有三期焉:一曰五胡、元魏,再曰辽、金、元,三则满清。当元嘉之末运,一时名流胜望,相继南迁,其留而在北者,犹守旧辙,务经学,上承两汉之遗,皆南士清玄之所鄙吐而不道者。然而胡姓之贵,受其熏陶,绵缀不绝,卒成周、隋之治,下开唐基,此第一期也。辽、金用汉人,仅保所掠而已。元人挟其武疆,最鄙汉化为不足尊,其治无可言。时则中华之文运几辍,然譬如严冬雪虐,枝叶虽辞,根赅无伤也。故明人之学,犹足继宋而起。满清最狡险,入室操戈,深知中华学术深浅而自以利害为之择,从我者尊,逆我者贱。治学者皆不敢以天下治乱为心,而相率逃于故纸丛碎中,其为人高下深浅不一,而足以坏学术毁风俗而贼人才。 …说者犹谓满清入关,足为我所同化,政权虽移,中华之文运依然,诚浅之乎其为论也。 』

八、结语

然而,这片欧亚大草原酝酿的历史玄机,并未上述儒家学者所戡破,汉学家孙隆基以「草原帝统」、「中华帝统」这对概念,诠释欧亚大陆的历史地理空间,窥见更加惊骇奥秘,不仅重写千年唐宋之汉胡历史,再次显示「地理环境形塑文明类型」这一基本观点,当然也将中古史汉胡拉锯,延伸到世界史上,然而他疏理历史条理,却点醒其中历史玄机:

弱宋以后千年,“东北化”替中国换了一付更强的骨骼,日本侵华的民族危机祸起东北,新中国诞生的解放战争的决胜也在东北,经“东北化”的近一千年中华堪称一个新的动物;第二,满清与其说是「外族入主中原」,不如说是另一个明朝,反而不像大唐与大元那样,是「双子星帝国」。

他也曾浩叹:横扫欧亚无敌手的蒙古人,皆「替他人作嫁衣裳」,末了成了缩在内亚腹地的一个小民族。

以致今日,美国智库认为,两千四百万「内蒙古人」中,讲汉语的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远超过500万蒙古人和330万蒙古共和国的总人口,将来不宜并入蒙古国。

承载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毛泽东语)之辉煌的蒙古,其后裔被汉语和汉族所征服。

 

作者:苏晓康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转自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