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DC.

25 4 月, 2024 9:36 下午

 28rcm 雁塔秦川 2022-04-11 07:30
何谓“夔东十三家”?就是李自成死了以后仍跟清朝继续作战的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势力大的时候可以控制长江、清江沿线,甚至南到恩施、北到安康的广大地区,后期受到清廷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就逐渐收缩,从交通要道被挤出来,退到深山里,最后容身的地方就是神农架。我们这几天要去看的就是这片地方,虽然现在站在这片土地上,早已抹去了当年的痕迹,但是去看看地理地貌,对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会有帮助的。
“夔东”就是指的是四川湖北接壤的山高岭深这一带,“十三家”是一个大概数的形容词,并不是确切的数字。他们在夔东一带坚持抗清了很久,极其顽强艰苦。其实严格地说这些人已经不能称之为李自成的“余部”了,应该说是南明的一些军队,不过这些军队后来并没有统一指挥,都是和明朝的一些人各自搭班子。

Image

其中有一些人就从来没有离开过那里,像贺珍就是顺治三年以后一直是在这个地方;还有刘体纯他们是大概顺治五年就在这个地方;李来亨、高一功都是从广西北上的,李来亨率领部属在顺治九年以后到了这里,但他们彼此间是各自为政的。

我们以前说夔东十三家是“孤悬敌后“,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李定国、孙可望在云南势力最大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占领了贵州、湘西、施南,就是现在恩施地区,以及整个四川的东部重庆包括峡谷地区。所以这个地方当时是和南明其他地方连在一起的。而且当时南明也在这里设了巡抚,等于是搞了一些省级政权,包括我们在洪雅看到的刘文秀写的已经断成五十块的碑,讲的都是南明省级政权的事。但是整个趋势是萎缩状态。

到顺治十六年的时候,云南、贵州先后都沦陷了,这里才成了孤悬敌后的据点。到了康熙元年,全国其他地方的反抗力量都已经被清军镇压下去了,张煌言被出卖杀死,李定国也死了。

李自成部最大的一支余部就是李过、高一功部,他们在顺治四年到了广西,在广西待了几年,李过病亡,余部其后又向北流窜。经过保靖时,高一功被土司杀了。

Image

高一功是高夫人的弟弟,李来亨是李过的养子,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说起来李来亨就是李自成的侄孙,也是夔东十三家坚持到最后的一支力量。大概是在顺治九年左右,李来亨率领他们的余部到了这片区域,他们的大本营是建在上面的茅麓山,茅麓山下面有一个地方叫做白羊寨(又称“百羊寨”),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

Image

白羊寨在李来亨到来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土围子了,虽然现在除了一点田地之外到处是密林灌木,丝毫看不出当年的迹象。大概在崇祯十五六年的时候,兴山就已经是各路流寇、张献忠这些人来来往往的所在地了。一看县城高阳镇已经呆不住了,县太爷就跑到这个地方来避难,并在此地建了白羊寨,作为当时战乱时期临时的县城。当时这一带很多县都是这种状态,大家就可以想象清初四川是一种什么光景了。我们现在上来尚且费事,当年如何,可想而知。

Image李来亨到了茅麓山以后,兴山全境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永历皇帝到云南后,为了广纳天下英雄,就把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的人都封了公爵。李来亨是临国公,刘体纯是皖国公,郝摇旗是益国公。。。李来亨到了这里后,白羊寨变成他的一个据点。他在这里盖了一所关帝庙,所谓的圣帝就是关圣帝。永历皇帝派了一个大学士文安之,到李来亨的这个部队当督师。这块碑文就是文安之写的。

Image

圣帝行宫碑

Image

上面写的就是“总督各路兵马、兵部右侍郎”等等。总之碑文的内容是讲李来亨在这里的事迹,说他在这个地方抗清如何深明大义励精图治,为恢复明朝殚精竭虑,值得大力表彰之类的话。

当年李来亨部都在比这里还要高的地方,像女王寨那样的地方扎寨坚守。清军包围了这里以后,他们就在这里偷袭清军,在这山下的七连坪,获得了一场辉煌的战绩,把湖广这一路的清军给彻底打垮了。当时湖广提督(相当于清军的武汉部队司令员)董学礼率领的军队,从这里一直被赶到长江口,追了大概一百多里,溃不成军。这一仗算是夔东十三家早期战事中值得称道的一场胜利。

Image

然后他们就转过头,去对付四川那一路的清军。和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等人联手,把四川总督李国英率领的四川那一路清军包围在巫山县城。巫山县当时都岌岌可危。但是后来李国英还是很有谋略,派人从小路包抄了他们的后路,把李来亨部的粮草给烧了,他们只好败走。

被打败后,李来亨等人就退回到这里的白羊寨。在康熙三年清廷发起了最后一次大规模围剿。当时除了这三省会剿的汉族官兵以外,又从北京、西安派来了满洲八旗,满洲八旗是从陕西、四川、湖广这三处过来。陕西就从汉中、安康那边进入防线;湖广就是走三峡这边过来;四川的八旗兵也是从三峡那边过来,是从奉节那边过来包抄合围。而且是从几个方向一起出动,再加上当地的汉族军队一共十几万人,去打这几块小小的地方,后来终于打下来了。

Image

清初的八旗兵基本上是战无不胜的,但是八旗兵的人数比较少。所以清初的二十年基本上都是采取一个办法,就是八旗兵在全国只驻守几个很重要的战略要地。一般的战争都是由汉族、由绿营去打,实在受到挫折攻不下来便出动八旗兵。八旗兵不动则已,一旦出动就要一击制胜,就必须完胜而归,打完了以后就又回到了西安、杭州、北京那几个将军驻守的地方。下一次碰到危险就再出去,整个清朝前期出动过六七次。围剿兴山县茅麓山算是动静较大的一次。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当时的汉族官兵主要是给满族八旗当后勤,扛辎重的。因为那些满洲的骑兵虽然很能打仗,但是都不习惯爬山。当时围剿的统帅是鳌拜的弟弟穆里玛,他的精锐部队一路所向披靡,结果在茅麓山损兵折将,便砍出隔离带围山断粮,李来亨坚持了大半年之后突围失败,先杀死老婆而后自焚身亡。

一直到清代道光年间,很多人都还提起这事,当年北京旗人如果碰到非常难办的事,有一个俗语叫做“又上茅麓山了”,可见攻克“茅麓山”在满人心目中是记忆是多么深刻。

Image

被姚雪垠吹得很厉害的李自成的正室高贵英,即所谓的“高夫人”,其实她历史的原型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写过她的一篇传记叫《高氏传》。她是李来亨的姑母,其实是个很窝囊胆小的妇人,眼光短浅没啥见识,先是规劝李过投降明朝,后又规劝李来亨投降清朝以苟全性命。

到了最后,李来亨决定要殉难了,就把高氏委托给了山下围攻的清军中的一个叫做高守贵的副总兵官,此人好像是高家人的亲戚,就由高守贵把高氏送回老家去了。此后李来亨就全家自焚在茅麓山上。这是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描写的不一样。

姚雪垠把高贵英描写成一个巾帼英雄,说高贵英后来也是自焚的。实际上高氏并没有自焚,而且在历史上什么成就也没有,她最后大概就是得善终了。高守贵这个人,我们也可以查得到他,因为他本来也是陕北老乡,后来也回到了陕北。

还有一个人历史上其实是很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姚雪垠写的小说,使他成了李自成余部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人——郝摇旗。实际上郝摇旗这个人无论就他当时的名声,还是他的作为来讲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郝的老根据地是在房县,但在康熙元年的攻势开始以后,他就退到巫溪和巫山交界的地方了。郝摇旗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南明派到这里的官员一直是跟着他的,最后的几个官员,包括东安王朱盛蒗和南明派来的监军洪育鳌,最后都是跟他一起被俘的。郝摇旗和袁宗第、朱盛蒗、洪育鳌这些人后来被押到巫山被斩首处死。

Image我们在这里还要去两个地方,一个叫老木孔,一个叫黄草坪。当地所谓的“老木孔”,就是群山密林深处的一个垭口。这里叫“老木孔”的地方很多,叫“黄草坪”的地方也有N个。如何判断哪个“老木孔”和“黄草坪”是我要找的地方了?

我考证是根据两条线索:一个是“老木孔”退到“黄草坪”大概就一天的路,所以这两个地方如果距离的很远就不太可能。还有一个就是他们被俘了以后是就近押到巫山的,而且是在巫山处决的,想必距离巫山较近。用这几个条件做一个排除法,就判断出大概是哪一个了。

夔东十三家最后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结局。

现在这里除了我们恐怕不会再有人来此追忆这段历史了。夔东十三家抗清的历史已被风刮走了,从我们一路上来寻觅过来,除了我们看到的那个牌子,当地人都很少知道这个地方。好像地方上也没打算挖掘利用这个资源,国内极少研究南明史的人中到过此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段历史便淹没在这深山荒草中了。

Image夔东十三家被平定了以后,清朝又把这片地方作为封禁地区,不准人进来。后来因为中国人口增多,周边地区人口过于稠密,挤进这边来的人越来越多。到清代中叶嘉庆年间,发生了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一个王朝盛期发生的最大规模的起义。

(*上述文字由录音整理而成,未经作者本人审核)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